观点

苏珊·佩罗:疗愈故事可“私人订制”

前面所提到的给家中失火的男孩所讲的故事中,即将长出来的青草就是在隐喻未来可以建好的新家。苏珊强调,和明喻不同,隐喻是通过某种东西变成另一种东西来完成转换。

小章鱼奥奇在海里不太受欢迎,因为它的八只触手总是在“骚扰”别人。有一天,海洋里的小伙伴们受够了,决定只要奥奇一走近,就要它走开。奥奇无视大家的抗议,继续用八只触手“骚扰”别人。小伙伴们再次喊着口号齐声要奥奇走开。由于声音太大,吵醒了海龟老人,海龟老人发现了奥奇“骚扰”别人的根源是它没有掌握章鱼的游泳方式,没有正确学会使用自己的触手。于是,海龟老人找来一根长长的水草,要奥奇咬住一端,借助小伙伴们的力量,帮助奥奇学会了游泳。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曲折的情节是制造紧张气氛的办法,可以把故事引到失衡的行为上,并超越这一行为,再引到有益的解决方案上来。因此,情节的设置又影响这故事的进展和精彩程度。

这个故事中,小章鱼的八只触手隐喻了孩子未建立好的秩序感,而海洋里的小伙伴齐声高喊让奥奇走开,就是引导故事前进的紧张情节。有时候设置多个情节,也是让故事变得精彩的小妙招。

海龟老人找来水草,和海洋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帮助奥奇学会游泳,则是故事的另一结构要素——解决方案。它的作用在于重建被破坏的和谐局面。尽管解决方案在故事中最后才会出现,但从故事设计的层面来说,首先考虑的是要解决方案的设计。如果解决方案不确定,就很难知道故事中的隐喻和情节要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成年人在为孩子创作故事时,“孤立看待孩子的某种行为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苏珊在她的第一本书《故事知道怎么办》中写道。当孩子的身上出现某种特定行为时,引发这种行为的事件发生的方式、时间、地点等因素都需要被考虑在内。

同时,孩子的行为还受集体或者家庭成员关系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苏珊告诉《幼儿100》杂志,当孩子进入新的环境时,会体现出不同往常的行为模式。性格相对外向的可能会通过“炫耀”的方式在自己的新同伴中找到位置,而性格相对内向的就会显得非常胆小、黏人。充分考虑过这些因素后,再进行故事的创作,才能更好都帮助孩子过最初的集体生活。

但是,她强调,花心思去创作故事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药丸”,它的目的不是把“坏”的行为变成“好”的,把“淘气的”孩子变成“乖”小
孩,故事只是促使行为、状况恢复平衡的媒介。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