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字寫得優美與否不那麼重要麼?——兼與陳琪瑩老師商榷

我要問的是:漢字的書寫優美與否,作為一個中國的孩子來說真的不重要麼?

撰文:2016年10月4日
首發:玄鳥書屋(微信公號)

【上圖:我們書屋專註書寫的小朋友,能否從她優美的身形中看到那根貫通天地的線?】

認真閱讀了發布在Hi waldorf上台灣陳琪瑩老師的《關於華德福教育下,孩子能力是否有明顯落後於同年級體制內學生的問題》一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這篇文章)。大部分觀點都贊同,但是認為以下的兩個觀點值得商榷:

「所以,華德福教育非常重視幫助孩子發展圖像式的思考,而不是文字式的思考,因為圖像才是心魂運作於物質的基礎——圖像能幫助心魂由物質中釋放,得以飛翔。」

「字寫得優不優美,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走路的姿勢,孩子內在那根貫穿天地的線,筆不筆直。」

【補充說明一:孩子會從圖畫慢慢過渡到文字,要先對文字充滿色彩和感情,才能真的認識字、寫出字。】(以上陳琪瑩老師文章中的三段話)

幾年來的實踐觀察,我也贊同幫助孩子發展圖像式思考。現在的關鍵是,什麼是文字式的思考?是指的抽象思考么?這個文字式思考是一個比較新的提法,值得仔細辨別才好。

那麼漢字僅屬於陳琪瑩老師提出的文字式思考么?

眾所周知,漢字主要字根的部分是屬於象形文字和會意字,很顯然是偏圖像式思維的文字,即便是大量造字期的形聲字,假借、轉注字,也不完全屬於抽象思考的文字。隨著歷史的發展才開始圖樣「抽象」起來,但依然不同於拼音文字的抽象。

那麼,在童年時期要幫助孩子發展圖像式思考,漢字的學習是不是正好是再好不過的材料呢?

陳琪瑩老師補充說「孩子會從圖畫慢慢過渡到文字,要先對文字充滿色彩和感情,才能真的認識字,寫出字」,這一點我非常贊同,我的實踐也一再證明這一點。我帶2~3年級的孩子學習了幾個動物和與太陽有關的甲骨文篆書正體字之後,讓孩子們把這些字畫成一幅畫,給這幅畫編故事,寫下這個故事。這個過程中會看到孩子們從圖像到文字的提煉過程中想要學習更多文字的願望變得強烈起來,彷彿這些文字都是活的,有色彩有情感還是會發出呼喚。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以為只要有了足夠的色彩情感體驗就能自動地發展出文字能力。我對英文不精通,所以不知道拼音文字是否可能如此。我認為中文的學習很難這樣自然而然。中文字的學習需要大量的積累才能自然而然。

中文的字詞是圖像式的,其實中文的篇章也是圖像式的,尤其是古詩詞,比如「枯藤老樹昏鴉」,詩句就是一些詞,一些詞也就是一幅幅畫。甚至很難真正地抽象出西方語言的語法規則。眾多學習中文的經驗讓我們意識到中文的學習語感的習得才是關鍵的。其實西方語言的學習也重視這個語感,斯坦納也在演講中提出可以讓兒童背誦一些他們還不能全部理解的篇章。

如此考察起來看,對於中文字詞的學習恰恰是幫助了孩子的圖像式思考?而且中文和拼音文不同的是,我們需要掌握3000個字才能比較自如地寫作,閱讀理解起來圖像背後的意境才能感觸得到。而西方文,熟悉24個字母,基本上能說就能一般書寫。如果只是盲目地比照西方抽象思考文字的進度來學習漢字,不僅僅是落後的問題,而是大大地在最佳圖像思考培養時期失去了珍寶的問題。12歲之後孩子的抽象思考開始醒覺,這個時候學習的漢字才是文字式思考的學習法了。

故此,我認為這是一個中國華德福教育不得不及時思考研討的問題。

再加之,另一層的觀察,中國人普遍地居於以太,天生擅長於感受,圖像式思維,情感豐富,弱的反而是清晰和抽象的思維。說得不好聽,看看身邊的成年人都多少耽於感受、圖像而思維混沌的?甚至在孩子中有時候會看到一種現象,他只在一個一個圖像中,把圖像連續起來的思維都很弱,對於這樣的孩子,再強調所謂的圖景式教學,後果是堪憂的。

圖像式思維需要大量的重複,在重複之後產生一個量變,抵達一個「悟」,這個悟才是真正的圖像式思維,是鮮活的有著生命的靈魂飛翔。

這個「悟」需要量,字詞量,篇章量,重複量。

最近在習吟誦,往往一首詩,吟到一定的遍數,會忽然有豁然開朗的體驗,甚至眼眶都濕潤了。這是思考分析賞析無法抵達的心魂的自由飛翔。

這才領悟到千年以來的中國古人的讀中國書的方法。

按照華德福教育強調的圖像式思考,華德福的學生就漢字的學習來說應該遠遠超過體制內的同齡孩子才對。否則就必須好好找找問題出在哪裡。

這裡的關鍵是如何理解「圖像式思考」。對於漢語的學習,如果以為就是學很少的字,聽很多的故事就是幫助孩子的圖像式思考,我持保留意見。

shufa2【上圖:孩子們每天會練習寫一個字,從甲骨文金文篆書到正體簡體。一個字會專註練習十遍。甲骨文完全就是在畫畫一般,篆書稍微需要圖像式思考幫助過渡。一般來說,練習了甲骨文金文和篆書之後,孩子們會覺得正體字已經非常簡便,簡體字不過是順延而下,完全感覺不到抽象思考的乾枯。此字為9歲孩子練字。】}

漢字的書寫會幫助到孩子的哪些方面?寫出優美的漢字又會幫助到孩子什麼?

反過來說,書寫優美的孩子身上是否都可以找到一根通天地的直線?

或者,漢字書寫不美的孩子身上又是否能找到一根通天地的線?

就我的教育實踐所觀察到的,漢字書寫優美的孩子(尤其是並非天生就寫得好而是通過正心誠意練習出來的孩子),無一例外都能看到那根通天地的線,而書寫不優美,甚至僅僅是不認真的孩子,即便他有著諸多美好的品質,卻不一定看得到那根直直的線。

那麼,漢字書寫里究竟蘊含著什麼力量?俗話說「字如其人」,一個庸俗的人能寫出有浩然正氣的字么?

我非常重視小孩子們的漢字書寫。一般會引導孩子們認真對待每一個字,心浮氣躁時可以暫時放下,去運動或玩耍足夠了可以靜下心後再開始寫。寫累了就停,下次接著寫。就這樣每天一定時間一定量的漢字書寫,是不是在練習「正心誠意」呢?即便一開始不漂亮的書寫,也自會慢慢有一股正心誠意的優美在裡頭?書法並非是要標準、漂亮,我強調優美。優美沒有標準,主要是一股認真勁,正心誠意,貫穿了一根通天地的線在裡面。

shufa3【上圖:是小鹿子第一遍抄錄背熟之後的《論語》,小鹿子的字一直平衡感空間感都不太好,但是她書寫時一直非常的認真專註,仔細去看,會看到裡面一股純真氣。如果能長此以往,再加之大量的運動遊戲,可以預見小鹿子的書寫會越來越優美,能看到有一根貫通天地的線在裡頭。】

所以,我要問的是:漢字的書寫優美與否,作為一個中國的孩子來說真的不重要麼?

2016/10/4

補充說明:特別想說的是,陳琪瑩老師文章中的一些提法是不是過於浪漫了?比如,一些家長僅僅是因為恐懼未來受主流觀念影響而搖擺么?僅僅是因為只顧孩子的眼前不顧未來而困惑么?也許真的有這樣一些家長,但同時也會有另一些家長,他們的動搖並不都是因為什麼接軌啊,知識啊,而是我們的教學實踐可能真的出現了偏差或者盲區,而他們認為這個偏差和盲區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健康與前程。華德福從業教師們的確盡心儘力了,但是這不能成為被諒解的借口,教育並不是那麼率性而為的浪漫行為藝術,除了不斷接近各科教育規律的實事求是,別無它途。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