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華德福教師,若不能成為自我教育、活性思考(living thinking)、自由開放的個體,所謂意識心(consciousness soul)的發展將無從實現。
作者:成虹飛(FB)
撰文:2017年7月16日
親愛的朋友,今天我想從學習歌德觀察得到的啟示,與大家分享我對台灣華德福教育運動發展的一些看法。
歌德對植物生命發展的觀察,指出有三次收縮與伸展的節奏。第一次是種子發芽長出枝葉,第二次是收縮的力量讓枝葉形變成花萼,又再伸展為花冠,第三次是收縮的力量讓雄蕊與雌蕊經由受粉形成果實與種子。當種子再次發芽,開枝散葉,就是新一輪生命周期的開始。
機體生命的發展內在有一種收縮與伸展的需要。生命需要向外伸展才能長大,到某個階段又需要向內收縮,蓄積下一階段新的成長所需要的潛能。因此,在某個生命發展階段,會需要向內收縮、凝聚,與外界相對隔離;但接著又會需要重新展開自己,與外界交融。
如果只停留在收縮狀態,而不進行下一階段的伸展,好比有了花苞卻不開花,有了種子卻不發芽;或是如果只知道一昧向外伸展,卻不知內斂凝聚,終究找不到核心,一樣無法演化成熟,創造不出新的生命。
就像聖經的名言:”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一二:24)”
每一次的收縮與伸展,都經歷一次死亡與重生,生命就在這一次次的伸縮節奏中發展演化。
透過這樣對生命發展的理解,我思考著,如果華德福運動作為一個生命體,它如何透過伸展與收縮的節奏來發展演化呢?
以台灣來說,過去20年來,已經在各地形成了大約30所公辦民辦學校或共學團體,今年二月更成立了台灣華德福教育運動聯盟。這裡映照出一個多元的發展光譜。一方面,台灣有若干華德福學校,已經走過草創、掙扎求生的階段,終於能夠茁壯存活,鍛鍊出強韌的生命力,開始結出美好的果實;另一方發麵,有許多學校或團體,仍在稚嫩的成長階段,內外在的辦學條件與資源相當匱乏,可能連長出一片新葉都很不易,相當辛苦。
這些學校或團體,都是台灣華德福社群的一分子,如何讓整個社群生命,持續的成長,找到健康的收縮與伸展的節奏,是可以共同來思考的。
我有幾個初步的想法,提出來與大家分享。首先,我相信華德福運動的發展會需要典範,需要比較成熟而健全的學校,作為其他學校學習與效法的對象,這是一種向內收縮的力量;另一方面,華德福運動需要向外開放,包容吸納新的養份與新的經驗,同時把珍貴的果實分享給其他需要的人,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大人與學校受到滋養。這是一種伸展的力量。
要做到這一點,除了成立華德福教育聯盟,或是長年舉辦問心台灣的聚會,我提議華德福學校及團體間,可以有更多自發性的合作與資源共享,形成綿密而活絡的支持系統。例如已經行之有年的跨校聯合備課,就是一種健康的發展機制;或者不同的學校、團體,一起共邀國內外的師資,分攤成本,相互依存,也是利己利人的發展。
另一方面,華德福教育常被歸類為另類教育或體制外教育,它究竟應該與主流教育接壤,還是劃界,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我們應該努力讓兩者的距離越來越近,還是越來越遠?我們應該盡量向內縮小圈子,還是可以向外伸展,讓圈子更大?
我主張這個圈子要螺旋式的逐漸增大。有些較成熟的華德福學校,定期對外開放,歡迎客人來校參訪,甚至讓學者進校園做學術研究,雖然造成不小的工作負擔,卻發揮更深遠的公共影響,令人感動。這會讓華德福運動更健全地發展,也讓台灣整體的教育環境更進步,造福更多的孩子,而不僅是「華德福」的孩子。
此外,這些年來,我發現越來越多體制內教師有心學習華德福,將所學融入自己的課程與教學之中,縱使他們的學校不是實驗學校。這些教師是我們志同道合的夥伴,是我們的朋友,需要相互扶持。我們應該盡量規劃辦理適合他們需求的研習課程,讓每個主流學校里,都有教師成為「華德福之友」,成為轉化的種子。
剛才提到學術硏究,值得補充的是,與學界發展協同合作互為主體的研究關係,對外不但有助於增進社會對華德福的認識,同時讓我們對內獲得自我省思的機會,這將有助於教育整體的發展,甚至能影響學術界主流知識觀點的改變。
最後,我希望能讓在現場工作的華德福教師,在繁重忙碌的工作之餘,能夠得到合適的自我進修與獨立探究的空間。台灣的華德福教師普遍承受極大的工作負擔與壓力,我們相關資源與經驗不足,只能以加倍努力的方式來彌補。何時才能讓台灣華德福教師享有健康的生活品質與工作環境,從而展現創造的想像力,開啟自由的心靈,而不是被無止盡的工作淹沒,是一個需要我們共同反省的改革課題。
我們的華德福教師,若不能成為自我教育、活性思考(living thinking)、自由開放的個體,所謂意識心(consciousness soul)的發展將無從實現。目前清華大學華德福中心正和德國漢堡與斯圖加特師訓機構合作籌劃,要在台灣為在職華德福教師設立一個寒暑假上課的華德福國際碩士班,希望透過跨國的合作與社群對話的學習歷程,開展全球視野與獨立探究的能力,相互切磋砥礪,成為引領華德福教育走向未來的文化工作者。
歌德觀察到形變(metamorphosis)是生命發展必經的歷程,華德福運動也不例外。它不可能是同一種典範的不斷複製,而是需要不斷的自我更新,讓舊的我死去,讓新的我誕生;讓生命從一次次的收縮與伸展的轉化中,變得更成熟、更健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