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傾聽孩子的大哭大鬧與憤慨

一般人都覺得小孩突然倒地大哭大鬧很可怕,俗稱「歡」,但是你若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孩子這樣的行為, 你可能就會知道其實那樣的強烈情緒或許沒有那麼可怕。多練習幾次就會上手了(心中的OS請改成:孩子,沒關係,我等你)。

編者注:本文是台灣的兩位老師翻譯完成的,發布在譯者之一Giovanna Jo的Facebook頁面,非常感謝他們的熱心分享。原文為繁體,在保證全文完整性的前提下,HiWaldorf進行了簡體化處理。

作者:Patty Wipfler
譯者:Giovanna Jo、Alice Hsueh
原載HandinHand

以下斜體段落為譯者Giovanna Jo撰文

跟新竹共學團助教 Alice Hsueh 一 起翻譯關於孩子大哭大鬧的文章 。文章很長,但值得好好的咀嚼思考。一般人都覺得小孩突然倒地大哭大鬧很可怕,俗稱「歡」,但是你若能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孩子這樣的行為, 你可能就會知道其實那樣的強烈情緒或許沒有那麼可怕。多練習幾次就會上手了(心中的OS請改成:孩子,沒關係,我等你)。下次若你看到有孩子在公共場合這樣大哭大鬧,請體諒一下,也不要給孩子的父母任何壓力啊~

傾聽孩子的大哭大鬧與憤慨

一套全新的假設

多數身為父母的人,會以一種很直接的方式來衡量自己身為父母的能力。當我們孩子開心、願意配合、可愛與有禮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為自己的親職工作感到驕傲,也為孩子感到驕傲。而當我們的孩子不高興,或不講理時,我們要不就是責備自己,要不就是責備孩子。我們似乎是用一種廣泛認知的假設在運作,那就是孩子 生氣是不好的。不管是用強力說服或是暴力,我們壓迫孩子再度成為一個好孩子,因為我們不想要當壞孩子身邊的壞父母。

然而,現在有一種新的方法,可以讓父母親從這種試圖讓孩子變好卻令人不愉快,以及困難的工作中解脫出來。這種方法是建立在一些寬厚,又有根據的基礎上:

*孩子天生就是溫和,愛人,願意配合,並且很積極想要學習的個體。

*孩子天生良善的一面是會被一些不好的情緒感受給遮蔽的。

當孩子覺得難過,恐懼,受挫,不好意思(尷尬),或是當他們感覺孤獨或者不被欣賞重視時,他們天生良善的一面就會被蒙蔽。這樣的壓力會讓孩子出現偏差的行為,信任、合作與熱情都會遠離。

*受傷的感受會讓孩子受困於不被愛,恐懼,或者沒有彈性的行為中,很明顯的這是孩子要求協助的訊號。

*當孩子在生氣或是處於沒有彈性的狀態時,若是有一個願意關心的大人溫暖的介入,傾聽孩子所發泄的怒氣時,孩子就能從受傷的情緒感受中走出來。

接受這個新方法來面對孩子的情緒的父母很快就會發現,過去看似是重大失敗的情況,現在則能夠明白孩子只是在發出需要被傾聽的訊號。父母溫柔的關注可以鼓勵 孩子完整的感覺憤怒。這些強大的情緒能量,會讓孩子大哭,大鬧,發抖,或者大笑,直到他把那些讓他失去判斷能力的情緒感受完全的發泄掉。孩子的情緒爆發是 恢復到放鬆、愛人與學習狀態的自然過程。我們發現當孩子深層的情緒感受被聽到(理解)時,孩子會發展出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智慧,並且對於父母的愛也 有信心。在孩子吵鬧,精力充沛不高興的情緒感受完全釋放之後,希望與關愛注入孩子的心中。

尤其是,受挫是一種很常見的困擾,會讓一個急著想要學習新技巧的人感到受困。當孩子想要學習時,總是會有一種「我當然可以做到!」的心態,這是成功所需要 的熱情。他們對於自己想做的事情懷抱著雄偉的想法,然而孩子能力只能透過一連串混亂複雜的反覆嘗試來增進。受挫的感受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天都會遇到的困擾,這是孩子預期自己能做與實際能做到之間的衝撞下自然的後果。

受挫的感覺會阻礙學習的過程

受挫這種情緒感受對於所有年齡層的學習者來說都是一個令人困惑的敵手。我們都知道它是如何產生的:當一個孩子無法讓事情照著他想要的方式發生,而無論怎麼困難,他都不會放棄嘗試的。最後,他再也想不出新的方法來了。他想要讓事情成功,但卻想不出來怎麼做。他非常吃驚。大人善意的建議是不會有幫助的,因為孩 子這時的情緒感受已經淹沒了他,以致無法進行思考。在這個時候,如果被禁止好好的發一頓脾氣,孩子就必須放棄進行學習的嘗試。每當孩子面臨類似的情境,或 者類似的學習項目時,受挫的感覺會像刺蝟的毛一般再度緊繃起來。

孩子如何從受挫中恢復

一個受挫的孩子如果感到安全,他會開始大哭大鬧,哭鬧是一種讓他排除受挫感的恢復過程。他會爆發大量的聲音跟動作、他的身體變熱、可能會有眼淚和汗水。小孩常會躺在地上,揮舞著手腳,或用自己的身體無意義的推擠著一個不會動的東西。這樣的大哭大鬧通常不是針對人或事物。它(哭鬧)不是惡意的。一個小孩這樣 的爆發能讓他瞬間有活力的釋放緊繃感。

大哭大鬧對大部分的家長來說都很不好看,但當你看到你的小孩如何能從中深層的放鬆,你會開始感激它(哭鬧)。大部分的我們都沒有看過大哭大鬧恢復一個小孩的思考與學習能力,因為我們被對於小孩顯露情感感到生氣跟被威脅的大人包圍。我們教導孩童不該哭鬧,就算每個健康的孩童都會一次又一次的嘗試用這個方法來 放鬆挫折。

大哭大鬧不表示你(大人)、情況、或你的小孩有問題。但如果在類似的情境里大哭大鬧反覆發生,則代表不合適的期待或限制被放在你的小孩身上。例如,期待一個幼童陪你逛一大圈賣場卻要他甚麼都不能碰一定會造成挫折。幼童沒辦法解除他們渴望學習的直覺,他們用觸碰(東西)來學習。就算我們對孩童的期待符合他們的年齡,他們一定也有時候感到受挫。他們的希望與想法超越他們的能力。大哭大鬧是孩童面對挫折、解除挫折、與回到感覺滿意的生活的方法。

當我們讓孩童的大哭大鬧跑完全程,他會從阻擋他學習的緊繃感中解放。一個受挫的小孩會一遍又一遍犯同樣的錯誤。他沒有辦法接受他人的幫助。在一個健康的大哭大鬧後,小孩會放鬆並回到愉悅的學習及合作中。大哭大鬧是一個幫助孩子對於學習能力保持希望的重要腳色。有這樣的(大哭大鬧)出口,孩童就不需要在學習變得困難時從挑戰中轉身離開。

聆聽你的孩子的大哭大鬧

你大概可以想出很容易讓你的小孩覺得受挫的幾個情況。有時候是一個事件引發難過,像是被綁在安全座椅上、有小弟弟闖入他在進行的遊戲、或被學校要求畫一幅畫。有時候大哭大鬧似乎跟一天當中某個時段比較有關連。例如從幼兒園回來或早上要離開家裡時,因為小孩在這些事情上沒有決定權。當你辨認出這些事件或是時 段,準備好你自己。與其祈禱這些持續的問題會一夜間消失,你不如決定問題會像平常一樣爆發。當你的小孩變得急躁,靠近他。如果他要開始從一個受挫的努力中 放棄,溫柔的支持他在那個地點(或情緒中)。小聲的、溫柔的幫助他面對他覺得有多糟。

有時候,開始聆聽你的孩子的大哭大鬧包括決定不要安撫你難過的小孩。如果你的小孩選好了要穿哪一件衣服去學校,但你要幫他穿上時他開始哭鬧,你可能可以問他想穿哪一件。如果你的孩子挑了第二件衣服後還在發脾氣,你可以確定你的小孩在尋求大哭大鬧的解放。你需要做的只是不要繼續尋找衣服。你只要溫柔的說, 「我覺得你需要選擇你剛剛挑的其中一件。」這樣便給了孩子開始大哭大鬧的許可。

一旦你上手後,聆聽孩子的大哭大鬧跟聽孩子好好哭一場並沒有差別(請看Hand in Hand一書里的Crying章節)。這只是孩子內在的天氣系統中的雷和雨。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導引。

靠近你的孩子,但不要安撫他。

大哭大鬧充滿聲音和動作。你的孩子會變得很熱而且可能會嚴重的流汗。他會需要扭動、擺動、把自己丟在地板上來把挫折從系統中消除。你可以當安全經理,確定 他不會在當中撞到任何東西。所有的跺腳、聲音、和看不到的力量掙扎都在幫助他從無法讓他的想法順利進行的挫折里恢復(你知道那種感覺)。讓他動。

大部分的大哭大鬧都不長。你可能會預期聽個5到15分鐘。只要被傾聽完,大哭大鬧會迅速結束,可能會伴隨一些孩子與聆聽者的嬉笑或溫暖的情緒互動。讓你的孩子從破碎的狀態變身為溫柔又理性的人是聆聽大哭大鬧可以造成的奇蹟。他通常會得到一個很大的耐性儲存量,讓你可以在接下幾個小時內都感到感激。

如果你在一個公開的場所,你可能想要小心的把你的小孩移至車內或其他合適的地方。

小孩容易在公開場所大哭大鬧。這可能是因為父母的注意力被放在準備出門與抵達目的地上。等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小孩感到疏離以及不良好。

大部分的時候,你會覺得移動你扭動的孩子到一個人比較少的地方很值得,因為你可以自由又完整的處理事情。如果你沒有車子在附近,商店負責運送的那一邊、或者是你的教堂門口的階梯可以當成暫時的避難所讓你的孩子完整他的情緒。如果有需要可以請求他人幫助,「你可以幫我把購物推車推到旁邊嗎?我過幾分鐘就會回 來。」如果你可以,一點幽默會有幫助:「看起來我碰到些技術上的困難!我還是想買這些床單,我會在我的朋友感到好過一點時回來。」大部分的旁觀者會很高興 你看起來像知道你在做甚麼。事實上,大部分的旁觀者在某個時間點都面臨過你面對的狀況。不要太擔心他人。

一個我認識的家長,在一家都市中心裡擁擠的玩具店碰到小孩大哭大鬧的情形,他沒有好地方可以去,所以他扛著他扭動、大叫的小孩走在街上10分鐘。他的老婆 感到不好意思,所以走在他半條街的後面。當大哭大鬧結束後,他們認為他們的兩歲小孩會又累又鬧,就像他平常在這個時間點(早一點的午後)的習慣。他們勇敢 的走進一家咖啡店吃午餐,而他的小孩讓侍者感到愉悅,並滿足而警覺得坐完一整個午餐。

憤慨

另一個家長們不太能包容的情緒是憤慨。有時候我們很難分辨挫折與憤慨,因為兩者都很大聲,而且不在我們認為是好的舉止與自我控制能力以內。憤慨是對於不公平的一個很連續而且健康的反應。這是一個被文化反對的表達方式,但如果被理解和傾聽,會給你的小孩和家庭很大的好處。

有時候,我們的小孩有很好的原因對於我們、其他大人、或同儕對待他的方式感到憤慨。對年幼的孩子的不尊重在我們的社會裡很普遍。當自信的、年輕的孩子被誤 會時,他們會熱烈的抗議。他們的響應是立即的、新鮮的、大聲的、而且目的不是為了傷害任何人。他們的目的是被聽到而且把事情弄對。一個憤慨的小孩會用不一 定的方式告訴你(或其他人)他覺得甚麼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或不公平的。「不要這樣跟我的弟弟講話!你這樣很過分!安靜!」「你不能因為我弄丟了功課就叫我 笨蛋!我不是笨蛋!不要再這樣說!」「你覺得所有剪龐克頭的小孩都是行為不良的!你錯了!我希望你不要再污辱我的朋友!我受不了了!」這是一些小孩會為了 他認為是對的事情站出來的例子。嬰幼兒也會堅持要受到公平對待,不是使用言語但一樣有嚴肅且完整的目標。人類似乎一出生就內在的期待愛與尊重。只有生病或 重複的不當對待會讓一個人失去追求公正的意志。

當家長已經帶小孩的感到極度疲憊時,我們應該感謝小孩在我們太過嚴厲或不公平時能很快地阻止我們。最終,我們還是希望我們的小孩可以保留他們對於正義的敏 感以及堅持他們要得到的尊重,就算他們挑戰的是我們的舉止。他們良好的在我們又累又不理性、麻煩的言語與舉止下會自己抗辯。

聆聽孩子的憤慨

當一個孩子覺得他或他在乎的人被誤會了,他會變得憤慨。我們最好的回應是聽。他想說甚麼?他是對的嗎?他可以為這件事做甚麼?當一個憤慨的人碰到好的傾聽與真誠的彌補時,這個事件會很快結束而難過的情緒會被解決。一個道歉,一個決定的改變,或一個承諾將對這件事進行完整的討論是我們可以提供的解決方式。如果你聆聽然後與你的孩子合作把事情弄對,他會對你跟他自己都滿意又高興。

例如,我的兩個兒子有時候會進入難以避免的爭論,我有時候會覺得我其中一個兒子有錯。我會生氣地進入糾紛,怪罪其中一個然後保護另外一個。很多時候,被我 保護的兒子會轉向我大吼,「媽媽,出去!你在怪他但是你甚麼都不知道!你站在我這邊攻擊他會讓事情變得更糟!這是我們的戰爭!」我會跺腳離去,感覺有點被 羞辱,但也很驚訝。他們會回到他們的戰爭,繼續對對方生氣,但不會帶著像我這樣不好的情緒。他們對我態度好嗎?不,他們公正。他們有為了好的原因保護自己 嗎?有,他們在爭吵出一個方法,而我的責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他們每次都會因為我介入而對我大吼大叫嗎?不會,如果我理性而且詢問恰當的問題而不是指責, 他們常常會接受我的幫忙。我們的孩子的憤慨可以讓我們不要在對待他們或別人中變得馬虎.他們對正義的敏感性是我們一個真正的禮物。

這種聆聽的方式會太被動嗎?

如果我聆聽孩子的大哭大鬧和憤慨,我的孩子還會繼續表現的行為良好嗎?這就是大家心目中問題。我們感覺有太多時刻混亂的難過情緒會發生。如果我們每次都聆聽,生活會不會變得一遍混亂?我們在讓小孩的更不能自我控制嗎?我們要怎樣忍受這樣的行為?

接受一個小孩完成他的大哭大鬧,或讓憤慨被傾聽可能在頭幾次對家長來說很毛髮直豎。這樣的大哭大鬧讓我們擔心混亂會繼續發生,而且這種赤裸裸的情緒常常讓 我們感到很憤怒。我們把孩子的情感當做很私人的事情,就像是我們的小孩在我們的親職工作的分數打上不及格一樣。我們對於大哭大鬧跟憤慨的解讀是強烈而且不 好的,而我們的確需要一個策略來滿足我們內心的衝突。

傾聽的家長夥伴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來讓傾聽者這個困難的腳色有所進步。在傾聽夥伴中,兩個家長選一個孩子不在旁邊的時間來專註在親職工作的討論上。每個人輪流講出當家長做的很好跟很困難的地方。這是讓我們講出自己關於有個受挫的或憤慨的小孩的感受的時刻。有了可以專心討論這些侵蝕我們的耐心的事件的機會,我們可以用更輕鬆的腦袋與更有目的的方式進入行動。

很多勇敢傾聽自己小孩的大哭大鬧與憤慨的家長發現他的小孩很積極的要釋放他們的緊繃感。如果你的小孩已經壓力過大,你一開始可能每天要處理好幾次情緒爆 發。但當他積壓的受挫感慢慢流逝,你會看到一個更快樂與堅強的小孩。他一定會碰到新的狀況讓他感到挫折,因為他是一個積極的學習者。但只要他累積的情緒被 聽完,他就不會每次碰到有挑戰的狀況時都緊繃的動怒。小孩喜愛與其他人有接觸。他們喜歡對自己有絕對的掌握讓他們可以不帶苦惱從一個冒險進到另一個冒險 中。他們只會在當一個冒險超過他的自信時需要大哭大鬧的紓解。

有一個我認識的母親在悲嘆她的小孩進入可怕的兩歲。他(小孩)在一個或兩個禮拜的時間煩躁不安又頑固,希望生活中每個小細節都剛剛好而且沒有大人的介入。 當她靠近傾聽時,小孩在三到四天的時間內大哭大鬧好幾次,然後便回到他以往的平易近人。他的性格改變只是單純的為了在他能回到喜愛自己以及他人前減輕胸口的壓力。

小孩不會選擇輕鬆的時間與場所大哭大鬧或表現他的憤慨,所以不要期待你良好的傾聽能造成一個完美有禮貌的孩子。當他還小時,他會在他需要的時候大哭大鬧。 這些有家長傾聽的孩子不會在進入青少年期為了每個小挫折崩潰。他們已經利用童年做這些抒發,而且在過程中得到很多靈活性跟自信心。

使用這個方式,你可以期待你的小孩會越來越能夠接受重要的挑戰。他會在碰到困難時堅持學習,而且會在不合理髮生時保衛自己的尊嚴。這些力量會比嚴格的禮節 讓他在生命中站的更穩。從緊繃感解脫,他會能夠在大部分的時候真誠的對於他人感到喜悅。他會得到對他人真正同理的能力,因為你有用尊重來對待他的情緒,並相信他很快能夠回到思考能力中。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