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有感於某位會計系學生嗆歷史無用有感而發

只要我們抱持著「自己就是一個世界,雖小卻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包含著全人類的軌跡,此刻,當我們在學習世界史的當下,就是將深深地被埋藏在自己內在的過去挖掘出來的瞬間」這樣的想法,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在著學習得當下「我們邂逅了從前」,這就是學習歷史的本質,華德福教育對於如何和過去相遇這件事,被認為是歷史教育中最重要的本質。

本文由作者授權本站刊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作者:蕭語謙
撰文:2017年6月22日

施泰納曾經論述過寶石的本質,他提到;假設我們在看寶石的綠色,我們看到的其實是這綠色為我們顯現的——【當世界未曾分成陸地和海洋時的太古時代的過去】——我一直對這個說法印象深刻,好長一段時間,總是不斷地思索著這句話的意義,後來我才理解到,當我們在體驗各種顏色時,在我眼前呈現的顏色,從太古時期就開始出現在這個世上,而我通過那些背負著過去的色彩世界和「現在」相遇,施泰納稱這樣的體驗是「遇見了太古的從前」。

七十歲的人和十歲的孩子相遇,在相遇的瞬間雖然是此時此刻,但也可以說這位十歲的孩子遇見的是對方七十年的人生;同樣的,當我們在學校學習世界史時,例如:三國時代、魏晉南北朝時代,或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等等,我們要學習的不只是和自己不同的時代而已,如果是一位真正了解的歷史老師,應該會讓每一個上課的孩子,都能夠感受到自己正站在自己的過去上面,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所謂的世界史(歷史),就是在學習這些東西的人,個人史的延長, 所以,譬如;當我們在學習漢唐文化的時候,也就是在回想起,曾經生在漢唐時期的自己,學到古代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時,就會憶起曾經活在紀元四世紀時的自己,世界史(歷史)的學習,基本上就是回想起從前的自己的過程。

只要我們抱持著「自己就是一個世界,雖小卻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包含著全人類的軌跡,此刻,當我們在學習世界史的當下,就是將深深地被埋藏在自己內在的過去挖掘出來的瞬間」這樣的想法,那麼我們就可以說在著學習得當下「我們邂逅了從前」,這就是學習歷史的本質,華德福教育對於如何和過去相遇這件事,被認為是歷史教育中最重要的本質。

施泰納在論述到輪迴轉世時總是不斷地說著;常常思考著自己死了之後會怎麼樣的人,也就是將輪迴轉世和未來連在一起設想的人,這樣的人追求的只是如何讓自己認同的利己主義者,而真正能獲得輪迴轉世智慧的人,則是慎重地思考著生之前的自己的人(※請注意,這裡可不是要鼓吹什麼前世今生、催眠的說法!)。換句話說,總是設想著自己將來會如何如何的人,在某些部分上其實是很容易和自己的慾望連結在一起的利己主義,而能夠謹慎地思量「生之前」的自己是怎麼一回事的話,則越能夠純粹地接納並正視現在的自己。

教育也是一樣,雖說孩子擁有無限的未來,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孩子也擁有無限的過去,為了要讓孩子擁有多彩豐富的內在心魂,我們就該審思,該如何讓孩子與自己無限的過去相遇,或者我們也可以說,怎麼做,才能將孩子的記憶內容成為值得回憶的印象,唯有這樣的記憶內容,才有力量讓孩子的內在安定,並接納理解所有的人際關係,以及正面積極地接觸社會,也才不會有閑暇的時間去想去問:「為什麼不能殺人?」這樣的問題,和過去完全隔離的孩子,對於為什麼不能殺人?或是為什麼不能欺負弱小?這樣的疑問完全沒有任何自覺性,對於人類的心來說,未來是非常貧瘠的,因此身為父母師長的,越是將我們的心朝著孩子的未來望的話,孩子的心將會越來越貧瘠。

相反的,當我們帶領孩子回頭看向過去,孩子們將會發現許多驚奇,因為他們將理解到人類是經過了各式各樣的經驗才走到現在的道路上,傳統、環境、前輩、朋友、文化、文明……每一項都成了孩子們可以接納的事物,因此過去與未來該是教育的最前線課題才是;而後,感官感覺的培育則如同前述所論,透過現在和過去相遇將會是最直接也是最佳的體驗,

孩子們誕生在這個星球時,最初就是透過感覺支持著他們的生命,透過雙眼而知覺到光暗,經由嗅覺感受到母親的乳房,觸覺則讓孩子感覺到母親的存在,漸漸地透過感覺的延伸而知覺到廣大的世界。

經由感覺可以把握到的就是空間,然而空間中卻有無限的過去刻印在裡面,知覺到空間時,孩子們一定也能遇見某些時間性的存在,每一個礦物、動物、植物,每一件人類所營造出的文明及文化,所有的存在莫不背負著過去而存在於此時此刻,感覺就是與這些存在緊緊相系著。(關於記憶、情感和歷史的關係,請參閱一厘米最新刊物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