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老師和家長有責任為孩子選擇具有高貴血統、有文脈、有溫暖的兒童讀物,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孩子只圖一笑了之的書。
撰文:2016年5月 首發:博客
由於天氣原因 ,原定的農耕時間提前到了4月7日。我們在惠陽的「田園邦耕讀書苑」住了五個晚上,返校後休息一天,繼續上了2天的數學。接下來的三周是語文版塊的拼音學習,由歐陽老師來上。由於我從小未曾學過拼音,發音不準,容易讀錯音,而教會孩子準確的拼音又十分重要,因此半年前就和歐陽老師說好由他來教學。
難忘的農耕
我認識「田園邦耕讀書苑」創辦人胡偉和很久了,那時成都的華德福學校剛剛租下場地,胡老師從大學退學參與前期的學校籌備工作。十餘年的時間,他從一位初出茅廬滿懷理想的小夥子,成長為腳踏實地的自然教育的實踐者和引領者。去年當我得知他要回到家鄉落地深根,我就期待可以帶班上的孩子去他的基地實踐農耕。
3月下旬由於連綿不斷的雨水,我每天查看天氣預報,擔心農耕期間如果天天下雨怎麼辦?幾經商討,7日一大早我們還是出發了。這次沒有家長跟隨,一方面住宿條件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嘗試讓孩子們獨立生活。
出發前一天,我們用了2節課的時間,把注意事項和職責,用聽寫的方式讓孩子們寫下來:
- 食堂組:1,飯前擦桌子、擺放碗筷;2,飯後收拾桌子、掃地、洗菜盤,需要時拖地;
- 室內組:1保持樓梯、客廳的乾淨,需要時吸塵;2,每天清潔衛生間;3,室外鞋放整齊。
- 戶外組:1,每天掃院子和院子四周;2,清理使用爐灶後的場地;3,清理加工食品後的場地。
對孩子個人行為提出的要求是:
- 見到大人要稱呼;
- 室內輕聲細語,不打鬧奔跑;
- 愛護地里的莊稼;
- 聽從老師的安排,按時作息、集合;
- 吃飯時,保持安靜,3個人吃完方可離開;
- 任何東西都要好好愛護,輕拿輕放,比如勞動工具、日常用品等;
- 生活自理,每天洗衣服、洗澡,洗澡時間五分鐘之內;
- 注意安全;
- 毛巾、水杯、室內鞋、箱子、衣服放在固定的地方。起床後疊被子;濕衣服晾戶外。
這些「條條框框」是我以前做夏令營時積累的經驗。這是第一次由歐陽老師和我兩人帶領孩子外出六天,需要提前做好認真的準備。
到了田園邦後,孩子們順理成章把值日當做每天應盡的責任,有時根據情況還會增加。
室內不要大聲喧嘩奔跑,這條難以落實,男孩們都住在樓上,一旦老師不在場,他們忘乎所以地高聲說話,有時還追逐奔跑。孩子們每天堅持洗衣服,儘管洗得不那麼乾淨。我經常在一旁看他們洗衣服,或給予指點,或直接伸手相助。看得出有的孩子平時在家裡從不洗衣服。有位孩子的衣服又多又厚,幾乎每次洗衣服都有同學主動幫助。
最有意思的是每天的洗澡,樓上住著13個男孩子,只有一個淋浴器,如果一個孩子洗的時間久,不僅後面的孩子要等待更長的時間,還可能沒有熱水了。開始是歐陽老師看時間,五分鐘之內要洗完。孩子們非常自覺,有的孩子大約2分鐘就洗完了。後來幾天,孩子們自己督促。
回到學校開家長會時,我問家長平時孩子在家裡洗澡大約多長時間?極個別的說很快,大部分家長笑而不答,沒有給孩子們限制過洗澡時間。有二位家長說大約15分鐘、20分鐘。看來可以提醒家長,給孩子洗澡的時間適當限制。這不僅是節省水電,也是訓練孩子的自我約束。
我們在田園邦第一天的飯菜實在太豐盛了,胡老師的父母準備了八菜一湯。我提出了「抗議」:不需要那麼多的菜,五個菜綽綽有餘,四個菜也可以。以前我做夏令營,要求每餐三菜一湯。我們不需要為孩子提供多樣化的選擇,確保營養足夠的前提下,飯菜越簡單越好,也能減輕廚房工作人員的勞作。
胡老師的媽媽袁婆婆是我們的廚師,孩子們特別喜歡喝她做的豆漿,每天早上她給我們做一大鍋。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胡老師和袁婆婆指導孩子們在翻耕過的土地上如何起壟、挖坑、點豆……,孩子們干起活來非常投入,很快就汗流浹背了,好幾個男孩脫了上衣揮舞鋤頭,使出渾身的力氣,勞動在大地上。女孩們也毫不落後,雖然很辛苦,但沒有一個人抱怨。有個男孩說:「吳老師,我知道了,不好好讀書,將來當農民,種地好累。」這種想法是不妥的,但畢竟是孩子,我笑笑而已。從另一方面看,孩子的確感受到田間勞動的辛苦。
遺憾的是我們種的豆子,過了2周發芽成活的不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覆蓋在種子上的土太多。看來種豆是技術活,光有力氣是不夠的。雖然胡老師和袁婆婆也講了種豆的要求,但孩子一幹起來就顧不上細節了。
現在極少能看到農民用牛來犁地,胡老師做了一個眾人犁地的架子,讓孩子們體驗犁地的過程,全班需要齊心合力才能把犁拉得又快又平穩。
周六來了一群城市裡的家長和孩子,我們的孩子見了,私下說:「他們怎麼那麼胖?」城裡來的人見到我們的孩子,問:「你們哪裡來的?怎麼那麼瘦?」相比之下,我們班的孩子沒有一個胖子,他們身手敏捷、上竄下跳、生龍活虎。難怪武術老師讚歎我們班的孩子還保有著孩子的靈氣。
在老師的帶領下認識野外的花草:
我們體驗了下田插秧。我和歐陽老師陶醉在插秧中,無暇顧及孩子們,他們插了一會秧就去抓田螺,農民伯伯看見了很不高興,請孩子們離開,免得把水田踩壞了。
最後一天我們做「大地廚房」,全班分為六組,每組負責一樣食物。我們邊吃邊做,熱火朝天,每人還帶回家幾塊艾葉糍粑,家長吃了說很久沒有吃到這種小時候的味道了。
臨走之前,我們把住處和院子,以及院子四周打掃乾淨。
農耕記錄
我們每天不僅勞動、值日、做個人衛生,還要一起學習。
我們讀了台灣民間故事《蓬萊米的傳說》,講的是一位年輕人阿小歷經艱辛,冒著生命危險,為大家找到了傳說中的蓬萊米。我們還讀了《植物媽媽有辦法》的兒童詩。
《黑暗傳》正好學到神農氏的部分,每天我們讀一段關於神農的故事:
他今教民耕嫁事,女子採桑蠶吐絲。
神農在位百年春,世間百姓多生病。
出了七十二瘟神,各種瘟病多流行,黎民百姓遭災星。
神農一見心不安,決心去到大深山,親自嘗葯救難民。
……
神農嘗百草,瘟疫得夷平。
又往七十二名山,去把五穀來找尋。
神農上了羊頭山,仔細找,仔細看,
找到栗子有一粒,寄到棗樹上。
忙去開荒田,八種才能成栗谷,後人才有小米飯。
晚上我們還讀了新美吉南的《花木村的盜賊》,講述花木村裡來了一群強盜,這群強盜除了頭目外,其他人都是各行各業的平民百姓,初次做強盜,發生了許多好玩又感動的事情,最後強盜頭目被花木村人的善良感化,成為一個好人。這篇文章描述了村裡的景象,和我們身處的鄉村有所呼應。
遇到下雨天,或者下午太熱,我們就在房間里寫作業:
我們記錄了種豆的過程:
植物和蠶的觀察記錄:
農耕寫作:
回到學校後,我們用蜂蠟創作在田園邦的經歷:
返校後,美術課上畫的勞動場景:
撿垃圾
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外出時,我經常會撿地上的垃圾,但沒有要求孩子們去撿。有的孩子看見了,會主動幫忙撿,有的孩子只顧著玩。農耕期間有一天是胡老師帶我們去徒步。沿綠道步行時,看到兩邊的垃圾實在太多,我一個人哪裡撿得過來,我撿了幾個塑料袋發給孩子們,2-3人一組,要求每個人都要撿垃圾。開始有的孩子不太情願,有的孩子不願和另個孩子一組,我置之不理。過不了一會,孩子們撿垃圾來了興緻,越撿越多,塑料袋裝滿了,正在發愁,突然發現了大的袋子,再多的垃圾都有地方放了。YY拖著大大的垃圾袋高興地來回奔跑:「撿了好多的垃圾啊!」
我表揚了每位孩子,我說樹木、花草、土地都在感謝你們!
撿完垃圾後的合影,地上袋子里是我們撿的部分垃圾。
六十多歲的袁婆婆告訴我,她一輩子沒有買過洗髮用品,全是用野草來洗頭的。她教我如何用「五爪金龍」草洗頭,把草放在開水中,待水稍涼用雙手搓草,把粘糊糊的草液搓出來就可以洗頭了。返校後我又試了一次,原來大自然擁有我們需要的一切,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
洗髮液的原材料還有:生薑、黃皮葉、檸檬葉、橘子葉。幾種葉子或草可以混合在一起用。
黃帝大戰蚩尤
讀完神農的事迹,回到學校我們利用主輔課的時間繼續朗讀《黑暗傳》,接下來是黃帝大戰蚩尤、繼母和弟弟三次加害舜、大禹治水。
我利用放學前的故事時間和平時上課時間,把《中國神話故事精選》(呂海春改寫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中關於黃帝大戰蚩尤、鯀盜息壤、大禹治水,以及啟的出生故事讀給孩子們聽。還讀了關於大禹出生的故事,選自《中國民間故事珍藏系列——神話》(上海文藝出版社)。書上的故事比《黑暗傳》里的更為詳細。舜帝的故事以前講過,這次就沒有再補充。
我在網上搜索八陣圖,畫了一張最簡單的給孩子們看。他們看到很驚嘆:「那麼複雜!」
傳說蚩尤是古代兵器最早的發明者。我把韶關浦華老師做的木製古代兵器和買的微型古代十八般兵器,都放在自然桌上,展示給孩子們看。好多年前我在西安買的兵馬俑,終於等到可以拿出來的時候。孩子們下課後圍著看來看去,久久不願離去,還問我能否賣給他們。
美術課上小繁花老師帶著孩子們畫了黃帝大戰蚩尤的場景:
孩子們對黃帝大戰蚩尤印象太深,要求在主輔課上再畫一次。我說:「下學期有個別孩子要轉到公立小學去,我們的學習進度比公立小學慢,我們要抓緊時間多學一點。」有孩子說:「反正要轉學了,以後學習會緊張,趁現在讓我們輕鬆一些吧。」我被說服了,臨時改變教學內容,我給孩子們出示了從漢畫像上臨摹的應龍和書上的蚩尤畫像,讓孩子們自己選擇畫什麼,但要求他們抄寫如下一段文字:
九天玄女軒轅母,造下天書才用武,
千變萬化八陣圖,刀槍劍戟戈矛斧,
長有弓,短有弩,收兵鑼,催兵鼓,
雲里龍,林中虎,一聲號角排隊伍,大破蚩尤於逐鹿,
才把軒轅立為主,正安中央戊已土。
以下是孩子們的部分作品:
5月6日春假前的最後一天,美術課和主輔課連上,全班分為三個組,每組分別用泥塑反映黃帝、舜帝、大禹故事中的人物或場景。
我們選了《黑暗傳》最後的「詩曰」:
黑暗混沌無史記,盤古開天又闢地,才有日月照九州。
三皇五帝夏商周,戰國歸秦及漢流,
司馬梁晉隋唐主,五代宋元大明休。
古今多少興亡事,留與後人度春秋。
古今多少英雄事,爭奪江山把名留。
平民百姓講出口,拿在歌場唱根由。
到此《黑暗傳》學完了。上學期讀的《黑暗傳》約六千字數,這學期的字數約九千。有些段落我們讀了五、六遍,個別段落只讀了二遍。
形線畫
這段時間的形線畫主要圍繞圖形的漸變,我們畫的形線畫有:
以下的這類練習「有助於孩子在五年級時學習植物學,更真實地、靈敏地理解自然和自然規律。」
Saku的媽媽是日本人,利用周一下午主輔課的時間,我們邀請她來教孩子唱一首日本歌曲。她用日語教了《紅蜻蜓》,還帶孩子們用紅紙折了紅蜻蜓。Saku媽媽很懂音樂,我在一旁聽她上課,她溫柔的聲音,和藹的笑容,令我陶醉其中。
欺負
在農場的一天中午,有一位男孩ZH在樓上喊我:「吳老師,有人在用墊子扔**,**都哭了。」我趕緊上樓制止,批評了扔墊子的孩子,並要求他道歉。
外出的路上,2位女孩子發生爭吵,其中一位孩子覺得另一位孩子說的話讓她感到很不好受。
在田園邦的最後一晚,我把班上有個別孩子被欺負的現象明說了。以前都是私下解決,我擔心公開說出來被欺負的孩子會加深被欺負的感覺。但這次到了全班需要共同面對的時候。
晚上我們圍坐一圈,我說:「班上有個別孩子被欺負,大家都知道。我覺得不能僅僅依靠老師處理欺負的事情。我知道我們班有一個男孩看到一年級的一位孩子欺負二年級的孩子,他衝上去追趕這個一年級的孩子,還把他的頭按地上,用拳頭狠狠地揍他。當我們班有孩子被欺負,這位男孩怎麼不站出來?如果明知欺負別人是不好的行為,每個人都可以制止或者告訴老師,就像那天ZH告訴我有人在對著**扔枕頭。……吳老師小時候也是被欺負過的,可是等我長大了,回到老家一看,當年欺負我的人就在家門口擺個攤,賣點小東西。」不想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紛紛舉手,「我媽媽小時候也是被別人欺負,她回到老家,還帶我看了那個欺負她的人,就開個小鋪。」「寒假回老家,我媽指給我看,小時候欺負我媽的人,還住在破爛的茅草屋裡。」「我媽的名字很容易被別人叫成**,所以我媽媽改了名字。」剩下的時間,無需我再說什麼,孩子們不停地舉手要發言:
「某某把我搭的房子毀了。」
「有次我去某某家,他叫我『滾!』」
「我撿到一塊木頭,想用它來做個小船,送給我弟弟,可是被某某搶了,不給我。回家我哭了好久。」
「以前別人叫我綽號,我不在乎,現在我不願意別人這麼叫了。」
「某某來我家,沒有經過同意就拿牛奶喝。」
「某某到我家玩,弄得房間很亂,我叫他收拾,他不肯。」
「我沒有同意,某某就拿我的滑板車去玩。」
「有時我明知道那個人做得不對,可是我要說的話,他就會和我打架,我不想打架,打架不好。我只好不說。」這個男孩說的時候臉漲紅了,他的心裡憋著一股氣,明明知道不對,還得保持沉默。
那麼多的孩子想要傾訴,哪容得老師說話的機會。原定的8點半結束,準備上床睡覺,結果這一說,到了9點半,不得不強行終止。
討論中也提到為什麼拉圓圈時,有的孩子不願和某某拉手,「他****不洗手。」某某表示下次他會改正的。
第二天我們拉圈時,看到一位平時不願和**拉手的孩子,主動伸出手去握住**的手,他含笑著、羞怯地看著我,我用眼神給予了肯定。
那天晚上是農耕六天里最感動我的時刻,我看到了孩子們閃閃發光的心靈。
欺負同學的事情,需要全班同學有共識,錯誤的行為,每個人都可以站出來制止,至少也可以告訴老師。
回到學校後,班級氣氛更加濃郁了,雖然欺負同學的事情不可能杜絕,但對於明目張胆欺負同學的事,孩子們會表現出強烈的不滿。
《禿鶴》
曹文軒的文章《禿鶴》,正好應和了三年級孩子內心的轉變和感受,原來有人叫綽號「禿鶴」,陸鶴不在意,摸他的光頭也可以,到了三年級的某一天他突然不願意了。如果有人偷偷摸一下他的禿頭,他甚至會跟人拚命。有一次屠夫用一塊豬肉想換取摸他的禿頭,禿鶴把豬肉扔在地上,屠夫拿刀追趕,禿鶴毫不畏懼,拿起磚頭對峙。孩子突然意識到要捍衛自己的尊嚴,同時也失去了無憂無慮的快樂。
我們讀了又讀,這篇文章寫到了孩子的心裡,當有人故意欺負你、戲弄你的時候,不要害怕。當你內心真正強大起來,對方不敢把你怎麼樣。
我特別給孩子講了內心的強大。記得一年級時,有一次醫生來打針,全班哭得最凶的是平時最厲害的孩子。表面上兇狠的人,他的內心不見得有力量。
我讓孩子一個段落一個段落的默讀,概括每個段落的意思,最後是整篇文章的大意。這次不是我先寫好,再聽寫給他們,而是我口頭概述後,他們自己組織語言寫出來。
這三周除了學習拼音外,這學期聽寫段落時我會把標點符號也說出來,現在我們初步理解標點符號的運用。我們讀描述標點符號作用的一首詩《字典公公家裡的爭吵》,還有如下這首:
意思未完用逗號,一句完了用句號。
喜怒哀樂感嘆號,提出問題用問號。
並列詞語用頓號,並列分句用分號。
提示下文用冒號,對話引用加引號。
書文名稱要標明,前後加上書名號。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個省略號。
轉折解釋破折號,表示注釋加括弧。
標點符號用準確,文章清楚都稱好。
我們學習了如何寫通知。先是我給出示範的格式和行文,然後讓孩子們自己寫一份通知。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後,再練習一次寫通知。
我們還複習了漢字的筆畫名稱和寫法。
個別孩子困難的不是通知的內容,而是通知的格式,我三番五次地說明示範,個別孩子還是會出錯。
具有高貴血統的書
有一個孩子原來聽寫或填空,錯別字很多,有時甚至最後幾行一個字不寫。最近發現她突然變化,一躍為中等偏上的水平。媽媽告訴我,以前孩子在外面玩得喊都喊不回來,現在卻願意呆在家裡主動讀書。還有一個孩子,家長反映開始在家裡主動閱讀了,但聽寫的錯別字仍然較多。不管怎樣,語文的學習離不開閱讀。
至今大約有半數的孩子向同學推薦了自己喜歡讀的書,但幾乎都是繪本。推薦完後就放在班級書架里供借閱。可以看出來孩子是否認真準備了。有的孩子站在講台上,聲音小的聽不見,需要我做傳聲筒。有的孩子落落大方、口齒清晰。
原來我設想建立班級虛擬圖書館,每家把兒童讀物的書名放在網上,誰想讀什麼書,家長幫孩子互相借閱。可是這個想法難以實施,如何鼓勵孩子多讀書?只能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里努力了,於是就有了班級圖書的借閱活動。
從學校圖書館借到班級的書,大部分孩子沒有時間閱讀,下課要出去玩耍。4月下旬開始,每個孩子建了一個圖書卡,寫上書名、借書和還書的日期。我們規定借閱繪本一周,借閱讀本三周。有些孩子讀書熱情高漲,一周還的書2天看完了,三周還的書,一周就看完了。
最近在網上讀了曹文軒關於兒童文學和閱讀的文章,深有感觸。他認為現在的童書市場,多為奇幻類作品,令人憂慮。他說:
「沒有記憶的幻想作品,容易失去人的溫度。作品無關情感,無關心理,只滿足人的情緒,而且只滿足人的情緒中的一種——熱鬧、搞笑。
一味地快樂就是健康的成長嗎?快樂並不是一個人的最佳品質,並且,一味地快樂,會使一個人滑向輕浮與輕飄,失去應有的莊嚴與深刻。傻乎乎地樂,不知人生苦難地樂,是不可能獲得人生質量的。——事實上,今天的小孩倒是過多地沉浸於遊戲之中、快樂之中,現代生活狀態中,不少孩子身上的那種輕浮,我們不該視而不見。
兒童文學,文學是核心,文學應該培養孩子的高雅趣味、高貴品質,而不能一味地順從與滿足。
天下的書,一種是有文脈的,一種是沒有文脈的。現在的童書大多是沒有文脈的,語言差勁、想像力平庸、意象淺陋,這樣的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是有害的。
書也是有血統的。有些書具有高貴的血統,有些書的血統不怎麼高貴。……具有高貴血統的文字,與一個人的格調、品位有關,自然也與一個民族的格調、品位有關。」
(來自網上《文學不能一味地順從與滿足——專訪曹文軒》 2016年04月15日 )
的確,老師和家長有責任為孩子選擇具有高貴血統、有文脈、有溫暖的兒童讀物,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孩子只圖一笑了之的書。
去年11月份開始的每個孩子講一個故事,到五月初全班輪流講完了。有的孩子為講故事感到很緊張,這種緊張化為不斷練習的動力,在家長的協助下反覆練習,最後站在全班同學面前獨自講完整個故事。個別孩子的緊張致使他最後拿本書來念故事。這其中家長的作用很大,我通常是提前一、二周的時間告知家長,請協助孩子準備故事。有的孩子好期待自己講故事,甚至提前2個月就開始挑選故事了。也有部分孩子講故事前,把書給我,萬一忘記了,我在一旁提醒。孩子們講的故事大部分來自漢聲編的《中國童話》。
遊戲
清明節前英語課上,春華老師帶著孩子們畫蛋、藏蛋、找蛋。孩子們很喜歡找蛋的環節。
利用一節主輔課,老師在教室里放好一樣小物品,「發現教室里多了一樣什麼東西?不需要用手去翻動,只需要用眼睛看。」比如在植物上放一片綠色的布,不仔細觀察,根本發現不了。凡是有所發現的孩子悄悄告訴老師,老師會告訴他是否真的找對了。這個遊戲很鍛煉孩子們的觀察力。
我們還做了傳遞百位數的遊戲,全班分三組,每組第一個人看一下老師手裡的數字,不能說話,把這個百位數一個人一個人地傳遞到最後一個人,看看哪個組最後的數字是正確的。有的孩子傳遞時,不停地比劃,看的孩子還是沒有明白。
幾年前我參加了一個華德福的數學工作坊,Peter老師教我們一種遊戲,四個孩子和二條巨龍搶寶石,可以六個人一起玩,最少2個人玩也行。三年級的孩子可以自己畫遊戲圖了,有的孩子願意自己畫一張,有的孩子願意2、3人畫一張。有2位孩子告訴我,回家玩巨龍玩搶寶石的遊戲,太投入了,把鍋里的菜燒糊了。
我們還玩了八卦七巧板的拼圖,歐陽老師找來硬紙板,把八卦七巧板畫好,然後發給每個孩子一份,他們自己剪開。每人再發一張圖紙,上面印有20多個圖形,看看能否拼出來。有的孩子興緻很高,邊吃飯邊拼圖。我讓孩子們帶回家玩,可以和父母一起拼。
春假前最後一天的下午,我們做了親子遊戲。2人一組,其中一人蒙上眼睛,另一人握著蒙眼人的手隨意走動。然後蒙眼人不動,隨意交換拉手的人。這是利用觸覺感來做的遊戲。第二次是蒙眼人通過另一個孩子發出的「嗡嗡」聲來辨明前行的方向,動用聽覺來做的遊戲。
孩子們仍然喜歡跑步,有次我看到有三個孩子穿雨鞋,還有一個孩子身體不適,我說今天不跑了。有幾個孩子說:「我們還想跑!」「我們跑吧!」我被說動了。不能跑的孩子和我在操場踢毽子,其他孩子繼續奔跑。6日下午的親子活動,本來是期待家長們和孩子一起跑,也許家長太忙,那天下午只有2位家長和我們一起跑步。
個別孩子有力氣卻慢慢跑,我提了要求,如果男孩比我跑得還慢的話,那就要再跑約100米的坡路。這下孩子們看到我接近他們時會說:「快點,吳老師來了。」
我們還用一節課的時間做了對稱剪紙,剪的圖樣是各種昆蟲。
周三下午,由王老師和歐陽老師帶孩子準備建一個涼亭。我沒有按照通常華德福的做法,用三至四周的主課時間來做建築版塊。我把建築的內容放在了下午的課程里。我困惑的是如果按照華德福那樣的安排,我們學習文化課的時間就太少了。據說有所學校用了六周的主課時間來上建築版塊。
建築版塊的目的是建立孩子和大地的連接,我想不一定非要用主課的時間。
5月5日下午舉辦了班級小集市,這次可以用真錢來買賣,有的孩子帶來自己做的食品或手工,有的孩子把家裡多餘的東西拿來出售。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活動,我也喜歡,買到了心儀的手絹和手工蠟燭。
小事
李開復在一篇文章里寫道:「也許有人認為,學生以成績、事業為重,其他細節只是一些小事,隨心所欲地做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就是那些身邊的所謂『小事』,往往成為一個人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
5月6日晚上全班孩子和家長一起聚餐,有個別孩子在餐廳追逐打鬧時,踩椅子,還有個別孩子站在低矮的窗台上,我看到了,就要求他們用抹布把椅子和窗檯擦乾淨。
晚餐時,有一個孩子圖省事,不願回家拿自己的碗筷,他家離餐廳不到300米,他要用餐廳的碗吃,我不同意。他賭氣地說:「我不吃了。」我說:「你可以不吃。」 最後他借了同學的碗。我想的是,用餐廳的碗,廚師還要消毒,增加了別人的勞動,同學都拿自己的碗吃,為什麼你就不能回家拿一下?
周四武術課,有些孩子忘記帶水杯,就到廚房拿杯子喝水,我看到後不容許他們這樣做。武術課上了一年半了,每周四都有武術課,為什麼不帶水杯?渴了,等到休息時間回教室喝水。而不是貪圖方便,用餐廳的杯子立即來解渴。
我在英國留學時,有位同學說:「你看**穿衣服,扣子總是扣著的,她不夠自信。」以後我會有意的把外衣扣子解開,似乎這樣顯得自信、瀟洒一些。2個月前,偶然的機會我得知衣服不扣上扣子是儀容不整,從此上班時,我再也不會把外衣敞開了。我還要求孩子們至少在做晨頌時,必須把衣服的扣子繫上。
換下的鞋子不僅要放在鞋架固定的位置上,還得擺放整齊。有了這樣的規定,老師要每天記得去落實。
感動
從田園邦農場回來後,我布置作文《最感動我的一件事情》。不料部分孩子不知何謂感動。有位家長反映在家裡反覆啟發孩子,花了好長時間開導,最後問:袁婆婆看到大家喜歡喝豆漿,每天早起做豆漿。你感動嗎?孩子說:不感動。
結果部分孩子寫了在農場印象最深的事情。
我在班上有意識地說說感動我的事情, 比如YY挑戰歐陽老師,如果他能跑過歐陽老師,歐陽老師要圍著籃球場跑十圈操場,反之亦然。明擺著YY必輸,可是他有這樣的勇氣,而且跑完約兩千米後,堅持自己的承諾,圍著籃球場跑了10圈,讓我感動又佩服。
有段時間,每次跑第一的是三個男孩子,有次另一個孩子快要追上他們了,可是力氣不夠,慢了下來,那三個男孩子見狀放慢腳步,等待著這個孩子一起跑到終點。
早上搬桌椅,有的同學會主動幫其他同學搬桌椅,有的同學看到地上的垃圾主動清掃。
有次我在黑板上寫字,寫得不滿意擦掉了重寫,心裡有些歉意:「沒有寫好。」ZH說:「沒有關係,每個人都會錯的。」
這些事情都讓我感動。
在田園邦的第一個清晨,我正在房間里,LW興沖沖地在外面喊:「吳老師!吳老師!」他氣喘吁吁地跑進我的房間:「好美啊!快去看日出!快看!」我馬上跟他跑出去。不遠處,有幾位孩子站在池塘邊,正面對著初升的太陽目不轉晴,真的是「好美啊!」 遠山和旭日倒映在水裡,還有眼前的這群孩子。
如果能夠擁有敏於感受的心靈,擁有發現美的一雙眼睛,無論他們將來何去何從,我作為老師,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