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從施泰納的真實人生審視我的人智學道路

追尋施泰納的步履,看見他的喜怒哀樂,他的一言一行敲打著我所發出的迴音,和我自己的意識心所發出的聲響同等嘹亮,我想,這些迴音需要被更多的意識心聽見。

本文由「人智學教育基金會」授權刊發,嚴禁轉載

撰文者:蕭語謙
文字編輯:陳脩平
原載鏈接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

配圖左上角,施泰納寫著In mir ist Gott – Ich bin in Gott(神存在於我之內、我存在於神之中)

對我來說魯道夫‧施泰納(1861-1925年)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神秘學者,他以一種非常誠懇的態度,針對當時社會的精神狀況及文化問題,給予各式各樣具有前瞻性的回答。對我來說,他最偉大的地方並不只是對現代問題提供具體的看法而已,對於一些我們常人根本不會去思考的事物、現象、狀態,以及自古以來既有學問都無法整合的本質問題、死後生命、輪迴轉世、靈界等級、靈魂與生命的關係、惡的本質等等……這些遙不可及、虛無飄渺的主題,他都能信手拈來,將這些問題帶進我們的意識里。不只是神秘學的部分,閱讀他留給後世的著作時,有時我會覺得他和帕拉塞爾蘇斯或是歌德一般,簡直就是位大自然法則的精通者;有時又如同史威登堡,是一位看得到不可見世界的靈視者;更多時候,他像是裴斯泰洛齊或是福祿貝爾,是個站在時代前端的教育革命家,不管哪一個面向的他都是無與倫比巨大的存在,在他偉大的身影之前,我總看到自己如微塵般渺小。

華格納曾經在某個座談會中針對叔本華的哲學觀點提出批判,但隨即又突然站起來在會議室中邊走邊嘲笑著自己說:「我竟然批評起叔本華,我簡直就是個笨蛋!」而我,從一開始就以一種懷疑及審視的態度來研究施泰納,結果卻在這過程中看到卑微的自己。「施泰納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為了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我開始走上學習的道路。從他幼年到四十歲為止,也就是從一位神秘學者的養成、準備期開始,試圖認識他的全像輪廓,不只是偉大的靈性層面,我也試著尋找關於他的人間性格、喜怒哀樂等心情,在每個人都同樣有的歡欣、苦惱及悲傷中,施泰納究竟隱藏了多少偉大的精神涵養在他的生命里。

施泰納在三十一歲那年填了一份有趣的問卷調査表,十九世紀末很流行利用問卷調查研究各行各業中特別出色的人物個性,施泰納也在1892年2月8日回答了這樣的問卷,在其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當時他的率直個性。我將施泰納的回答和當時也填了問卷的馬克思做比較:

  問卷項目 馬克思 施泰納
你喜歡的座右銘 對所有一切保持懷疑 代替神成為自由的人
你喜歡的人間特徵 率直
你喜歡的男性特徵 強壯有力 充滿能量
你喜歡的女性特徵 弱不經風 美麗
你喜歡的生存之道 勇往直前 深思熟慮及追求愛
你所認為的幸福是 不停地戰鬥 深思熟慮及追求愛
你認為最棒的工作是 只要是全心全意投入
不管什麼工作都是最棒的
你想如誰般的存在 發狂前的尼采
最想居住在哪裡 在哪裡都可以
最想活在哪一個時代 可以隨心所欲的年代
你所認為的不幸是 屈從 什麼都不能做的狀態
你性格上的主要特徵 我自己也不清楚
你最喜歡的作家 德尼‧狄德羅 尼采、黑格爾、愛德華·馮·哈特曼
你最喜歡的詩人 莎士比亞、歌德、艾斯庫羅斯
你最喜歡的畫家、雕刻家 Rauch 、米開朗基羅
你最喜歡的作曲家 貝多芬
你最喜歡的顏色和花 紅色、月桂 紫色、秋水仙
你最喜歡的歷史上的人物 斯巴達克斯、開普勒 亞提拉、拿破崙大帝
你最喜歡的(歷史上)的女性 俄羅斯的凱薩琳二世
你最喜歡的文藝上的人物 普羅米修斯
你最喜歡的名字 Rola、Jenny Radegunde
(註:Radegunde是當時施泰納戀人的名字。)
你無法忍受的歷史人物 懦弱的人
你可以容忍的缺點 輕率 只要是我能理解的原因,不管什麼缺點都可以忍受
你最討厭的性質 諂媚 一絲不苟
會讓你反感的事物 Martin Farquhar Tupper
你的嗜好 搜尋木材
你最可怕的事物 中規中矩、一板一眼
你喜歡的食物 熱狗、香腸
你喜歡的飲料 蒟蒻、黑咖啡
你的氣質 善變
你喜歡的格言 只要是和人類有關的事物,必定也和自己有關

 

雖然馬克思及施泰納並沒有回答每一個項目,但是整體看來還是能觀察出,唯物主義的馬克斯和神秘學者的施泰納之間基本的共通點,那就是兩人都非常積極地參與和這世界有關的所有事物,不管是馬克思喜歡的格言「只要是和人類有關的事物,必定也和自己有關」,還是施泰納選擇的座右銘「代替神成為自由的人」,都凸顯出這種特質,尤其是施泰納的回答方式,更是顯示出他波西米亞的性格,尼采、貝多芬、亞提拉、拿破崙一世或是普羅米修斯,這些人物的性格特質以及對於秩序與既成體制的反抗,都和年輕的施泰納當時的生存之道相互重疊。

1879-1880年,十八、九歲的施泰納和藥草商人Felix Koguzki相識,Felix熟悉自然界和人類個體的神秘交互關係,讓當時被時間與空間關係困惑住的施泰納,首次體驗到星芒體的存在,然而這些經驗對於施泰納來說也不過是獲得了時間流向的認識而已,在這之後施泰納一直抱著一個深刻的疑問:「該如何看待唯物論?以及它對現代社會在認知上所造成的障礙呢?」直到三十六歲,施泰納自身體會到基督經驗之前,一位住在維也納的神秘導師回答他:「從近代自然科學的內部開始研究。」施泰納於是正式掌握到參入靈界的鑰匙。可以說,從十八歲遇見Felix Koguzki開始,施泰納都只是在體驗著靈界的生活,直到三十六歲之後他才開始了神秘學的內修「冥想」,並且認為這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892年,三十一歲的施泰納完成了學位論文《真理與科學》,這是他的認識論當中最基礎的著作,1894年出版了《自由的哲學》,1895年以尼采研究者第一人之姿,推出了《尼采——反時代的鬥士》,1897年出版《歌德的世界觀》,可視為施泰納在歌德研究方面集大成之作。到此為止施泰納的自我認識論的工作終於宣告完成,並正式走入超感官的世界。從這份問卷可以看出四十歲前的施泰納擁有多采多姿的生活和隨心所欲的個性,這些一如鄰家友人般的性格特點下,孕育著的卻是劃時代的靈性巨人,從他年輕時的軌跡,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施泰納在「靈性、道德、意識、自由」的神秘學主張。

施泰納是個非常有趣的人物,當他在論述一件事情時他會專心到無法看見其他的事物,當他在論述思考時,會讓聽者與讀者以為感情是不重要的一環,當他在論述感情時,卻又讓人認為思考可有可無,論述日耳曼民族時會將他們寫成這個世界最了不起的民族,論述歌德時會讓人覺得康德、黑格爾或是謝林都好像是他看不上眼的平常人,而這世界上只有歌德一位思想家存在,這種風格常常導致許多人對施泰納的誤解。因為當他集中注意力時,完全顧不到其他事物的存在,也可以說,當他專心致志在一件事物上時,是完全進入到那樣事物的核心,這就是他在多次演講里不斷強調「進入到事物最深處」的特點。

施泰納晚年對於自己喜歡的想法曾以巴枯寧舉了個例子,俄國思想家、革命家、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在《國家與神》一書中提到——沒有神。為什麼呢?因為如果神存在於我們之中的話,那麼我們將不會擁有自由精神,如此一來,身為人類的尊嚴也將一掃而盡。神不會希望發生這種事,所以神是不存在的!神的存在是一種自我矛盾。——抱持著這樣想法的巴枯寧,在四十歲過後步入神秘學的領域。

這份問卷調査距離現在一百多年,現今追隨施泰納思想的人們,如果只是堅持「禁止」主義,例如:人智學者不能喝酒、不應看電視、不會穿化學纖維的衣物、除了自然食品之外其他的都不能吃、或是不使用喇叭來聽音樂等等的否定思想,連最基本的感覺自由都放棄,只追求形而上的靈性升華,這樣的人們最後會問「我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學習人智學的呢?」這是個終極卻又不必要的問題,直截了當地來說,人們在怎麼樣的環境生活、吃什麼樣的食物對於本質來說一點妨礙也沒有,只要在清楚意識下、追隨內在直覺而抉擇,能夠擔當自己的選擇所產生的結果,並且不管做什麼都樂觀以對,從內在發出尋求真實生活的強烈意願,這才是施泰納的生存之道,這樣的生存方式絕對不是用來批判或強制他人的。施泰納認為,珍惜這種自由的生存方式,才是處於意識心時代的現代社會生存之道,而施泰納的一生就是不斷地以真實的語言對著我們這些意識心的主人說話。

「意識心」是施泰納思想的基礎概念之一,那是一種心魂的力量或狀態,隨順自我內在油然而生、沛然莫之能御的願望,並且努力地實踐那個願望的心意,便是「意識心」。那絕對不是配合外在的環境或回應社會的要求,想要肯定自我價値的欲求。意識心,也就是施泰納回應內在想望的過程,那個內在是「可以自我覺知、認識自身意識的自我(『吾』)」,他在這樣的回應里開始遇見神秘學。現今是所謂巨大轉換期的末法時代,許多人無法安住在既成的宗教或是社會體制里,他們抱著苦惱的心情尋道、不停地追求更高超的經驗,面對這樣的「意識心」群體,施泰納的後半生以徹底無私的奉獻,支持著和他擁有同樣靈魂的人們。

追尋施泰納的步履,看見他的喜怒哀樂,他的一言一行敲打著我所發出的迴音,和我自己的意識心所發出的聲響同等嘹亮,我想,這些迴音需要被更多的意識心聽見。

參考資料:

  • 魯道夫‧施泰納全集《書信I GA 38》 《書信II GA39》 《我的生涯 GA28》《1908年『魯道夫 施泰納 全集大綱』GA42》
  • 岩上淑子翻譯的《馬克思的女兒》

作者簡介

蕭語謙:旅居北海道的台灣人,從事BD農業,熱愛研習人智學著作和在生活中的應用。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