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文的特殊性,閱讀課文的好處至少有:一是,能夠結合上下文去理解字詞的意義,積累豐富的語言。二是,可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語感。三是,加深對一篇文章的理解,陶冶情操。四是,可以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提高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
4月10日周五,主課時,聽寫了「大力士」,結果在後面的填空題中,「孩子們不是故意來踩我的呀。」不是的「是」,有些孩子就不知該填「是」還是「士」。在我們看來顯而易見的「是」,對於有些孩子,還是不明白為什麼。除了課堂仍需要加強同音字的區別外,通過閱讀來理解字的含義顯得越來越重要。
隨著學過的字增多,易錯的字也增加了。比如「看」,下面是「目」裡面有二橫,一些孩子寫成一橫。「者」下面是日,裡面一橫,有些孩子寫成二橫。「黃」的中間部位是「由」,有些孩子寫為「田」。
小學1至2年級,語文的重點還在於對字詞的掌握和理解。當然還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次寫字時,還需要我不斷提醒寫字姿勢、握筆姿勢。
清明節後的語文課,由於帶入了課文,我就改變了以往的做法,不再寫古代字了,而是直接寫出要學的生字,然後講講字的意思,組詞練習,最後是抄寫生字。周末作業,把本周學過的生字依然是寫三遍,但增加了一項,每個生字組一個片語。
勇於管教
我滿懷興趣讀了美國杜布森博士的《勇於管教》一書。印象很深的是書中的一個例子,一位13歲的男孩非常反叛母親,不到凌晨3點不會回家。母親找到杜布森博士諮詢怎麼辦?杜博士幫助這位母親追根溯源,在男孩不到3歲時,有一次母親把孩子抱到床上時,孩子朝她的臉吐了一口唾沫。她向兒子解釋不能這麼做,兒子又吐了一口唾沫。母親以為可以通過愛、理解、商量來解決,繼續解釋不能這麼做,結果是第三口唾沫向她襲來。當母親憤怒到極點衝出房間,兒子又朝房門吐了一口唾沫。母親說,從那以後在與兒子的對抗中,從沒有佔過上風。
我驚訝的是三歲孩子就有意抗拒父母的管教,而且一旦父母敗下陣來,就容易會失去父母的權威。通常我們會認為,孩子尚小,不合理的要求和做法,只是小孩子的胡鬧,有時父母讓步妥協,未嘗不可。比如幼兒打罵父母,父母以為等孩子長大了,就會明白不能打罵父母的道理,就壓根沒有當回事。看到上述的事例,我非常贊同書中的一句話:「如果你不能讓一個5歲的孩子撿起他的玩具,那麼,你也不可能對最為叛逆的青春期的孩子有更多的控制。」原來,父母對孩子失去掌控是從幼兒開始的。聯想到Ben老師說我們班的孩子,眼神里缺少敬畏、虔誠,很可能是從孩子的幼年和父母的關係開始的。
我強烈推薦家長們讀讀:「當你在地上畫了一條線,孩子故意用小腳丫越過了這條界線。誰將贏得勝利?誰更有勇氣?在這裡誰說了算?面對任性的孩子,如果你不能給出確定的答案,他將挑起其它的戰爭,一遍又一遍地挑戰這些問題。在孩子身上最悖論的一點是:孩子希望被領導,同時又挑戰父母是否夠格來領導他。」「管教不是對父母之愛的破壞,管教本身就是父母之愛的一種功能。適宜的懲罰不是父母為了發泄對孩子的憤怒,而是為了讓孩子從中受益。」
書中還強調,父母在做出反應前,一定要直覺到孩子發脾氣或抗拒的背後原因,如果是在挑戰父母的權威,父母要態度嚴厲的給與反擊,父母的權威是不可隨意動搖的。如果是其它原因,另當別論。培養孩子對父母的尊重是兒童教育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原則。因為孩子與父母的關係,「為孩子日後對其他人的態度打下基礎。——親子關係是孩子最早也是最為重要的社會關係,親子關係中的問題將會在孩子以後的生活中得到反映。」比如,上學後孩子和老師的關係,如果在家裡沒有學會尊重父母,在學校也會不尊重老師,不尊重其他的成人,將來工作後,也會不尊重管理者。「如果一個孩子15歲前,經常違抗父母,嘲弄父母的權威,那麼,在他的心目中,他早就蔑視父母了。」「如果父母不值得尊重,那麼,道德、國家、價值觀、甚至信仰都不值得尊重」。
希望每位家長都來讀讀這本書!
無獨有偶,班哈德·畢博在德國規模最大、最知名的貴族學校德國薩勒姆王宮中學任職30多年,他推行的是「愛中有紀律」的教育,他寫的書《有紀律的孩子更優秀》已經有中文譯本。書中寫道:「教育的勇氣,尤其是堅持『紀律』的勇氣。紀律似乎是教育最不可愛的一環,卻是所有教育的基礎。紀律所體現的幾乎都是大家不太喜歡甚至厭惡的事情:強迫、服從、制止、壓抑慾望和意志。紀律將「效率原則」置於「享樂原則」之上,為達目標,應當接受各種節制,甚至必須接受節制。紀律總是始於他人的決定,而且應該終於自我的決定,從外部的『紀律』轉為『自律』。對教育而言,紀律,必須出於對兒童和青少年的愛。」「教育上的『說一不二』,強調受教育者應該用眼觀察、用心思考,絕對不是為所欲為而熟練一種機械式的行為樣板。強迫性的重複,主要是為了讓受教育者做好準備,日後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尊守規矩。」
年幼的孩子需要老師和父母從外界給予「他律」,長大後才能變成自己對自己的要求「自律」,如果沒有童年期的「他律」,長大後就不能發展出非常重要的品格「自律」——自己約束自己。
以上2本書的觀點,讓我想起中國古代的孝敬父母,其中就包含著聽父母的話,尊重父母的內容。小孩子學會服從更高的權威也是一種美德。
家長的作用
寒暑假和周末,我都會布置家庭作業。有的家長認為,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應該由家長來督促、甚至陪伴。可是,有的孩子的確還沒有自控能力,我作為老師,對於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的孩子,只能提醒和等待,如果我再把他留在學校寫作業,我的工作量太大了。家庭作業本來就應該在家裡完成。
個別的孩子,需要家長的督促,才能坐下來安心寫作業。他們還沒有成熟到自己的事情能夠認真完成的地步。也有的孩子,家庭作業寫得很馬虎,我退回去,請他重寫。如果一個孩子的作業幾次被退回重寫,希望家長也能配合一下,幫助孩子靜下心來做作業。孩子的成長需要足夠的玩耍,但也需要能夠專註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現在不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等到三、四年級,恐怕後悔也來不及了。
有的孩子,每次聽寫錯字較多,我應該等待他慢慢成長,不提任何要求,還是請家長在家幫助孩子複習學過的生字?如果沒有任何要求,只是一味地等待下去,這個孩子的學習狀況會越來越吃力。如果家長能夠助一臂之力,每天適當地複習一下,也許這個孩子就能跟上班級的進度了。
估計這學期結束,我教的生字總共能達到500個左右,不能保證每個字都記住了。國家課程標準是二年級結束,學生會寫800個漢字,而且還學會了拼音。
公立小學是知識學得太多,而在實踐華德福教育的學校,有些家長又偏向另一個極端,唯恐孩子的知識學多了。他們認為只要孩子健康快樂,不在乎學多少知識。可是,即便在國外的華德福學校,也是有教學進度的,對孩子的學業也是有要求的。不是一味地順從孩子,只要高興即可,學多少無所謂。華德福教育認為「教師們應當堅持讓孩子們具有合理程度的讀寫能力和計算能力,如果他們在這方面失敗了,就會導致孩子的內心懈怠。」(引自《做適合人的教育——斯坦納的教育理論和實踐》著者:吉伯爾特·蔡爾茲,譯者:王榮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