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學習的斑斕世界——華德福教學手冊》,植物板塊

如何在植物教學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這裡有一個案例:製作「發現之眼」

教學目標:引導孩子用特定的視角去觀察

教學材料的準備:可捲曲,有一定硬度的紙板;各色畫筆;繩或膠水;剪刀。

教學過程:1,老師通過簡短故事引起孩子興趣;2,分發材料,交代要求;3,孩子製作,剪裁;4,對自己的「望遠鏡」,「發現之眼」進行裝飾;5,收拾,簡單打掃,分組到戶外觀察,指導;6,回教室寫下所看到的。

「我開始看到李老師的嘴巴,然後有樹,有花,花上有黃的花蕊。」「我啥也看不見。看到鳥在飛。看到池塘。鴨子。」「我看到,竹子。竹子。竹子。」「我看到了葉子,果子,花,紅色的,好好看喔」⋯⋯答案真是五彩繽紛。拿起眼睛看,就有五彩世界。

有這樣一雙「發現之眼」, 植物正式的學習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開始了,植物整體的根、莖、葉、花、果實是要了解的,在這之前對自然的觀察已經做好了鋪墊,因為從華德福幼兒園期起,孩子就儘可能多地接觸自然,包括植物生活的環境,以及植株本身。施泰納說「你到田裡,拔起一棵植物,這就好象你從頭上拔了一根頭髮一樣,因為植物是屬於地球的一部分,就像頭髮是人身的一部分是一樣的道理。所以,獨立地檢驗一根頭髮就好象它是憑空長出來的,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講整棵植株,我會讓一個孩子到黑板前面來,然後我把他倒立起來,雖然他嚇了一大跳,但通過這樣來比較植物與人的關聯與對比,很快明白了這個倒立的道理——植物的根相當於我們的頭髮和頭,我們的神經系統真的和樹的根系有很大相似!密密麻麻,盤根錯節。人的食量,物質和精神的,都來源於於此。而我們的身體軀幹當然如樹榦,如枝葉,得到光合作用。也進行呼吸作用。啊,我們的身體也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麽還說得過去!是的,我們的身體進行這兩種作用,這是事實。如果按施泰納的說法,植物人就是光合作用太強的例子。這兩種逆向運動我們的身體每時每刻在發生!我們不知道的遠比我們知道的多。

植物的生長過程是一定要帶給孩子的,從一顆小小的種子到一棵大大的植株,生命力是如此強大,只要有水和空氣,陽光和土壤。植物生長的過程可以通過栽種豌豆,胡豆來觀察,最好的過程當然是聯繫他們三年級的農耕課——學習如樹生長,體驗和知識就這樣循環建構起來。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儘可能地做記錄,因為這是把孩子心的感受部分帶到了心的認知部分,這是為觀念的世界的建構,為科學觀察,為寫科學報告,一點點打下堅實的基礎。

歌德說植物有「公開的秘密」(open secret)。因為他認為,施泰納也受他絕大的影響——植物的生長是一個形變過程。舉例來說,就是一棵植物從子房長出的葉子到花瓣,無一不是一片葉子的變形。我們可以找到一棵比較完整的植株,比如成都本地的構樹幼苗,卵形或廣卵形樹葉,最後到花托,一片片摘下來,放到大白紙上,孩子們會清晰地看到,樹葉的變化,形狀都是相似,細看卻又有所不同。孩子會看到這種生長,生長即變化,並往複發展,繼承前面的東西,又有不同。這實際上會碰觸到更深層次的東西,植物的某種原型。歌德認為,施泰納當然也同樣認為,這種原型,是直覺把握世界的一個部分,這個直覺是認知和靈感帶來的。

當老師帶領孩子們研究植物的時候,一般分成兩個板塊,共6-8周時間。其中也許第一個板塊會放在深秋,第二個板塊也許放在初夏,因為深秋看到的是植物的收縮,植物的果實、種子;初夏看到的是植物的伸張,葉、花。第一個板塊會學習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幾大部分,會盡量收集不同種類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甚至製作一類或幾類植物標本,葉脈書籤,果實種子製作的裝飾。

而第二個板塊,會具體學習一些主要的植物分類,如大地之母的嬰孩——蘑菇類;有漂亮曲線的植物——蕨類;挺立療育的裸子植物——銀杏;花中高貴的王后——被子植物玫瑰等。這也是用演化系統的方式依照次序介紹植物,所謂從低級到高級。而在這個過程中選擇常見的有代表性的本地植物是明智之舉,因為孩子們熟悉這些植物,能夠有感受,並且似乎從司空見慣的東西下手去了解、研究,就會讓孩子們覺得,哇,知識和認知就在我們身邊,並不神秘!比如我們學習竹子,孩子們天天都在竹林里玩耍,發現它不管是生活用品,還是生產原料,竟然與我們的生活如此密切相關。

教具體植物種類,我們總是讓孩子不間斷地去觀察植物,比如每個孩子,(也可以分成小組),找到一棵自己最心儀的植物,一棵花,一株樹,然後去觀察,可以用萊斯利·羅斯的《筆記大自然》一書中介紹的辦法,儘管這本書不是華德福的書,但作為植物的學習書籍也十分好用。去描畫下植物,前面提到的觀察就派上了大用場!孩子們記錄下時間,天氣,甚至一點點心情,為下一步的集中研究做好準備。

歌德有名的植物研究(請記住歌德不僅僅是一個著名的詩人,劇作家,文學巨擘,也是在自然科學方面有卓越貢獻的人,比如鄂間骨的發現,比如他的色彩理論),先是客觀觀察植株,之後是主觀感受,想像與之共存,共舞!這個時候就可以發動詩歌,短文,運用水彩,彩蠟,表達感受,有點像我們詩經傳統的「詩言志」,當然不是簡單的香草美人比附。而這個感受部分, 像《大樹媽媽》、《茉莉花》之類的歌曲,《詩經》里的詩歌,相應的一些名篇短文都會運用起來。其實公立教育課本里的文章,也是結合的很好時機。孩子們也自己會結合自己的想像寫出詩句文章:

「葉說,春之至,徐風吹來,千樹花開;

葉說,夏之至,百鳥歸巢,濃蔭蔽日;

葉說,秋之至,樹樹秋色,葉舞花歌;

葉說,冬之至,草木蕭瑟,萬物齊眠」。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