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濕水彩

濕水彩畫是華德福藝術教育的入門,為的是培養孩子對顏色的真實感覺,允許顏色以靈魂的視角為自己說話。

本文由作者授權本站刊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作者:陳琪瑩

濕水彩畫是華德福藝術教育的入門,為的是培養孩子對顏色的真實感覺,允許顏色以靈魂的視角為自己說話。

課程通常一周進行一次,利用主課程的時間。濕水彩提供了班導深入認識孩子靈魂結構組成的機會,因為孩子的氣質與特性會藉由孩子「畫什麼」以及「如何畫」展現出來。

濕水彩採用液狀顏料,而非塊狀固體式的,因為液狀水彩原料比塊狀的更具有流動、透明、以太的特性,而且比較具有靈魂上清透的特質,能讓孩子將色彩中「心靈性」的印象召喚到「存在」中來。

將畫紙/畫布完全以水浸潤,是要讓畫紙由「物質性」轉為「以太性」,水是最親緣物質現象的以太類型,水能保留、放大、卻也純凈化原來紙的質性。「濕之於濕 /濕中濕技法(wet-on-wet)」(將水彩直接透迭地畫在完全浸透、濡濕的畫紙/畫布上,但畫紙/畫布的濕度控制在濕潤但不反光、不起氣泡的程度) 的繪畫過程是先利用「同感」的作用,孩子因此經驗到了與色彩對話的內在過程,隔日則利用「反感」作用,有距離地審視畫出的結果,來完成作畫上一個完整的呼 吸。

補充說明:每一種紙張類型都有自身的可能性與局限性,應用到繪畫時還須考慮到消耗性的問題。孩子可以學慣用手指感覺紙張的質感和重量。紙張最好選用白色的,因為白色 可以容許光線穿透各個色層。在孩子三年級的手工藝上,還可以讓孩子製造並擁有屬於自己的紙張,這將讓孩子與材料之間建立起不同於以往的關係。畫板面材也應 是白色的,畫板會影響到色彩在紙張上的運用。

「濕之於濕」的繪畫應用方式,讓色彩可以更自由地移動與混合;「等待著水彩逐漸凝固乾燥」,這種緩慢的形成過程,其實象徵了「『靈性力』賦形之於『物質界』」的微型歷程。

畫面愈不濃厚,就愈能觸及色彩的本質,而這也是水彩(水彩的透明性讓它具有朦朧的光感)的透明度所賦予的恩賜:留住色彩的同時,卻讓光通過,並成為色彩的控制者。水是清透度上僅次於光的介質,它的無私能放大與反射顏料的色質與屬性,以最高比例的純粹度,讓孩子深刻 地走入色彩的內在。

「黃色」被援引為經驗色彩的啟蒙色,是因為黃色是光亮里當光線被遮擋時首先呈現的色彩——黃色溫暖而蘇醒,能啟動生命里的信任感;藍色則是黑暗中首先放出 光彩的顏色(這可於七年級的物理光學實驗中得到印證)——藍色沉遲而抑鬱,會沉降生命力的流速。黃色出現在光中,藍色出現在黑暗裡:它們是彼此的極限與對 立。所以「光亮」與「黑暗」、「積極」與「消極」、「外放」與「內斂」的兩極性對比成為了華德福美學教育的基礎架構——如果繪畫中得連續使用兩種色彩時, 必須採用質性上迥然不同的兩色,以激發孩子對色彩感受的敏銳性,並帶給孩子情感上健康、自然的張力與趨向性。

補充說明:對立的色彩作用就如同音樂中「有聲」與「無聲」的切分、對立與相襯。舉例來說:黃、藍混合時形成了「綠」,「綠」和黃、藍相關,同時又包含了兩者,所以當「綠」和黃、藍任何一色搭配時,都會顯得單調:安全但不出色。當狀態在太過「安全」時,就無法給予孩子成長必要的「動性」。

繪畫時應避免將色彩與生活周遭的事物(名詞)聯想在一起,教師必須以副詞、形容詞、動詞來進行色彩的教導,如果能藉助想像性的情節與元素會更好。為了避免 孩子無法真切掌握色彩情緒,色塊面積一定要夠大,這也是繪畫時使用寬筆的原因。上色的位置盡量留給孩子處置,低年級的孩子沒有上下左右之分,他們自己就是 世界的中心,而色彩由中心區域向四方擴散的運動可以幫助孩子體驗精神上及感情上的自由。

三種基本色:黃、紅、藍的組合與序列都會帶來新的藝術啟發(比如:先黃後紅,會增添暖調的元素:勇氣與膽量;先紅後黃,會變得明亮、澄凈。黃色使藍色變亮,卻混成了綠;藍色將黃色變暗,也成為了綠),因為混色包含了無數的可能性。單色可以各自獨立, 也可以彼此侵犯:當兩色相遇時,界線會自然而然地形成;當一色容許另一色的流進,甚至會出現新色塊的過渡區域。孩子上色時,無法臆度色彩將停在哪裡,而對於新色彩的誕生, 也無法逆料——外在色彩間自由地交談、流動,其實也牽動了孩子心靈板塊上的運動與情緒。

四年級開始,要鼓舞孩子盡情發揮想像力與創造性,此時他們的濕水彩應該開始反映出蘇醒的色彩感;由於與環境的分離感出來,可以讓孩子觀察物體的外部形狀與 運動方式,以形線畫的方式勾勒出所謂的純線條,如:直線與曲線,而非物體的輪廓。萬一真的要畫造型畫(figurative painting),會用色彩區域分別表現物體不同的立面,是以整個面的色塊與陰影,而非輪廓式的線性草圖來凸顯立體感。色塊交界處,線條會自然浮現,立 體性於焉產生。

當孩子學會以心靈情緒來看待色輪時,會將色彩與土(地)、水、火(溫暖)、風(空氣、光線)四種元素整合在一起,進入繪畫里:紫與紅之間為東,橙與紅之間為南,綠與黃之間為西,藍與綠之間為北;東南之間為火元素,西南之間為土元素,西北之間為風元素,東北之間為水元素。

補充說明:綠色只有在極度濃稠的狀態下,才能展現植物的特性,這也是植物創造出綠色的方式(萌芽、生長方式growing 類似綠色的發音green);但綠色並不是植物最根本的部分,植物的生命元素是紅色:紅色是植物生命力的表徵,植物初期萌動的紅色會慢慢在濃綠中死亡,剩下的綠色只是植物無生命力的形式而已。樹榦(本身也是大地)是抬升了的泥土/礦物元 素,樹葉是風/光線/空氣元素的創造,果實則是火/溫暖(陽光、熱力)的元素。用亮與暗和情感畫出植物,而不是先入為主地使用色彩。

繪畫時(不管畫作的媒材為何),不要讓孩子直接描繪物體客觀、具體化的外型,反而是等待著形狀無意識地從色彩中升起,允許色彩自行作用,這會幫助孩子與色 彩的關係真實起來。鼓勵孩子用「對顏色的感覺」而不是用「模擬的觀察、複製」來作畫。另外,作畫時也要盡量採用取自自然界的顏料,因為這種顏料在清晰度、 亮度、飽和度及與其他色彩的交互作用之間會反映出非比尋常的和諧。

早期的繪畫課不要給與孩子黑色:黑色是頓止、是死亡,是濃稠度很高的吞噬及終結,會扼殺孩子萌芽的生命力。其實當各種色彩相遇時,自然就會碰撞出一種物質界雜陳的暗濁;如果孩子生命體在 健康的狀態,就會本能地排斥或避開那種混濁,因為孩子靈性上還很澄澈,沒那麼深入物質界,那會造成他們直覺上不舒服的感覺。觀察孩子畫作中色彩的偏好與應 用,就能敏感覺察出孩子生命體是否出了偏差,需要協助。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