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孩子是「被玩具玩」,而不是玩玩具
在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去菜園摘菜、和動物玩耍、去郊遊……,我們透過自己的身體,在大自然里玩樂、學習。現在的玩具,則是大人設計好幾種玩法,讓孩子照著去玩,孩子是「被設計」的。販賣玩具的人會告訴你,這種玩具可培養孩子的邏輯、那種是認識色彩、或是一樣玩具可訓練多種能力…等。但是,真正的玩具是要透過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去定義、去玩、甚至去製作,否則那創造力是假的,是被設計出來的。幼小的孩子是經由感官、透過身體去認識自己所屬的世界,而不是大人所設想出來的、切割的概念。
現在的大人給孩子太多玩具,反而是一種干擾。孩子其實要的不多,愛玩、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少少的東西也能讓孩子發展想像力與創造力。在我們的幼兒園裡,幾乎看不到設計好的、具體成形的玩具,都是大自然的東西。例如,我們的積木是從野外找來的流木、柴頭、竹子等,每一個形狀都不同,例如一個長長的竹片,對孩子來說,有時是長形的盤子,明天玩另一個遊戲時,他說這是一條船,想像力和創造力不斷在發展。現在的積木不是三角、方形就是圓形,孩子的想像空間反而小了。東西應該是被人所用,而不是人反過來被東西所限制、所操控。
孩子看太多電視,反而容易坐不住,無法專註
現在的孩子電視看得太多。我自己最想看電視的時候,是為了想休息,因為看電視時你什麼都不用想,完全是被動的狀態。對眼睛還在發育的孩子來說,電視這種不斷變換的光影畫面,是很大的視覺刺激,當然能吸引孩子注意,甚至很多孩子一看電視就一、二小時,於是許多大人樂得把孩子丟給電視。但是,電視的訊息太完整,沒有給孩子想像的空間,經常看電視的孩子,常會愈來愈習慣被動接受訊息,創造力漸漸消失了。
另外,孩子的天性就是要「動」,因為孩子是靠動作去學習、去體驗世界的。但看電視時他一點兒都不必動,只被動地接受訊息,到了真的需要專註時,他反而坐不住,很多過動兒都有這個問題。有的家長說:「我們都給他看Discovery這類大自然的東西。」但孩子其實無法分辨,電視上的東西是真的還是假的?有時電視上的東西拍得比真實世界還逼真。有的家長說孩子不看電視,會和別的孩子沒有話題,但其實孩子們的互動比我們大人還容易,不需要像大人一樣,還得找話題才能聊。家裡不看電視,反而多出更多「有質量的親子時間」,問題是大人要花多少心思,提供什麼活動給孩子?
陪孩子像吃東西,不必多,「對了」就好
許多父母說,工作太忙,不可能有很多時間陪孩子,這當然是事實。但孩子要的其實不多,給對了就好。就像我們吃很多垃圾食物,都不一定是有用的食物。很多大人失去了陪伴孩子的能力,反而求助於坊間許多益智軟體、計算機遊戲,但那些都不能取代真實的陪伴。現代的父母都很忙,但要花心思不代表要花很多時間。例如,爸媽做家事,也可以想法子讓孩子也一起做啊!大人看書時,孩子也可以一起看啊!有的父母花很多時間陪孩子,但如果方法不對,也是一大問題。例如,有個年輕媽媽有次在讀書會哭了起來,因為她發現她以前講的故事,都是在威脅孩子,造成孩子有不安全感,例如大野狼在門口等著,所以要趕快睡覺,才不會被野狼給……
談品格教育,一定要給孩子「出口」
很多大人都說品格教育很重要,所以常常教孩子「不可以說謊」、「不可以偷東西」…等。但許多大人自己都常常說謊,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也難怪許多孩子長大後也是說一套做一套。這樣的品格教育是假的。我覺得談品格教育,一定要細緻地處理,而且不能只是用嘴巴說,一定要給孩子「出口」,而且要陪著孩子一起走、一起解決。
例如我們曾有一個孩子,由於對某位老師不滿,便偷偷用利器刮壞那位老師的皮包。後來,我沒有立即點破這件事,而是常常找機會請他幫我做一點小事,漸漸地,我和他變成可以談話的朋友。大約一個多月後,我才在和他聊天的時候,無意地提到那位老師的事情,後來,他不僅沒有否認,還自已想出解決的辦法:他說他沒有那麼多錢賠老師一個皮包,但是他願意用他的零用錢賠一半,另一半用幫忙老師做事的方式來代替。我處理這件事整整花了一學期。但是我相信他真的學到了,如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