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這是台灣的鄭克昌老師回應一位朋友的提問所寫的兩篇文章,讀後深感此問題並非只存在於台灣的華德福社群,而是常見的一個困惑。所以冒昧的私信聯繫,徵得了鄭老師的允可,將兩篇合併到一起刊載到hiwaldorf,以供有疑者參考。在此過程中,我們基於閱讀習慣的考量,修改了段落排版。
作者:鄭克昌(FB)
撰文:2016年5月28日
這個問題無論是在華德福的圈內或是圈外,總是會不斷地被提起,雖然已有許多資深參與者撰文說明或是釐清,但因為是被指名提問只好野人獻曝的以個人微淺經驗提出心得分享。
要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得先釐清「什麼是貴族化的學校」?
如果貴族化學校是指
- 一、學費昂貴~一學期動輒十幾二十萬
- 二、學生家世背景屬於M型社會的頂端
- 三、校方強調教育方法、名師教學及精英主義
- 四、教學設備或是校外活動規格都是高檔或是先進科技
- 五、強調畢業生的國際化語言或是升學能力
- 六、其他未列出的項目
如果是按照前述的標準
一、那麼華德福學校並沒有貴族化的問題。反倒是這些不願意接受僵化體制教育的學生,凸顯教育當局剝奪了相對納稅人子女教育經費使用權益。這些自學或是實驗學校的學習空間、教師、教材、教室設備等基本條件,大都要由家長及學校管理者自行籌措分攤。
因此,學費確實超出公立學校許多,但是若以公立學校學生所享有的教育資源預算來比較,那又少了很多,當然更比不上真正的貴族學校的收費了。
二、華德福學校的學生及家長,當然有一些家世背景不錯的金湯匙小孩,但家長在學校的承擔上也相對的多,而大部份的家長都是在汲汲營營的生活中,為孩子選擇了一條轉化的教育路線。翻轉教育不是教師的專屬改革路線,身為家長的我們,也應該有教育選擇權。
三、華德福教育強調的是依「人智醫學」的兒童生理髮展及心理發展樣貌,提供孩子適得其所及按部就班的引導和滋養課程,為要幫助這個獨特的生命成長為如其所是的自我。
四、在經濟拮据的困境下,華德福學校大都是靠家長團體不斷的資源和付出,取代硬設備的規格。
五、這個教育從來不強調升學考試,但卻強調受完教育的孩子,要如同Rudolf Steiner 在1920年所說:
表現出了華德福教育十二年完整過程的教育目標
- 在於對人性的認識,認識世界,人類會發現自己;認識自己,人類會發現環繞自己的世界
- 對人類的本質、人類社會與大自然有交融的觀點。
- 對自己廣泛關心的議題能夠清晰表達解釋自己的觀點。
- 良好的社會能力勝任度。
- 對人類命運的問題表現興趣。
- 透過感官觀察與檢視各種因素,辨識並能夠具體描述特質。
- 在思考過程中有彈性地前後思量,從全觀中能清晰傳達過程背後的理念。
- 開始建立現象之間的連結,表達出世界底層的成形與創造原則,因而顯露出靈性與可見物質現象間的互動交織。
- 理解因果、分析式觀察、與目的論等思考的關連。
- 理解法律、必要性、自由與責任之間的關連。
- 獨立思考,由自己的理解而作為,並為自己的行動負責。
從以上幾點來看,華德福教育和貴族教育沒有什麼關聯。
但是,我們若從華德福的社群現象來觀察,會發現仍有學校的經營者以貴族化形象來治校或是對外宣傳,也會發現家長似乎也是抱持這樣的心態將孩子送進華德福學校。於是,在這種我稱之為亞健康的社群文化現象映照之下,確實會出現學校貴族化的傾象。
這是一個還在成長發展的教育系統,有賴整體的協力才能提升,其中包含以下這些條件的健康化:
- 教育當局的政策反思及資源平等的分配;
- 辦學的管理者需提升管理能力及人智學整體的認識,以彼此成全的心志相互扶持、關懷、激勵,並支持教師及學校行政團隊的成長;
- 而勇敢選擇的家長,也要先破除自己填鴨式的學習模式,重新和孩子一起學習開啟感官的認識途徑,以感受、行動來建構發展一個健康的社群互動,逐漸形成一種健康的三元社群關係。
這樣才可能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長出一個健康的華德福學校樣貌。
響應了華德福是否貴族化的問題之後~
來至華德福的家長又拋出一些屬於自己經驗中的問題來,首先,我要先承認,我沒有足夠的能力一一回答。只好回到自己有限的觀點和認識,表達這十幾年來經歷台灣華德福發展歷程後,我所思考的華德福教育。
從一般社群組織管理的角度來看,組織運作不外乎:
「人」
學生、家長、教師、行政管理、教育相關的部門、合作單位及後續的潛在人員
「事」「時」
這些人員的互動、往來及因教學需求所啟動的相關資源取得和人事協調工作、各類工作的時間節奏配合等等
「地」「環境」
取得和建置營造符合人智學的精神樣貌
「物」「資源」
由於華德福教育理念的靈性本質思維,大部份使用的對象幾乎都是要投入相當多動手參與,而不是快速取得和方便現成的對象。
以上這些事情也都會共同牽涉到一個資源問題~錢~經費,同時更牽涉一個深層的哲學問題~華德福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如果我導入一個Zone System的社群理念,來分析這個社群對華德福教育的熟悉度,那真的是還有很大的學習空間。
這個系統是以0為中心位置,設定了左邊負數階段為排斥、無感、耳聞、觀望、好奇、友善。另外右邊正數則是參與、學習、推廣、信念、實踐。
從這些區塊的樣貌來看華德福教育社群相關人員的文化背景,以及他們在前述的組織管理慨念及角色成熟度,綜合分析來看,我們離成熟的華德福教育實踐,還有很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如果再把對人智學精神理念的成熟度放進來看,那台灣的華德福教育只能算是還在披荊斬棘的雛形發展階段。
這也是我為何會投入以推廣人智學家庭實踐的生命教育之原因。
假設人智學的教育觀,是從靈性的終極意義去看人的身、心、靈發展及建構歷程,那麼這每個新生命所依附、連結的家庭教育,必然深深的影響了這個帶著靈性的生命體,因此,要選擇走向人智學的教育的家長,我們必須重新學習以靈性為本的人觀,用這樣的眼光去照顧和陪伴孩子的成長,才有可能落實華德福教育所要引導和滋養孩子心靈的力量。
與孩子共學,也是我們擺脫不敢成為自己的機會,過去那些被物化的學習及成長環境所造成的心靈束縛,可以得到再一次重新定位及滋養的機會。我們及家庭環境改變了,才能幫助孩子過濾掉干擾靈性發展的成人世界,並在生命持續的推迭中,引領孩子從自己~家庭~社群~學校~小區~等等,一路投入並經驗自己可以在社群貢獻的力量。我相信先有這樣的家庭及健康的生命力,我們才有可能建構出成熟健康的華德福教育,以及普遍性的完成這個教育所要實踐的本質和教育目標。
拋開過往的學習模式,讓我們一起來跟著孩子學習開啟靈性感官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