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專訪蔣勛:母親,是我的第一個美學老師

Q:在你的書中曾經提過,文學的閱讀,對狂飆期青少年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慰藉與滋養。但是現在談文學和美學,在正式教育體系里,特別是國、高中階段的青少年,卻又是特別奢求和困難的。可否談談文學與美學對少年、對成長的重要性,以及給有心的家長和教師一些建議?

「美」不等於「美學」。

「美學」是理論,可能很難,狂飆的青少年也不容易安靜下來理解。

但是,「美」是一朵花在開、在綻放。

「美」是大海波濤的洶湧,是無邊無際的壯闊。

「美」是大樹蒼老糾結的枝幹,向歲月挑戰的頑強。

「美」是青少年自己身體在最旺盛狀態的飛揚閃亮。

「美」並不困難,「美」是青春,「美」是狂飆。

德國浪漫主義時代的文學是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是貝多芬的音樂,是海涅的詩,是尼採的超人哲學。他們共同的人生夢想是「狂飆」,他們的時代被稱為「狂飆時代」,他們的行動被稱為「狂飆運動」。

「狂飆」是生命飛揚的追求,愛孩子的父母和老師一定要記得自己青春時刻的熱情、愛、與狂飆的夢想。

你沒有年輕過嗎?

你沒有愛過嗎?

你沒有熱情過嗎?

你沒有追逐過狂飆的夢想嗎?

告訴孩子你有過的生命之愛,他會聽懂,他會感動。他會知道父母老師不是生下來就要說教的人。

讓他們知道:父母老師跟他們一樣,也曾經年輕過、愛過、夢想過,而且──現在也沒有放棄!

我一直相信「美」是一種救贖。在「美」的共同體會與感動里才會有真正最好的親子關係。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