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循善誘,帶領孩子一起做家務
6年前,渼清還有打孩子,「那時不知要如何做,生氣起來,加上生活壓力,就會打孩子,後來跟孩子的溝通改善了,這些問題就會減少很多。」
「如果你不這樣,我就會怎樣怎樣……」很多大人會恐嚇孩子,以前,渼清也會這樣做,後來,意識到覺察到這樣做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她連生氣也少了。
於她,孩子做錯事,與其打罵或恐嚇,不如思索怎樣把事情弄好或讓情緒平復回去。
對於孩子打架,她認為,孩子打架是正常的,他們會打架,也會停止。冷眼旁觀,到真正需要的時候才插手,喝令孩子們停止。
至於很多家庭很糾葛的家務問題,渼清耐心地循序漸進,讓孩子慢慢學會做家務,甚至主動做家務。
她給3個孩子準備了三枝大小不一的掃把及地拖,讓他們可以一起做家務。
一開始孩子做兩下就草草收工,她循循善誘,再三帶領孩子:「我們」一起做。並且只讓孩子清潔一小塊地方,日久有功,孩子能力越來越強,這時,她就做「品管」,檢看孩子是否有清理乾淨。
孩子吵鬧要挾,不能妥協
我們不難在商場看到孩子大哭大鬧要買玩具,碰到孩子吵買玩具,渼清的回應是:不買,自己做。
這一方面,渼清是不妥協的,她說,父母要建立起自己的權威,堅決地說:不可以。「孩子以大吵大鬧要挾,父母不能妥協,否則孩子知道這招管用,就會每次用同一招。」
她也明白,要平靜而堅決地拒絕孩子,很難,很多時候,孩子一吵,父母的情緒被勾起,聲量就會提高。「這就是個人修養問題,也是在挑戰我們的定力。」
她建議媽媽們要多了解自己,什麼時候會發脾氣、什麼時候會煩燥,看看是不是自己做太多了,沒有人欣賞珍惜,而將脾氣發在別人身上?
她說,如果覺得自己付出太多,有時要讓自己開心一下,偶爾買一點雪糕什麼的,一家人一起分享,其樂融融,也可慰勞自己。
為了交心互動,選擇在家教育
離職後,渼清調整生活步伐,從放慢生活腳步開始,人跟著放鬆,也就更能陪伴孩子。
對很多城市中現代女性來說,回歸家庭是一個很難的抉擇,渼清也花了很長的時間考慮。
「孩子需要我,我還可以為家庭做些事。看到孩子越來越大,我跟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就會希望為孩子做點什麼,希望能跟他們互動,所以選擇在家教育。」她解釋她的選擇。
她有感而發:「現在的生活比較人性化,以前,孩子一放到奶媽家我就走了,晚上帶孩子回家,吃了晚餐就睡覺,這種生活不太健康,我覺得這樣長期下去沒有意思。」
一起做家務,感動貼心
渼清對孩子像朋友,孩子們喜歡跟她在一起,一起做事,例如煮菜、整理菜園等。
「我覺得這是很感動的,因為有人陪我做。若是一個人做,會累,但是,自己不用開口,孩子自動要幫忙煮菜煮湯,顯然他們開始要參與我的生活了。」
對小孩子來說,煮菜並不容易,需靠意志力來完成,孩子肯主動幫忙,誠屬不易。「小的孩子,只是模仿,煮出來的菜未必可以吃,但是大女兒,會自己想要煮菜,我覺得這個就已經很貼心了。」
親自教養孩子,有很多溫馨時刻,但也少不了不順心的時候。
她笑說,有時也會碰到很想罵人的時候,特別是她在講電話,而孩子在一旁吵鬧。
無論如何,她說:「孩子像在考驗我們的耐心,不過,只要基礎打得好,跟孩子相處得好,教養孩子沒有想像中那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