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她放慢生活腳步,去聆聽孩子的內心話,孩子對父母也越來越信任與敞開心靈,彼此的距離日愈拉近。
本系列來自:馬來西亞《中國報》 2014年7月4日 配圖:pinterest
黃渼清,更為朋友所知的名字是Prisca Ooi。
她曾是培訓公司老闆及藝術學院的講師,後來割捨事業,將時間留給家庭與孩子,更實施在家教育。
她不但能更好地照顧孩子的教育、生活起居,也更能照顧孩子的心靈。
當她放慢生活腳步,去聆聽孩子的內心話,孩子對父母也越來越信任與敞開心靈,彼此的距離日愈拉近。
「跟孩子相處的基礎打得好,教養工作會越來越容易,責罵孩子的幾率就越少了。」她分享……
採訪黃渼清這天,她難得重做馮婦,協助承辦一項培訓活動,已有一周沒有回家。
其丈夫帶著孩子來跟她吃晚餐,三位小瓜嘰嘰喳喳跟媽媽說個沒完沒了:家裡剛出世的小兔子長毛了,爸爸帶他們去姑姑家,姑姑家很好玩……
渼清耐心及認真地響應他們,丈夫也偶爾插插嘴,一家人就像好朋友在聊天似的,而非隨便響應敷衍了事,感覺很溫馨。
她對我說:「孩子們就是喜歡這樣的聆聽。」
她家門前有個小矮牆,趁著其他人睡了,她喜歡找其中一個孩子,兩人坐在矮牆上,看著星空,邊納涼邊談心。
「與其說是談天,更多時候是孩子說,我聆聽。」渼清笑說。
渼清的三名孩子介於4歲至10歲之間,老么是母乳餵養長達22個月,與母親關係親密,擅長表達,老大和老二則會把東西收在心裡,渼清通過個別獨處,走進孩子的內心。
偶爾,則是無聲勝有聲的陪伴。例如,晚餐後,孩子在看書,她也拿本書在旁看。「有時,孩子不是要我們講話,只是要我們在旁邊,be there,陪伴他們。」
以前,孩子們同一個時間七嘴八舌搶著跟渼清講話,她應付不來時,會發脾氣:「我已經這麼多東西做了,你們還來吵我!」
丈夫全力支持
後來才了解孩子們背後深一層的用意,他們其實是要媽媽的關注,而非要求媽媽為他們做很多。
當她能停下匆忙的腳步去陪伴孩子,就越能了解孩子的心,彼此越能溝通。再加上坐禪,她發覺自己沒有那麼躁了,生活上的改變,為她帶來內心的平靜。
走筆至此,不禁莞爾,本系列兩位在家教育的受訪者,渼清與之前出場的林思庭,都有很多共同點,兩人都有很支持她們的另一半,都採用類似的教育與教養方式,都懂得讓自己快樂的方式,也都有學習打坐讓身心安住。
教育與教養路上,她們兩人帶著無限的勇氣、耐心與毅力,走下去。
哦,差點忘了,她們還有個共同的名字,是: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