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如何邁向自由之旅——我的華德福教學實踐與思考之三

說到底還是老師骨子裡有多少貨,面對真理有多勇敢多誠實決定了老師權威的成色。

撰文:2012年09月10日  配圖:pinterest

3:老師的權威與課堂藝術

隱約知道一些關於課堂理念的討論。一直沒插嘴,也沒有想要加入討論的慾望。

《新教育讀寫月報》主編李玉龍曾提出過讓我上一節課,被我拒絕了。不是不敢,是覺得沒有辦法在一節課時間來展現我所實踐的華德福教育。就我的閱讀寫作課來說也是分版塊進行的,一般三周到四周一個版塊,第一周可能是老師的主題演講,目的是打開孩子們的視野,老師以自己的人格,思考深度和才情帶領孩子進入一個主題,比如探討「情緒與自我」;第二周會是孩子們的自由創作以及一篇小說、詩歌、故事欣賞;第三周會是以孩子們自主討論上節課初步賞析過的詩歌或者小說,老師只是提問引導;同時賞析學生自己的作品;第四周,融匯主課的文化背景老師給出即將要做的創作練習要求,同時老師做總結性引導,並賞析同學自己的作品,以鼓勵、肯定的態度,之後孩子們再次創作。如果有時間可以閱讀孩子們的作品(可以是老師讀也可以是學生讀)。但如果四周課分開了,哪一節課都有問題。比如第一節課會被認為是老師滿堂灌;而討論課幾乎沒有寫作練習;最後一節課完全是老師的權威主導。

而我踐行的體會是,這個過程是有生命力的可以自行生長的思考之旅,感受之旅。這個過程越是和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喜悅會更加動人。華德福教育最吸引我的魅力正在於此,他的各科是有機的相互支持的,而非分割破碎的。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會了解主課版塊的大概內容,一名音樂老師完全可以和閱讀寫作課合作,而主課內容可以在運動課、藝術課中得到不同角度的體驗。閱讀寫作課不是一堂一堂分裂的,而是一環扣一環,有分支也有迴環。當然這是理想的狀態,是我為之努力的目標。

在華德福教育中,7~14歲強調老師的權威,這個權威意味著老師是什麼樣一個人比教什麼更重要。強調學生自主性討論的課堂觀非常好,但要看對象,我認為並非是適應於所有年齡階段的。五六年級開始,孩子的思考開始出現,渴望發表自己的觀點,但畢竟知識背景人生歷練等的限制,其討論並不能充分呈現思考的本質。14歲以前的孩子依然渴望權威,所以我會認為12歲到14歲這個年齡開始有自主性討論,但老師的權威,老師對生命、歷史、自然科學的思考以及對真理的探索的權威會對孩子心智發展有深刻意義的。

在課下我和我的七年級學生可以開玩笑,可以親切聊天,他們會進到辦公室自然地圍著我說這說那。在課堂上,我卻非常深切地感受到孩子們在各個方面都渴望引領,甚至在他們過於懶散,比如上課了還漫不經心時,我的「很兇有時候甚至是粗暴的口氣」也是他們需要的。我也試過溫柔提醒,我發現孩子們可能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對上課老師的不尊重,是「可惡」的錯誤。每當我凶過之後,心口會沉悶好久,還有些羞愧。可是實踐過程中卻發現這樣黑白分明,凌厲與愛兼具才是適合他們這個階段的教育方式。是的,即便「凶」是有效果的,但這也不是可以沾沾自喜的法寶,難受也並不會因為有效果就會消失。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表達,這個階段的孩子依然渴望老師的權威指引。這也印證了「棍棒之下出孝子」(僅限於這個階段)。但是這個法寶很快就要失效了。14歲之後,孩子的自主性完全清晰之後,他要求平等。這個時候是自主渴望的黃金時期。在華德福教育的高中教育,法則是自主學習,不再有班導師。老師現在只是一個朋友,一起探索世界真相的知己。

我覺得老師的權威幾乎不可模仿。一個人格高尚,真誠追求真理,又學養豐厚的老師,他對學生幾乎不需要強調規則,更不需要「凶」就可以讓孩子們自然而然被老師的權威吸引。他甚至也不太需要課堂技巧,他對學生和知識的洞察可以使他隨心所欲不逾矩。像我這樣缺陷很多,修鍊不夠的人來說,才會很小心地警醒自己要小心使用老師的權威,不會輕易放棄也不敢大大咧咧地濫用。總之誠惶誠恐。

說到底還是老師骨子裡有多少貨,面對真理有多勇敢多誠實決定了老師權威的成色。其它的課堂技巧抑或查證了多少資料都是非常其次的。

華德福教育對我來說還有一個魅力:我可以不斷推倒重來。我無法形成一套比較穩定的課堂技術,反覆演繹直到純熟。我所關注的根本在學生。有一個事實一直激勵著我,那就是,一個年級與另一個年級的差別竟然是如此之大,同樣的八年級,我必須使用完全不同的上課方式,這個方式完全由班級特點決定的。我大約不會重複上同樣的年級。我才上兩三年課,現在回想,我上第一個六七年級時是多麼激情,我對孩子們的洞察和欣賞是如此感動著我自己。現在我對我主班的這個班感情越來越深,深到像初戀,我很難想像我再去接一個六年級會如何,如果是這般勉強的,何必繼續呢。即使我這三年的教學充滿了缺陷、失誤,我也不會想到要再來一次以便修復上一旅程帶來的遺憾。這些缺失對我來說都是有趣的故事,生動又活潑。華德福學校是一段旅程,往前走,也許不完美,但真實有激情。所以於我華德福教育從來不是什麼事業,而是一趟特別激動人心的旅程。走過了就走過了,不會回頭去固定一個行走的姿態。我一個同事說,她教完了一輪絕對不會再教第二輪的。我懂。我也是。因為這是融入了激情的旅程。一次就夠。就像愛情,一個人就足。

現實中哪裡有完美的老師權威呢。孔子都死了千年了。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是:真實,認真,對孩子有愛心,我覺得做到了這三點,老師的權威基本上就建立起來了。課堂藝術嘛,只能一點點反省精進羅。其實我挺喜歡看公立學校的老師上課的視頻,能學到很多課堂藝術,正面的反面的都有,很有趣。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