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行動就沒有知識
世界上所有衝突的根源是由於知識和行動分離,它們被錯誤的心理學理智地分開,生活中它們被錯誤的社會學分開,它們被錯誤的經濟標上不同的市場價格。知識不能和行動分開,除了一個例外:「我思,故我存在」,關於自我的知識和行動分離,超越了行動。而所有其它的知識與行動相關聯,沒有知識就沒有行動,沒有行動就沒有知識。兩者是一個整體,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基礎教育的根本原理。人們問:「如果兒童每天必須工作2-3個小時,他們怎麼學習呢?」對我來說這是個特殊的問題,我們真正應該問的是如果他們每天花3-4個小時讀書,他們怎麼去學習?想想3-4個小時的閱讀真正是什麼意義?3小時內一個男孩子讀了60-70頁書,這是否意味著他學到了什麼?毫無疑問,他眼睛的肌肉得到了練習。我們似乎從不懷疑閱讀獲取知識,深信閱讀是通往知識的直接路徑。其實不然,書本學習像一扇窗帘,把我們與真實的世界隔開。
有一本《養蜂ABC》的書,從中能找到關於養蜂信息的每個細節。閱讀此書時我想:「現在我能夠做點什麼了,讓我抓住一些蜜蜂。」我奔跑了許多天還是沒有抓住它們。當我終於抓住後,又費了2個月的時間來贏得它們的信任。書以及書上寫的東西對我們肯定有些幫助,但知識的主要途徑是直接的行動。閱讀和學習是行動的補充,它們是工具。就像俗話說:「人沒有眼鏡,他怎麼能看?」沒有眼鏡的雙眼是視覺器官,當視力減弱,戴上眼鏡肯定有作用。
學習和勞動者的分開導致了社會不公正。一些人什麼也不做,只知道學習,另一些人只會做苦力,以至社會一分為二,靠體力勞動掙錢吃飯的人形成一個階級,靠智力工作的人形成另一個階級。在印度,體力勞動者一天只有一個盧比,智力工作者一天有25至30盧比,對體力和腦力價值評估的不同,產生了巨大的不公正,剷除這種不公正必須成為我們的教育目標。
甚至這種差距消除了,仍然不夠。我們和大自然生活得越和諧,我們的福利和幸福越大。我們越是遠離大自然,我們越難以滿足。占人口比例可能最小部份的人從事農業,大部份人做其它生產工作,其實人的生活應當和農業緊密的聯繫,如果一個人與土地脫離,他的生活將不會完滿。每個人需要接觸土地,生根於土壤。人類的生存像樹,從土地中被砍掉後就不能存活。同時,農業的商業化追求高效益,使得極少數的人完全束縛在土地上。這兩個原理似乎相互矛盾,但它們都是基礎教育的一部份。保持與土地的接觸是人性的基本需要,任何民族或文明若緩慢的與土地分離,就會失去活力並且墮落。
基礎教育是和大自然聯繫在一起的,這種教育在大城市裡如何進行?城市從大地中分離出去是巨大的不幸,人類生活遭到的損失沒有比這更大的。當我在監獄裡,每個人對我的印象是自得其樂。一天看守問:「你看上去很滿意,難道你不想念什麼嗎?」我說:「是的。有一事。」「什麼樣的事?」他問道,我說:「為什麼不能猜猜看?我給你一周的時間。」他想了一周,然後說:「我不知道你想什麼。」我告訴他:「我對這裡的一切都滿意。但不能看到旭日東升和日落晚霞,我感到傷心。」
能夠走到空曠的野外,置身宇宙萬物中是何等喜悅!城市人不知道這種喜悅,他們做可憐的事,買一個花瓶,放進紙花,他們把旭日和晚霞的照片掛在牆上,他們的生活變得人工化,夜晚看不到星星。在人工照明中,我們的城市怎能被繁星閃爍的天國祝福?
有時我困惑,還剩下什麼可供這些人燃燒?他們甚至燃燒黑暗,夜晚的黑暗給人平靜、休息和寧靜的思想。這意味著教育面對城市中流行的價值體系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沒有任何喜悅可以和自由生活的喜悅相比較。在梵語中有一個詞描述這種無限的喜悅:Sukha,意為幸福和安樂。在梵語中,Sukha的原意為「廣闊無垠的天空」。幸福是在廣闊的天空下找到的。在狹窄的天空下,人工化的生活是難以找到幸福。
如果一個人的房間堆滿了藥瓶,我們推斷這人生病了。如果他的房間堆滿書,我們得知他是有知識的人。難道不對嗎?健康的首要原則是只有當絕對需要時才吃藥。同樣的智力健康的首要原則是儘可能避免兩眼死盯書本。我們認為藥瓶是身體有病的徵兆,而書本,無論是世俗還是宗教書,是心智有病的徵兆。
過去的智慧者,整個一生的芬芳仍充滿人間,他們並沒有刻苦努力使自己有文化,但卻讓生活富有意義。我們無需費力去搜索證據來闡明這樣一個事實:現代教育化的社會中,一個有文化的生活可能毫無意義。歷史上有許多例子顯示沒有文化的生活怎樣的充滿意義。的確,當我們比較有文化的與沒文化的,一個有文化的「一個」,英文字母「A」是貧乏的符號,如今卻成了榮耀的象徵。Krishna不是在Gita中說:「在字母表中,我是A嗎?」我們不要把讀寫能力看得過份重要。
總之,書只含有字母,通過收集書來使生活有意義是無望的。有誰的胃能被空談咖喱米飯填滿?書中的水淹不死人,書中的船也救不了人。字典解釋「steed」為「horse」(馬),我們以為在字典里能找到「steed」的意思,但「steed」的意義不是在字典里找到的,它正站在馬廄里,它不能出現在字典中。字典告訴我們的僅是「steed」和「horse」有相同的意義,而真實的意義是你在馬廄中發現的,意義不在書上。除非我們能夠理解這層含義,否則我們從不知道真正的知識。
神把智力的能力賦予人的大腦,飢餓賦予他的胃,普遍的同情賦予他的心。人因此裝備了3種知識工具:一顆同情心,一個思考的頭腦和一個飢餓的胃。為了免於飢餓,他必須使用所有的合作和智力才能。當他工作,他開始獲得各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