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實踐舊教育 ——玄鳥書屋答各位朋友問

如果一個孩子有了專註力,有了自學能力,有了本民族經典誦讀作為根基,有了每日藝術練習的習慣,有了生活教育,去哪裡繼續學習會有問題嗎?

原載:玄鳥書屋故事
撰文:2019年1月24日

文冰老師說:「遇貴人的招聘啟事發出之後,果然貴人們就遇見了。感謝眾多朋友們一直以來的支持。」

1

有時候,有些朋友會把玄鳥書屋放到創新教育行列里。

會覺得非常害羞,只好自我調侃一下,說,「啊,不好意思,其實玄鳥書屋實踐的是舊教育。」玄鳥書屋教育之道最核心的脈絡從來沒有超出過兩千多年前孔子的教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有時候,我們會介紹說玄鳥書屋在實踐自主教育。想要表達的是,理想狀態如果達到了「止——定——靜——安」之後,每個人會自己去領會,自己教育自己,「慮」而「得」。我們把這個「慮」而「得」給了一個通俗的名稱「自主教育」而已。這裡面沒有創新。

所有的課程,洒掃應對、語文(故事,文史)、數學、英語、藝術、遊戲運動無非是不同的路徑來練習這個心的「止——定——靜——安」。簡單來說,就是練習心安。

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會積累更多一些人間知識,有的人會忘記得多一點,但在過程中練習過的「止——定——靜——安」會留下來,成為一種能力,能傾聽到來自心的聲音,即便外界如何喧囂都能安心於自己的立命之所。

所以,我們說玄鳥書屋實踐的是舊教育。走的是兩千多年前孔子指出的道路。

2

當然,我們也開放地吸收各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比如心理學界的刻意練習。比如神經外科醫生詹姆斯·道迪在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創建的慈憫與利他主義研究教育所倡導的「放鬆、專註、愛」的練習。

比如華德福教育中的科學教育,一切前提是人與動物、植物、礦物、天文、地理。走進科學,但不脫離人的心靈與之的關聯。

比如聶聖哲先生竭力倡導的養活教育,也就是朱熹強調的小學——洒掃進退應對周旋之節。

比如曾國慶先生道禾書院實踐的24節氣爬同一座山,走進宇宙生命的大螺旋。

這些看起來都有點新。然而這所有的新路徑不過都是練習安心的素材罷了。無論路徑多新,最終不過是練習「降伏其心」——止——定——靜——安而已。所以我們說,玄鳥書屋在實踐舊教育。

3

也有朋友們會問,玄鳥書屋如何解決與其他教育體系接軌的問題。我們有定力的原因在於這個——如果一個孩子有了專註力,有了自學能力,有了本民族經典誦讀作為根基,有了每日藝術練習的習慣,有了生活教育,去哪裡繼續學習會有問題嗎?

4

溫軟的小原從小被窩裡鑽出來,滿足地嘆口氣:「媽媽,我覺得今天很好。」

小原和媽媽整理了房間。安靜有序中,小原靠在媽媽的胳膊上:「媽媽,今天好好啊。」

媽媽:「你覺得幸福嗎?」

小原:「是的,媽媽。」

去白鷺灣散步。「媽媽,看湖面多美啊。今天真美好啊。」

一絲絲,一點一點的美好小原都會感覺到,並認真地表達出來。

不滿四歲的小人兒用他的感受提醒著媽媽,一個孩子的幸福與詩意就在具體而微的安心之中。對,就是這個安心,無需要過多的鮮新、刺激、富足。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教育之道,無非抵達一個「安」。心安,自然就「得」,就「悟」。

不滿四歲的兒子最感幸福之時從來就不是獲得表揚肯定的時候。在安然之中,閃著智慧光芒的妙語自然顯露。安然才是一個孩子心靈的家園吧。

一個人若能一直與安然心靈家園保持聯繫,他自然就擁有感知幸福的智慧。隨著年歲增長,伊甸園終究要失去,而所謂教育,就是通過一系列的練習想要保持與這個安心立命之所保持聯繫,這就是教育應當竭盡全力去做的。這一系列的練習也即是課程的開發,在開發的時候,萬變不離的宗旨是心安的練習。而不是相反,刺激慾望、虛榮、攀比,讓觀念行動與心的感受隔開。

5

黃昏或清晨的寧靜里,文字在空氣中等待歌唱。

足夠的沉靜里,蓄積的渴望帶來充滿感。

靜里的安帶來了新的思想,行動的力量也隨之出現。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