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走在另類教育的路上

可是自從這幾年我接觸華德福之後,當我觀察這些理念學校時,我特別在意他們的孩子是否有一顆溫暖的心?

作者:林惠娸  時間:2013/07/15

出自:台北市華德福教育推廣協會(博客

一 前言

我有兩個孩子,姊姊小時候是念仁愛路的成長幼兒園,這所成長文教基金會所創辦的幼兒園,著重開放式教學以及角落教學,也是很多人本森小的老師會為自己孩子選擇的學校。接著小學一到三年級就讀貓空山上的公立小學,升四年級的時候申請在家自學,到民生小區參加團體共學,目前將要升五年級。弟弟從三歲就讀華德福幼兒園,今年要上小學,也是申請在家自學,參加正在籌辦中的華德福共學團體。

二 個人求學經驗

為什麼我們會離開體制教育,選擇理念學校? 我可以先談談我個人的求學經驗。我中學六年都在一所以升學為導向的私立學校,在當時,台南鄉下非常盛行這種類似補習班的私立學校,他們會到各小學收集前三名的畢業生,然後國一暑假前開始上課,每天考試打小孩,把成績不合格的小孩打出去,逼他們轉學,然後把我們這些僥倖存活的學生能力編班。然後就開始每天考試的補習班生活。國中畢業時,這個每年有三百名畢業生的學校有一百五十多個學生考上台南一中和台南女中,也就是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學生考上第一志願,這種升學率真的是很吸引家長。可是在當時,這兩所第一志願學校的報到率竟然只有六成,放棄報到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是去念師專,其餘大多數都是回到原來的私立中學繼續讀高中部。我當年是我們學校考上台南女中的最高分,所以學校極力遊說我父母親讓我回原學校讀高中部,尤其我們家住鄉下,交通不便,如果要讀台南女中,我勢必要離家住在親戚家中,不如每天坐校車念私立學校來的方便。

所以,非常無奈,我又回到原來的中學就讀。在那原該青春燦爛的日子裡,每一天我都覺得像被關在籠子里的鳥,我多渴望去看看不一樣的天空,不一樣的花朵,不一樣的草地。無奈美好的歲月只能浪費在那幾本教科書上,反反覆復一遍又一遍的考試。我痛恨考試,曾經生氣的交過白卷,得零分。我後來經常逃學,於是被老師指定當風紀股長;甚至還在大學聯考前一周離家出走兩天。可是困在籠子里的鳥還能怎樣? 為什麼當世界其他地方和我一樣年紀的年輕人,可以自在而深入的追求自己所喜愛的領域與知識時,而我必須浪費生命在無意義的反覆考試與低水平的課堂內容? 難道我只值得這樣的生活嗎? 我多麼渴望有更高質量的教育內容,可是老師卻只是偷懶的念課文、劃重點、發考卷。

老實說,中學那六年真是我人生中最不堪回首的時光,青春歲月被箝制在非常扭曲、異化的學校里。

到了高三下學期,我爸爸看著我的學校成績,不高興的說:「我看你要是能夠考上一所國立大學就不錯了。」我不喜歡這種令人不舒服的話,我決定依照自己的進度認真準備聯考,離開我的鳥籠。上台大之後,我的時代氛圍是解嚴、社運、學運、教改等,也正是台灣體制外學校萌芽成長的時候。因著對生命的熱情,對世界的關懷,我深深受這些批判論述吸引,嚮往更開放民主的政治、社會、與教育環境。

如今,有了孩子後,我更是經常反省自己的教養態度與思考台灣的教育現況。數十年過去,台灣的教育質量提升了多少? 多年來,我們的教育政策經常圍繞在各種入學方式的爭辯上,但我總覺得關鍵問題應該是在提升每個階段每個學校的教育質量。我所關心的不是如何讓我的孩子考上最好的學校,而是如何讓台灣能有更好的教育環境。

三 姊姊的學校經驗

我們家姊姊要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有考慮過汐止人本森小與烏來種籽小學,但後來都因為住校與交通距離的困難而放棄,最後是選擇貓空山上的公立小學校,讀了三年。她的學習狀況都很好,但有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們。她不喜歡那種反覆操練型的功課,她寧可每天寫一篇很長很長的作文,也不要反覆寫圈詞習作等。因為不喜歡,就會拉長作業完成的時間,每天晚上的功課都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

其實,我很反對一個從早上八點上課到下午四點的低年級小學生,回到家之後還必須寫功課,哪一個大人有辦法每天上班八小時後,下班回到家還繼續天天加班呢? 可是我們卻這樣要求孩子!童年的生活不應該只有學校功課,學校功課應該在學校里做完,家裡有家裡該有的生活。我不要學校一直干涉我和我小孩的家庭生活。

當然,我不是反對學校教育對小孩的重要,但是那不應該是生活的唯一重心。我希望小孩放學後,能有自在從容的生活,可以散步、畫畫、看書、玩貓咪、與弟弟自由遊戲,讓身心放鬆,來平衡與消化白天的學習。可是大部分台灣小孩沒有充分的自由時間,可以自由探索與感受自己的興趣與周遭的環境,沒有機會學習安排自己想做的事,只是不斷的接受大人的指令與餵食,甚至沒有時間可以沉澱白天在學校的學習。

而且,小孩忙著寫功課,大人忙著工作或催小孩寫功課,家人之間根本沒有充分時間好好相處。所以,我覺得小學生課業太多已經嚴重影響小孩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

姊姊一直都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到了三年級的時候,老師跟我說她每天都一邊上課一邊畫畫,可是老師並沒有制止她,因為她同時也都有熱烈參與課堂討論。我知道她喜歡畫畫,也聽她抱怨過上課進度太慢的問題,可是每天上課都在畫畫喔?很顯然,課堂的教學無法滿足她的需求。種種原因使我開始考慮轉學,而且這三年的經驗也讓我更確定不再考慮體制內學校。當時種籽與施泰納華德福共學團體都沒有四年級的轉學名額,後來就去民生小區的共學團體。

我想,我個人的求學經驗與思想背景的確深深影響我為孩子所選擇的教育。我總覺得幾乎每一個幼兒園的孩子都是很有創意的,對世界充滿好奇,對生命充滿熱情,可是經過六年體制教育的洗禮之後,我看到的卻經常是面無表情,對生命、對知識無感的中學生。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變成這樣。我為孩子選擇體制外的學校,不是因為擔心小孩無法承受考試之苦,而是認為以考試為導向的填鴨教學,不但無法真正引導孩子領受知識之美,還會傷害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對知識的好奇以及對人生的想像;更遑論以考試為導向的教學會對孩子的生活能力與品德教養有何幫助? 想想台灣有多少孩子原本對生命的熱情都已經被無意義的考試與作業消磨殆盡?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