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教育小學階段的核心之一就是「用藝術滋養孩子的生命力」,而語言是教育、養育中最常用的,它需要成為老師、家長學習和掌握的一門藝術,不光是要有藝術性的語義表達,更需要用藝術的語音和孩子們工作,它會顯著滋養著孩子們的想像力和感受力。
本文由作者授權本站刊發,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撰文:夏偉
首發:言戲無絕(鏈接)
作者簡介
大地學院向我約稿,讓我從我的專業角度對老師和家長們談些什麼。那一瞬間,這個標題就跳入了我的腦海。在大地學院我教授言說這門課程,人們總會問,言說是什麼?和華德福教育有什麼關係?說話誰不會,還需要學嗎?
先講個故事。我師從日本藝術家塔卡先生學習言說與戲劇藝術差不多有六年的光景了,一直在持續不斷地練習。
去年初,塔卡先生在東京舉辦他個人告別舞台的演出,邀請我參演。我參與的節目是塔卡先生用英文,一位日本少女用日文,我用中文合作朗誦一段古希臘悲劇中的獨白片段。為此我在去日本之前,練習準備了很久,自覺是不錯的。演出前有三次綵排,前兩次一切都很順利,可是第三次綵排時,先生突然在我朗誦的中途叫停,對我說「夏偉,有的時候你的朗誦太智性了,尤其是到情緒激動的段落時」。我有些發懵,我的情緒如此飽滿、感覺自己已經和角色融為一體了,怎麼反倒會是太智性了呢?又嘗試了兩次,他仍然說不對,我有點兒手足無措了,幾個小時之後就要演出了,怎麼辦?跟隨先生的指點,我試著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語音而不是語義上,終於他說差不多了,可以了。但那時,我其實並不真的明白他說的智性到底是什麼意思。
今年二月初,我托朋友從美國帶回來了魯道夫·斯坦納的《言說與戲劇》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我個人的公眾號「言戲無絕」中閱讀我的學習筆記)。書中斯坦納給出了很多言說練習,其中的一個練習塔卡先生說是斯坦納所有言說練習中最棒的。於是,我創作了這個練習的中文版,自己開始練了起來。開始的時候,每次練完我都感覺頭髮熱、發漲,有點要暈倒的感覺,我把這種感覺稱為「上頭」。我意識到可能不太對,於是試著調整我發音時的驅動力,去感受從胸口產生言語驅動力。這樣練習了幾天,有一天練完後,我非常激動的發信息給先生,告訴他我現在終於明白他說我的朗誦有時智性是什麼意思了。因為那時我在使用的是我的「智性的想像」,而不是來自內在的「心聲」。通過這段時間的言說練習,我開始意識到思考中的感受、心中的感受、和意志中的感受的不同。當我開始使用「智性的想像」、「思考中的感受」時,我的言語就不再純粹,開始「燒腦」、「上頭」了。先生看了我的消息給了我一個簡短的回復「非常好!」。
斯坦納說「正如音樂作為需要細化到每一個音的藝術一樣,言語也必須要成為能細緻認識到每一個音的藝術」。也就是說「言語」是一門藝術。而現在大部分人卻僅僅將語言視為溝通、表達的工具,市面上的對言語的培訓也僅僅是「演講、溝通的技巧」之類的對語言的文字思想表達方面的訓練。但實際上,言語、語音的內涵遠非如此,斯坦納將它定義為「言語造型藝術」,也就是說,言語是有創造力的,它有形態、色彩、空間、溫度……聖經新約的約翰福音開篇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這裡的「道」指的就是言語,神的言語創造了世界。
華德福教育小學階段的核心之一就是「用藝術滋養孩子的生命力」,而語言是教育、養育中最常用的,它需要成為老師、家長學習和掌握的一門藝術,不光是要有藝術性的語義表達,更需要用藝術的語音和孩子們工作,它會顯著滋養著孩子們的想像力和感受力。幼兒園、小學階段的孩子,在聽「話」的時候,聽的大部分並不是「意思」,而是聲音,他們在感受和學習周圍的聲音。然而,現狀是,孩子周圍的教育者和養育者們對語音的感受力幾乎可以被忽略。
在華德福教育中,故事被大量的使用,因為故事中充滿了精神原型。我也聽過不少老師講故事,用我的話說,大多都像是「催眠曲」,那樣的言語是無法將故事中的圖景和精神力傳達給孩子的,孩子們聽到的僅僅是他們不太能理解的「意思」。在谷生學園裡,孩子們最喜歡聽的是會說評書的楊老師講故事,而且楊老師根本不用為課堂紀律發愁,他講故事時,孩子們會被他那豐富而生動地言語深深地吸引,各個眼睛發亮,聚精會神,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的言語藝術的魅力。孩子在聽被這樣講述的故事時,腦海中會充滿了畫面,整個精神世界通過故事向孩子打開著。會說話就能講故事,但如何用正確的言語方式講出好的故事,這可是一門大學問,甚至是一個專業——「說書人」,需要學習專業的知識和進行大量的練習。
另一種非常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成年人使用智性的想像和孩子工作,這樣也會阻礙孩子想像力自由的發展,因為他們吸收到的更多是成年人的思考,這恰恰是並不該在這個階段帶給孩子的。如果老師用沒有生命力的言語授課,無論課程內容如何精彩,效果卻是事倍功半、大打折扣,孩子們聽到的僅僅是一些智性的「意思」。我給大地研修班的同學上詩歌朗誦課,首先要訓練他們在誦詩時忘掉字句的意思,專註在字音(聲母、韻母、聲調、節奏……)。同學就會問「為什麼要這樣,難道朗誦的時候不是應該首先理解文字的意思,然後在腦海里形成詩人表達的圖景才好嗎?」。我們現代成年人的感官感知能力已經十分退化了,有多少人還會經常去欣賞日升日落、花開花謝、雲捲雲舒、四季變遷?我們那所謂的腦海中想像出的圖景,只不過是通過思考畫出的「簡筆畫」而已。中國有句古話「讀詩百遍,其義自現」,語音本身就有形態、色彩等等,如果我們能夠信任聲音自己的力量,能專註在聲音本身、運用藝術性的言語,精神的力量就能不受我們粗陋的智性思考的阻礙,通過語音直接傳遞給孩子。
請和孩子說「真心話」!什麼是真心話呢?
首先是「心」,也就是感受,用「心聲」和孩子說話,就能與他們「心心相印」。再分享一個小故事,老話說「聽話聽音兒」。我時常會給學院的人智學家馬丁老師翻譯課程,他的思維非常活躍,以前我總要非常費腦筋的跟上他的思路,每次翻譯完感覺都很累。但當我通過言說練習能夠感受到「心聲」時,一個奇妙的現象發生了。當我再次給馬丁老師翻譯課程時,突然發現自己不需要再燒腦地認真聽他說的是什麼了,我的心可以很好的跟隨著他的語言,我的嘴巴自然而然的就翻譯出了他說的話,非常輕鬆,我學會了「用心聽課」。
然後是「真」,真正的、真實的聲音。人們並沒有意識到,日常說話時的聲音,並非自己真正的聲音。當今社會快餐式的巨量信息,不知不覺使人們說話時變得呼吸短促、語速加快、發音模糊,人們被「假話」包圍著。我們需要學習如何用深沉的呼吸、清晰的發音、穩定的節奏來說「真話」。如果你聽到一位真正的言語藝術家吟一首詩、講一個故事或是朗誦一段台詞,你會感到自己被藝術家的聲音和氣息包裹著,像是用聲音做了一次心靈的按摩,這就是「真」話的力量。
好了,說了這麼多,就來一起學習對孩子說「真心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