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对孩子谈“死亡”,以为孩子不懂或受不了。孩子和灵性界还没切分到这么开,孩子懂得灵性界大家“一体”的感觉。“死亡”只是一个过程,孩子不会害怕死亡,因为孩子也从“死亡”而来。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者:陈琪莹
撰文:2016年3月27日
要帮助孩子亲近亲人的死亡,而不是排斥与恐惧。孩子并没有那么“孩子”,孩子只是在现在的状况下仿佛是个孩子而已。而只要是活在地球上的人,在心魂的本质上对“死亡”都有种或多或少的熟悉、接受与理解。
对于“死亡”,孩子也许未必有在认知上的理解,但一定有在心魂上的理解。
可以告诉孩子这位亡故的亲人在很深地沉睡着,虽然在这里永远不会再醒来,但他∕她会重新在另一个地方甦醒,那里也有好多“爱着他/她”或“他/她爱着”的人——朋友与家人……——等待着他/她,当然还有天使(群)。
那个地方,他/她只有类似现在身体的影像,但没有身体/躯壳,所以之前困扰着他/她的病痛都不在了——现在的他/她很轻盈、很自在、很年轻、很健康,会是你见过的他/她最美好的样貌。
他/她会回来看看你们,用着另一种(心魂上的)眼睛,特别是在最后一面。他/她会在空气里,看着你们,也看着曾经的、另一个“他/她”自己;带着满满的感谢,跟你们、也跟他/她死去的自己好好“再见”——如果你们哭得太伤心,他/她也会因为舍不得你们如此为着他/她,而无法好好离开、好好当另一边世界的小孩。
他/她在这个世界上也曾经是小孩,就跟你(孩子)一样;现在他/她选择到另一个世界重新去当可爱的(大)小孩,我们就一起祝福他/她在那个世界好好长大,就像你会在这里好好长大一样。
〔补充说明:这些情节可以透过玩玩偶等家家酒的形式先跑过几次,让孩子熟悉。〕
其实对于亡故的人,当你们想念着他/她的时候,他/她也想念着你们;想念把你们牵系在一起……你们心里装着他/她,他/她心里也装着你们:只要有着对彼此的想念,彼此一定会知道。
他/她会为着心爱的你们,创造出一个充满爱的、光亮的空间,把他/她对你、对大家的爱与想念,用风、用雨、用变换的光影告诉着你们:风中有他∕她对你们的絮语,雨中有他∕她对你们的歌唱,光影中也有他/她对你们怀念与照顾的编织……——他/她并没有离开你们,他/她仍与你们无形地同在。
好好跟他/她说声:“再见!”——你(此指孩子)可以轻轻抚摸着他/她,就像从前一样,在棺盖还没落上的时候——用微笑而不是眼泪……。因为他/她已经启程,进行着一次不带着翅膀的飞行,他∕她会飞向一个充满光与温暖的地方。
不要怕对孩子谈“死亡”,以为孩子不懂或受不了。孩子和灵性界还没切分到这么开,孩子懂得灵性界大家“一体”的感觉。“死亡”只是一个过程,孩子不会害怕死亡,因为孩子也从“死亡”而来。
孩子会对“死亡”恐惧,往往是大人的灌输、教育太成功了!
以平和的心和孩子说(亲人)“死亡”的这件事,不要太情绪化。当你的眼泪是纯净的、平和的,孩子也会感受到深度的平静;而“死亡”给人最深刻的教育,不就是死亡当中的庄严、祥和与平静吗?
教导孩子正视死亡,而不是逃避。
不要怕伤害到孩子而避讳提到亲人的死亡;如果孩子之后是靠着自己发现这样的事实,孩子将无法再信任“大人/成人的‘权威’”,因为连“权威”都对自己隐瞒与撒谎。孩子会感觉当时的自己并没有被家人容纳、接受,因为自己被大人以“保护”之名隐形地排除在外。
“悲伤时,大家一起悲伤;欣喜时,大家一起欣喜。”这才是维系家族情感的基础细节——因为家族真的可以同甘共苦,所以家族是每个人最忠实的后盾。
“死亡”只是一扇门——正如“出生”,是我们进入地球的窄门——“死亡”是我们回到“更广阔的自己”的另一扇门。只要通过任何这样的门槛,我们就同意接受了某部分的死亡:在地球出生,我们同意先让自己在灵性界死亡,换取物质界的出生;在地球死亡,我们也结束了自己物质性的存在,进入灵性上的整合与重生。
人,心魂可以不灭,这是更大的“完整”,也是“永生”的真谛——用祝福而不是悲伤,来看待这个庄严的过程。段落收束在句点,却知道这只是一个段落的完成;句号之后,还有心魂另外的书写,不会就此嘎然而止——因为,人的内在本质,从来就是一种“源源不绝”!
〔原始问题: 最近家中长辈因急重症病逝医院,不知如何和很亲的孙女(两岁半)告知,从入院到过世,时间相当短,小孙女只知阿妈生病,还常常祝福阿妈快好起来,过几天就是告别式了,孩子也会到场,请教老师该如何和孩子说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