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华德福教育师资培训心得(第一篇)

认识「人」是不够的,还要认识其他事物,例如动物、植物等等,和动植物和谐相处将可发挥人的本质。

作者:蔡明萦老师(台湾)

前言

来到德国之前(:2009年),已在台湾听过七次的座谈会、接着通过学校甄选、上了一学期余思静老师的华德福教育学(一)以及余若君老师的华德福艺术与舞蹈教学,有了初浅的概念之后,在六月十八号前往德国进行体验与探究。感谢诸位老师在台湾教授的先备基础,让我在德国听课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做连结,在台湾听到的、感受到的,其实和在德国经历到的不完全相同,毕竟在不同的时空,体会就会不同,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做对照与思考,加深概念的同时也可以厘清问题。

在德国的课程一共有四周,本人将心路历程分为四篇,篇名为适应与冲击理解与沉淀思考与实践成长与回馈,是心路历程也是学习历程。在各篇之下又分为数章,因为每周的课程不太一样,故分章说明当周不同课程的内容或心得。

第一篇:适应与冲击

第一次到德国、第一次用英文上华德福、第一次接触华德福学校老师的老师、第一次被问题追着跑…很多的第一次需要去适应,也需要学习去面对「第一次」所带来的冲击,在这里投注的精神与心力让人忘记暑假是什么东西,也没有时间去思考上课与假期的分别,只是沉浸在课程当中,享受正常的作息,接受适应问题与冲击带来的挑战。

第一章:教室教学

这一堂课的老师是一对慈祥和蔼、英语说得非常流利的夫妇(Mr. & Mrs. Schuberth),在第一天上课时,他们就开宗明义地告诉大家:不能复制华德福教育,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也不一样,需要做转化、在地化的动作,「You cannot copy Waldorf education.」这句话不只在这堂课听到,在之后的课程中,甚至是其他课程中都陆陆续续听到,可见这一个观点的重要性。

我们要学的是精髓,配合我们的文化背景、环境来做转化、发展,而非只是移植。学生并不是产品,华德福的教育理念就是帮助孩子成长以及帮助他们成为他自己;老师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所说的话、做的事都会影响孩子,就像我们常提到的「身教」。要成为一个老师并不容易,华德福教育尊重老师个别的独特性、不同的教学风格,并非大家都要成为怎样的老师,而是帮助老师看见自己、成为自己,找到成为老师的天性。

在华德福教育的场域,可以看到老师及孩子是一同成长的,班级导师带一个班要带八年的时间,文学、数学、形线画、历史等等…要教授许多科目,可以想见其中和学生的互动、知识的交流、身心灵的沟通上是影响深远的,也难怪一个老师需要很长的时间培训出来,知识传授之外,面对孩子的态度、自我心态的调适,都需要时间累积经验,不同阶段的孩子所需的滋养不同,教师如何感知、判断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课题。

老师需了解每一个孩子的背景,并公平对待每个孩子,每周都会有个meeting,级任老师、科任老师(越高年级的科任老师越多)会一起讨论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图像&故事和课程紧密结合,两者均与孩子的关系密切,而两者之间则是环环相扣的,图像可以引导进入习字、发音、甚至是身体韵律等等,孩子需要图像;故事穿梭课程当中(例如时态的教学可以搭配地狱三女神的故事与荷马的奥迪赛史诗),并配合了孩子的不同阶段发展,不同年级听的故事不同,例如一年级是童话、二年级是传说&寓言、三年级是创世纪、四年级是希腊神话、五年级是古老部落的故事、六年级是近代史、七年级是世界人民、八年级是著名人士自传,说故事前要做好准备(设想情境或是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丰富的语言去说故事,叙说故事时不需要特别做任何诠释,也不需要逐字解释,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故事的本身即是文学。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