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关于书写的优美的再次学习与反思 ——再次回应台湾陈琪莹老师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编者注:昨天起床,就收到了陈琪莹老师四千多字的回复文章,让我惊讶于她的写作速度——一切都了然于胸,而只是说出来而已。然后我将文章刊发,也发给文冰老师一份;然后到了晚上,就看到文冰老师说:“今天寒露,爬山去了,回到家才看手机,立即读了陈琪莹老师的回复,立即回复”,也是惊喜,惊喜于这你来我往的思想碰撞,清新明快,更让读者们获益良多。HiWaldorf愿为所有有益的声音提供平台。

前后已有四篇文章刊发,依序如下,供新读者参阅:

  1. 关于华德福教育下,孩子能力是否有明显落后于同(年)级体制内学生的问题(阅读
  2. 字写得优美与否不那么重要么?——兼与陈琪莹老师商榷(阅读
  3. 汉字的书写优美与否,对作为一个中国的孩子,真的不重要吗?——回覆中国成都吴文冰老师【字写得优美与否不那么重要么?——兼与陈琪莹老师商榷】一文(阅读
  4. 关于书写的优美的再次学习与反思 ——再次回应台湾陈琪莹老师并致以诚挚的谢意(阅读

撰文:2016年10月8日
首发:玄鸟书屋(微信公号)

今天非常欣喜读到了台湾陈琪莹老师的长文回复。(有兴趣的请搜索HiWaldorf《汉字的书写优美与否,对作为一个中国的孩子,真的不重要吗?》陈琪莹老师)初读第一遍,在心里哦了一声:“有些地方我原来误读了陈老师呢。嗯,陈老师有些地方也误读了我。语言这东西真是太微妙了。”不过我们也不能因为语言容易会有误解就不探讨了啊,真心诚意探讨,总还是会有所得呢。比如此刻我就从陈老师的回复文章中受益良多,并有了更谨慎的反省。

feng

在陈琪莹老师文章中的收获如下:

1、“书写出的字体\字形反映着人如何看待自己与世界,人在不断地书写中强化出自己面对世界的态度。”——精彩。我还没有从这个角度观想过这个问题。陈琪莹老师的这段话非常深地唤起了我的意识。使得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会因为强调书写而忽略与世界的整体关联。感谢得很。

2、“帮助孩子的写字能自然而然地在时间里慢慢端正、优美起来。”“让孩子成为自己郑重的书写,而不是让潦草的书写成为孩子——孩子会变成自己写下的与画出的,所以对孩子在态度上一定要要求,要求孩子进入事物的态度,却不苛求孩子事物的结果,只要孩子尽了心、尽了力”——击节赞叹。不仅赞叹这个洞察,同时也赞叹表述这个观点的精炼语言。一定是有真切体验之后的感悟。精彩。陈琪莹老师在文章首句已经肯定了汉字书写优美是重要的。我认为在基本观点上,我们是一致的。陈琪莹老师从孩童的个体特性强调了书写前的各种准备的重大意义以及无法优美的孩子需要的帮助是哪些,这些观点之前也有所学习和了解,这次集中重温更感觉到了现实的力量。在这一点上,我的上一篇商榷文章,则主要从十二感官中的语言觉、自我觉、与运动觉来强调协助优美的书写,没有具体阐明是因为我们文章的读者基本上都对此有所了解,所以,我说我家偏大头型的女儿,如果有更大量的运动和游戏,再加之一定时间一定量的练习,字就会优美起来。(这个一定时间一般都在30分钟以内,只求对每个字的认真,不求结果,累了就停。当然这个书写也是在准备好了之后进行的。女儿小鹿子9岁,在教学过程中能观察到她非常享受这个专注认真的书写过程。)

另外,我依然持保留意见的是:

1、在注意了书写准备,在强调认真态度但不苛求结果的前提下,在注意了图景式学习的准备之后,我认为依然需要一定时间,一定量的书写练习才可能抵达优美。这个观察和反思来我的亲身实践和。前年,我给一个七年级的班带三周的“探索与发现——大航海”。孩子们第一次的写作和绘画作品让我惊叹,从低年级升上来的十一二个孩子无一列外地,书写与绘画都闪耀着专注有力的灵魂光泽,即便字体并不优美的孩子。或者说尤其是那个字体不太漂亮的孩子,选择了用仿宋体,那字依然说不上漂亮,但每个字都带着他的灵魂,异常优美。后来他说,每天他都要花两个小时来抄写,我请他,如果太花时间,可以放弃这个字体,随手写,字写得认真就很好。他说:“谢谢。我还是想坚持下去。”我从这些孩子的书写和绘画看到了六年级之前他们的主班老师的心灵力量。很快我意识到在这间教室我已经在和我的前同事一起在和孩子们工作。我甚至在那天晚上在电脑文档里写下了一个文章标题:与同事的心魂合作。后来高年级的老师们备课,看到他们的主课本都赞叹,孩子们做得太漂亮了。我回答说:“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曾杰(他们六年级前的主班老师)多年来扎实的工作。”严格地来说,我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来反省我们的书写教育的。在之前,我在我的班级也是重视认真书写的。无奈收效甚微。之前我一直认为主要是因为我从六年级开始接班,后来大部分孩子都是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的孩子,很多习惯养成很难调整。从这个时候起,我开始反思或许还有更重要的盲区?当曾杰还和我是同事的时候,记得她经常在教研会上强调对孩子们的绘图铺色、书写的要求,以及用了各种办法来协助孩子们理解这个书写要求,她自己也是不断在练字自己的书法和绘画。那时候我有点不以为然,认为她太在意这个“优美认真”的要求了,所以和孩子们的关系多少会有些紧张。我也认为看到和帮助孩子们的灵性才是主要和重要的。但是问题是,她在对孩子们有要求的同时就一定忽略了孩子们的灵性成长了么?当我以为我帮助到了孩子的灵性的时候,当孩子们没有拿出力气克服自己过于随心所欲的习性的时候,我真的帮助到了孩子们的灵性了么?斯坦纳说,精神就在物质之中。物质之中有精神。有一天,在孩子们专注投入优美的工作时间,忽然感动得无以言表,我意识到或许几年来正是我或我们处于偏差的状态,而曾杰才是对的,那几年她一定在一次一次的教研会上感到无比的孤独吧。她是那么较真的人,她当然也有她需要克服的方方面面,但是她意识到了这个偏差,她不能放弃,独自坚持,看起来会有些过分固执,然而,如今,我看到了她教过的这群孩子呈现出来的力量——他们是我所教过的高年级里唯一达到了普遍的书写优美专注,词汇量最大,错别字最少,写作草稿时极少用拼音的。这里其实就是一个意识问题。我对这些7年级的孩子们说,你们太幸运了,在六年级之前遇见了曾杰老师,她留给你们的珍宝要到你们长大后才能意识得到。曾杰老师带给我的领悟,我在深圳小松鼠华德福学校动情地和同仁们分享过。是的,我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反省关于书写的。我开始意识到,在所有的图景式学习,身心准备好之后,书写要达到优美,字词量丰富,能自如写作表达,一定量的书写练习或许是必要的。所以,一读到陈琪莹老师的那句优不优美的话就有点激动了。所以,多少有些误解了陈琪莹老师的整体意思。(其实,一直都在读陈琪莹老师的文章,非常喜欢老师文章中的灵动与穿透力。有些文章还会读好多遍,非常受启发。)

2、还有就是关于教育盲点和误区的问题。可能陈琪莹老师有些误解了我的意思。我不是指的不可以犯错误。在大陆,我们有时候甚至会说华德福教育就是在试错中成长的教育。我指的正是陈琪莹老师表述的“知道犯错只是一个修正生命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举个列子,孩子到了高年级,字词量和书写不认真、且明显普遍偏弱,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我所说的盲点。不是要批评哪个老师做得不好,而是意识到我们现在可以做出怎样的修正,不能一味强调家长们要理解,或者说这个老师已经非常的真诚努力了等等。这是两码事。意识的转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需要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才可能发生。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在传记中讲述了一个关于榴莲的故事来说明意识的转变比努力更重要,否则努力不过是在原地打转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前进。他说,第一买榴莲觉得它像婴儿的大便,多贵买来,最后还是扔了,怎么都吃不下去。后来一次偶然,两个在路边蹲着吃榴莲的人给了他一个榴莲才发现原来榴莲这么好吃。后来去马尔代夫专门为吃榴莲。而我自己也是如此,如果不是有幸走进曾杰老师那个班,被那些孩子的书写绘画冲击,也许到现在我都没有意识到一定量持续坚持的书写练习里的灵性力量。进而,不得不思考中文的学习方法与拼音语言的学习方法是否有差异性,教学方法是不是可能真的该会不同。我有个朋友叫吴梅,她有段时间非常关注东西方学习方法,在阅读她推荐的《学习之道》和《弓与禅》之后,尤其促使我开始反思华德福低年级的教学方法。再举个列子来解释一下我所说的误区或盲点。比如一所华德福学校完全不学中国历史,只上西方历史,我就会认为这是一个需要面对的误区。那么,在这样一所学校工作的同仁,无论多么纯洁、真诚反省地工作着,但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误区或盲点。若果有人指出了这个误区,这个指出并不是就要否定这些同仁们的纯洁真诚和反省能力,不过是希望把路越走越清明的实事求是。综上所述,简言之,其实我提出了一个可能性的问题:如果真的存在东西方不同的学习方法,那么作为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教学法,尤其是低年级的汉语教学法也许真的需要做谨慎考察。(第一次在文章中这么直接地表达这个看法,以前一直有顾虑,会觉得自己像个叛徒。现在觉得也许是我自己太小肚鸡肠了,就索性表达出来吧。)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