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端午又将至,我们也看到各地的华德福学校都在准备丰富多彩的活动。非常感谢彩蝶计划尤其是丁丁将以往搜集整理的端午主题的民间歌曲透过HiWaldorf这个平台分享给社群的家长和老师们,这是一份非常不易的工作,如果大家觉得好,请一定要记得打赏哦:)
两年前,我开始做节日庆典专题梳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有非常多的节日民间歌曲,这些歌曲曲调都产生于那些质朴的与土地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人们,遗憾的是,我只能见到被记录下来的词曲资料,而演唱者多已不在人世了吧。不过,词曲在手,也算是有迹可寻吧,于是从数百首相关的词曲中,选取了几首简短易唱的,请张哲老师将其曲调演奏出来。这些看上去干巴巴的曲谱,经张哲老师一演奏,顿感生动了起来。
今年再做端午专题的整理时,发现电脑里存储着这几首曲子,听来仍觉舒畅,就再做整理,为便于分享,就放到这个平台上,大家根据自己需要自取吧。
也在此,对张哲老师无私的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
1、五月初五 竖笛演奏:张哲
2、龙船诗 竖笛演奏:张哲
3、七只龙船七朵花 竖笛演奏:张哲
4、雁鹅雁鹅扯长 竖笛演奏:张哲
5、凼凼转菊花园 演唱:丁丁
《氹氹转菊花园》是流传在两广汉族地区的儿歌,它原来是一首边唱边玩的游戏歌,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现在几乎没有孩子再玩这样的游戏,而留下来的只有这首歌。因我小时候是在两广交界的山区长大,所以有幸得闻此歌。
氹氹转菊花园
炒米饼糯呀糯米团
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呀
阿妈叫我去睇龙船
我唔去睇我要睇鸡仔
鸡仔大我拎去卖
卖得几多钱卖得几多只呀
我有只风车仔(亻巨)转得好好睇
睇(亻巨)氹氹转呀菊花园
炒米饼糯呀糯米团
五月初五系龙舟节呀
阿妈叫我去睇龙船
我唔去睇我要睇鸡仔
鸡仔大我拎去卖
卖得几多钱卖得几多只呀
我有只风车仔(亻巨)转得好好睇
睇(亻巨)氹氹转呀菊花园
睇(亻巨)氹氹转呀氹氹转又转
氹氹转菊花园,意即转圈子。
炒米饼,糯米团是广东风味小吃。炒米饼是用米磨成粉,装在模具中,烤制成的一种饼子。糯米团有的地方做成切糕、年糕的形状,有的包入咸或甜味的馅。广东常做成圆团形,故称糯米团。
睇,即看。
唔,即不。
“ 氹氹转菊花园,炒米饼糯呀糯米团”这两句都是表示“圆”,而整首歌又是圆形的,歌的结尾和开头是可以衔接的,可以重复不断地唱。
这是一首游戏歌谣,玩法是这样的:
“大伙儿手挽着手,围成一个圆圈,圈子的大小,由人数决定。而圈子之中,站着一个眼蒙黑布的倒霉蛋。这个游戏有点类似“蒙面人”,一样要眼蒙黑布,一样要抓到一个人并确认,方才得到光明和自由。两者的圈子迥然不同,前者是在地 上划一个圆圈,限制参与者的活动范围,后者的圈子则由人员组成。
没有人愿意做一个倒霉蛋,那么就通过抽签之类的办法产生,孩子们认为这样才公平。 虽然是捉迷藏,但被捉拿的人,没有一个躲起来,反而在欢快地唱歌。倒是捉人者双目不能视物,他被迫通过蒙住眼睛的方式,使参与者得到最有效的隐匿。尽管脚步声就在耳畔,歌声也像泉水一样迸溅,但他们仿佛都是隐身人。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手拉着手,一面团团转动,一面放开歌喉唱此歌。
捉人者感到脚步绕着他不停转动,不禁一阵晕眩,而他必须在歌声停止之前,捉住一个人。捉人并不难,只要伸出手去,就会有收获。但最难的是辨认他到底是谁。这个环节跟“蒙面人”是一样的。
捉人者做了一下深呼吸,使自己镇定下来。他伸出手去,先摸了摸对方的头部,马尾巴或麻花辫的是女孩,短头发的通常是男儿。这一招,至少使他确定对方的性别。然后,他又伸出手去摸对方的个头,并跟自己的个头衡量一下,据此判断对方的身高。接着,他又伸出手去,仔细抚摸对方的脸,试图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特征并说出对方的名字。他的脑筋在飞速转动,分析所有的信息并得出结论。这样的分析并非毫无意义,但往往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很难一语中的,而即使猜中了,也多半是瞎蒙。如果他猜中了,那么对方就要站在圈中,他的黑布也就蒙上对方的眼睛,而他随即占据对方留出的空位。孩子们又唱起歌谣,周而复始。
除了圈里那个被蒙住双眼的人,没有谁重视结果。这个游戏的迷人之处在于过程,尤其是那首歌谣给孩子带来一种欢快而温馨的氛围,孩子们反复咏唱,欲罢不能。”(引号内的文字来自黄金明《乡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