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性成熟时, 孩子建构自己的范围才扩及周身,开始有超越自己身体/皮肤边界的能力,开始有余力进入外在世界,也才开始有能力真正去“爱”。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者:陈琪莹
撰文:2016年5月29日
“性”自然而神圣,不须避讳;事实上,“性”也无讳可避。
“性”吸引力存在,却不必一定要发生“性”,这是人在“性”上(可以)的自由。
但“性”却又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彷佛唯一的自由,“性”因此被生活与社会变调。不管如何,“性”绝对不应该被窄化成生活压力或情绪的出口;那样的“性”,也不是健康的“性”、正常的“性”。
不该为任何理由“乱‘性’”,除非你确定那个对象真的是你“‘爱’的唯一”,这样的“性”才带着对自己也对对方的珍重。
“性”是许多主要宗教的大敌,因为“性”与“宗教”同样都会教人沉溺;不同的是,“宗教”的主导权在别人(教宗、牧师、师父或僧侣等),“性”的主导权却可以在自己。因此,“性”对人的吸引远胜于“宗教”,“性”允诺了现代人枯燥生活中可怜的自由。
“性”虽会让人沉迷,但却不必因此避之犹如洪水猛兽。
人之所以会“性”、要“性”,也是要让自己的内在与外在、男性(原则/力量)与女性(原则/力量)能够(有机会)整合在一起。有些人疯狂追求脉轮上的“拙 火/亢达里尼(Kundalini)”经验,他们追求的不是真正神圣的宗教性,而是性欲上极端高潮的感觉,这样的“拙火/亢达里尼”还停留在感官的层次; 有“欲”,就仍“动物性”。
纵于“欲”,并不是一种完整;“欲”之后,能升起“神圣的‘爱’”,才是“性”之后对“欲”的升华。
“性”因为神圣,所以必须慎重,“你”和“你的‘他/她’”会在“性”里经验一种更深的合一:你放开自己也放掉自己,溶入/融入对方,成为更大的存在。
“性”为的是打破(原有、固有的)自己,而不是放任自己陷溺、沉沦。如果你的“性”中,只有自己,没有对方,请你离开“性”,因为你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去“性”的程度。
以纯挚的爱进入“性”、享受“性”、感谢“性”、神圣“性”——谢谢宇宙成全一个那么好的人来教导你、完整你,在男女变化的二元极性里。
※附注:关于孩子“性”的教育~
人的发展、入世是渐进的:换齿之后,孩子才摆脱灵性的作用力(之前孩子的身体多半被灵性力量所直接干涉与建构),开始有了自己内在的建构力量。之后,透过呼吸与血液循环,孩子在肌腱上更深地入世,开始用自己的力量长出肌肉并结合、附着于骨骼。孩子由里而外地“缘成肉身”、由中心而周缘地入世。在性成熟时, 孩子建构自己的范围才扩及周身,开始有超越自己身体/皮肤边界的能力,开始有余力进入外在世界,也才开始有能力真正去“爱”。
性成熟的孩子,才有真正站在世界上的能力;而“性欲”也形成在孩子突破自己,与外在世界开始接触之时。“性欲”是孩子突围出自己、进入世界产生的“攻击性”能量。孩子因性成熟而与世界形成崭新的关系。
〔补充说明:“性欲”在出生之际即与人的本质交缠,只是在沉睡而无邪的状态;直到青少年期被唤醒,才展露出善恶。在孩子与世界建立真实关系的同时,可以带领孩子观察物质世界的律则(如:因果律)来引导、启发孩子对世界的兴趣。〕
青少年性成熟之后,爱的能力开始苏醒,也因此容易将“爱”与“性吸引力”混淆在一起。青少年期很大的教育份量/比重要放在“性”的工作上。如果孩子的关注始终在自己里,始终自私利己,不曾看向外在世界,将来长成后就比较容易纵欲或成为“‘性’的俘虏”,无法摆脱“性”(行为或幻想)的纠缠。然而不幸的是, 现在我们尚智的教育方式,正让孩子因争胜而自私,我们培养着一个隐性的“性变态”社会而不自知。
在教育上运用“博爱”(对自然、世界、宇宙的真实关切)来克服“自私”(“只爱自己”或“只局限在‘两性之间’的爱”),就能让人从对“性”的无度需索中解脱出来。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懂得博爱,“性欲”将在日后蜕变为“对‘权力’的掌控与欲望”或“好色/情色/性欲高亢”——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社会上的“平常”现象,也是我们社会混乱的根源;这是教育上“不懂‘教育’”的结果。
不该让孩子为“性”而“性”,忘记了“性”是跟“自己的挚爱”神圣的连结与分享,不是对每一个可能的异性。
“性”非常神圣,所以不能泛滥:“泛滥”是动物性的“性”,是被低等的星芒体驱策出来的“性”;“忠实”、“单一”是人性的“性”,是被自我体升华之后的“性”。
“性”从来不应该被谴责,因为“性”提供了灵性/灵魂得以进入物质实相的机会。如果宗教谴责“性”、诅咒“性”,那么那些倡议、教导的大师也该是被谴责、 被诅咒的对象,因为他们也是由父母“性”出来的,他们是“性”的产品;但人从来都是被宇宙所祝福的,(人类的)“性”也是。
如果任何的出生都是伟大的、神圣的,“性”就是伟大的、神圣的!现在的人类之所以能承传、演化,其实是靠着“性”。“性”透过父母的喜悦与痛苦(父代某部分的死亡),赋予孩子新生(子代某部分的继承与重生)——“性”光明而正大,所以不能用欲望与行为亵渎。
让孩子懂“性”、知道“性”、爱惜“性”,知道要在“性”中爱惜自己,也爱惜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