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的科学,都必须成为孩子(对世界)的发现,长成/雕凿孩子面对世界的眼睛;所以科学必须成为灵性/心灵之眼──要能心灵,首重想像,先入于感官,再出于/超于感官;也必须以“爱”拥抱所有的看见。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者:陈琪莹
撰文:2024年2月17日
华德福教育中,物理学与化学的带入,是要去唤醒孩子内在-心魂推理、思维的能力:物理与化学是一体/整体,而非拼凑/聚合──事实上,看到物质背后运作的神圣(“推动物质作动的星芒力量-物理”与“让物质生命起来的乙太力量-化学),就是教育必须物理而化学的用心:物理必须超物质,因为物理生命在化学里,而真正的化学超物质;物理于化学,但却化学在(惯行)物理之外,孩子就认识到了生命的晋级。
〔补充说明:世界上最大的奇迹/神迹就是在个人的小宇宙里反映出“『神』的形像/图像”,让个人在自己之内携带所有自己所需要的,完成自己神圣的命运──理化等于是生理学的延伸、外在化。〕
物理学,顾名思义,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物质(层界)核心、本质的科学,让孩子掌握物质原理与特性,让物质能有效为(孩子的)灵性所用。
〔补充说明一:华德福教育并不将孩子带入专门/专业的(学术)领域,而是让学科参与孩子健康发展的过程,借由学科完整孩子的人格。〕
〔补充说明二:教师的内在生命力量必须穿透自己的人格,给出感动并震撼到孩子的教育,让(在学习里的)孩子能够活在教师(的发光)之中。〕
任何的科学,都必须成为孩子(对世界)的发现,长成/雕凿孩子面对世界的眼睛;所以科学必须成为灵性/心灵之眼──要能心灵,首重想像,先入于感官,再出于/超于感官;也必须以“爱”拥抱所有的看见。
〔补充说明:在只看得到的缺点中发掘被忽略的优点,也在只看得到的优点中看到自己被主观的偏颇/被偏颇的主观,开始给出客观的距离,就开始以“爱”拥抱所有的看见。〕
物理学要培养孩子观察自然真实姿态/样貌的能力,所以华德福教育在孩子开始看见世界、开始酝酿思考的时候,进入物理学课程。
物理(学)让孩子真实而客观地连结世界。
(现行主流)科学强烈受到度量衡的局限,完全量化,所以自然现象中的神圣性失落了:科学教导人类控制“自然”,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窄化、等同成了“控制”,因此非常强调“因果关系”,也用因果关系推导出理论与模型;这种(想)对自然过程的全盘掌控/掌握是因为“恐惧”与“害怕”、无法充分信任,(复杂的)现象被简化成观念上的解释,却也因此让人偏离自然的真相──科学把“不客观”当成真正的“客观”(依据),这是科学的偏见与危险。
〔补充说明:华德福的科学教育必须匡正“机械化”的过度简约。〕
在人智学上的以为,物质并不静态,物质是一种动力场域,“形成力量/动力”以“费氏数序/黄金分割数列(Fibonacci Number Series)”展现,且是原始状态的无穷尽更新──物质从不停止自己。
〔补充说明一:也因为物质非常动态而活泼,被每一刻的环境新生,所以无法被静态的理论、公式囊括与解释。〕
〔补充说明二:这样的动力场域建立起了自己(中性)的核心,并将(中性)核心扩展成为自己的乙太(圈/环/气宇),也连带产生了电子现象上的阻抗(作用),形成分裂成两半的环形(像人脑/核桃的左右半球,內里是回路),乙太流出又折返,同感着外在性的宇宙而在核心(区域)反应成震颤/振动,形成一种螺旋性的涡漩图案:乙太外扩时强化而推斥,内返时弱化而收缩、凝集,物质遂由中心(逐渐向外)具体(化)──物质以动力编织出自己,片刻不停。〕
〔补充说明三:物质若要存在就必须爱自己(爱自己的所现/所示)、爱邻近周围/环境(爱自己的所在)、爱宇宙创造一切、赋予自己(能够)存在的初心(爱自己的所是);物质三位一体:在动力场域之中,物质向内类化着之前的自己;向外表现着自己所类化着的;而在中心,确信着自己的与众不同、无可替代──物质信任自己的存在(价值),知道自己的必要,于是允许自己进入对宇宙无偿的贡献与服务;这是一种“(博)爱”。〕
[补充说明四:任何的真空状态(挤压、排除空间到虚无),都会造成存在上(无意识地)颤栗与惶恐,让生命(逐渐)浅薄化、无生命。]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里以抽真空保存什么、利用吸尘器吸取什么的应用也会在无意识中加剧人对存在莫名的恐惧感,开始失去面对生命的勇气。〕
事实上,人智学的物理只有三条定律:
同化(趋向)定律(Law of Assimilation):每个物质个体将自己向周围其他同化,看齐也学习外在。
个别化定律(Law of Individualization):每个物质个体把外在(的优点)内化成自己(的扩展/新生/可能性),突出/凸显自己的独特、个性、宏阔与伟大。
(自我)主导定律(Law of Dominance):每个物质个体在本质上都有不可被凌越、代换的优势,物质主导、决定着自己(的趋向)。
物质没有那么绝对,会因(所处)环境而相对──每个物质都是神性,也都源自灵性;都优雅、智慧,也都具足力量!
所以华德福教育会避免用任何(既成的)理论、模型/模式与公式灌输、引导孩子,反而让孩子从原始的现象开始摸索,练习归纳出自己的看见;物理学并不从理论或模型出发,而是让孩子广泛观察、比较,尤其是对比性(强)的事物。
〔补充说明:自然界的现象当中,一定有超越理论、模型/模式、公式的部份,无法被完整含括,所以在让孩子“共同形成『模式』的雏型”的过程,反而可以给出物理的宽阔。〕
让孩子进入对自然现象的感情,这种情感连结会让孩子在观察时有着真实的洞见:以主观柔化客观,以客观净化主观──华德福的自然科学教育其实非常感官导向,让孩子的感官成为孩子自己的自然科学老师;感官带来的感动与喜悦,尤其能疗愈十二到十四岁之间的孩子,让孩子从“过度蛰居、在意自己的『封闭(性)』”走向“迈向世界未知的『开放、敞朗』”。
〔补充说明一:让心魂感动的元素,就在图像的艺术(性)之中;所以即使硬性如物理学,也必须带着美感呈现。〕
〔补充说明二:华德福的教育从意志与情感着手,而不从思想/头脑:孩子的韵律系统从不疲倦,也不会过劳,不会造成让孩子过度负荷的危险。〕
真正的知识并不来自复制之前(既存)的观念/概念,而在于将自己的感官经验整合成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让心魂“个人化”(地创造)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完整自己也同时完整着宇宙。
孩子必须从经验直接认识世界,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讹传的知识去二手、间接地看待世界:孩子在经验中让自己的存在流向被观察物的元素,在觉知/觉受上观察,也在思想上观察。
〔补充说明:这种存在上的流出能将囚禁在物质中的元素性精灵释放,让孩子的生命轻盈,也降低孩子来世业力上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