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可以不带成见地去看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大人的“教”的过程,其实是让孩子变得被动,而孩子的“玩”却可以让他们变得主动积极。
作者:萧志晖老师(台湾)
绝大部份人们的童年记忆,玩游戏的时光总是最让人记忆深刻,反而对于在学校教了什么却没什么印象。还记得小时候射橡皮筋、玩跳绳、弹弹珠、跳房子、玩红仔标、酒瓶盖、打棒球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传统游戏,却是孩堤时期百玩不厌的东西。不过如果让孩子都在玩而不用上学校,似乎也很难让现代的父母接受。另一个问题是这些传统的游戏似乎已经不在国小的孩子间流传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电子游戏机和在线游戏,几乎占据了儿童的游戏时间以及聊天的话题。这些现代的电子玩具,让现代孩子的处境更加严峻,很多研究指出现代儿童的行为问题和这些现代的电视、计算机的发明有高度的关系,如过动儿、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不良、网络沈迷、被动创造能力下降等等。
因此,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
- 第一, 是游戏的特性和学习的关系;
- 第二, 传统游戏和现代电子游戏的不同是什么。
游戏带给孩子自信与勇气
首先我想要来看看孩童的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我们有可能创造一个游戏般的学习环境吗? 回想我们过去学习经验,老师们太重视教与记忆,而忽视了玩的重要性,大人们甚至是对孩子喜欢玩这件事是有敌意的。不过如果我们可以不带成见地去看孩子内在的心理需求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大人的“教”的过程,其实是让孩子变得被动,而孩子的“玩”却可以让他们变得主动积极。
而游戏可以让孩子得到怎样的能力呢?我们可以来看看孩子们很热中于一个称为 “电力公司”的团体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分甲乙两队,各有一基地, 基本规则就是慢离开已方基地者可以捉先离开对方基地的人。不过当先离开的人再回到已方基地后充电, 就成为后出的人,便可以去捉原先对方追他的人。这个游戏甲乙两队若各只有一个人时,就很像两只斗鱼在界定边界的过程。我们可以观察到参与这个游戏的孩子,会鼓励孩子发挥勇气和胆量的特质,当愈远离己方基地时,就愈危险,随时间和熟练技巧的增加,孩子会愈敢远离已方的基地,若两队各有二人以上,游戏就会逐渐产生多变的游戏模式。在多人玩法时,孩子需要发展出合作和观察的能力。玩这个游戏的两方需实力相当,才会好玩,若实力差太大, 很快的就会有一方不想玩了,因为一定会输的游戏没人会想玩。刚开始的时候,孩子总想和跑得快的小孩子同一队,但他们很快也会发现当能力强的都在同一队,游戏很快便会结束,变得一点也不好玩。随着时间过去,慢慢孩子发现到 不同孩子有不同的能力,比如有些孩子虽然跑得比较慢,但因为身子软可以将双腿伸展成一字形,因此在被对方捉到的时候,可以增加俘虏队伍的长度,来增加被救援的机会,因而也开始大受欢迎。
好游戏的特质
在我的观察中, 好玩的游戏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 第一,规则简单明了, 只要符合规则的变化都是允许的。而且规则可以因环境条件而调整或增加,因而产生进阶的版本或新玩法的可能。
- 第二,需要运用到全身上下的协调,和自我技能的挑战以达到成功(或获胜)的目的。
- 第三,强调合作的模式,需要经由讨论与合作,孩子藉由彼此不同特质的合作,因而提升获胜的机率。
当然老师以教育的观点,希望孩子能发展合作的能力,但大多数的游戏都具有或多或少的竞争性,也正因为竞争性而产生游戏的张力。只要老师适当地导引孩子,不要太在意输赢,这只是游戏,过程有趣才是重点,结果总是有输有赢, 下次努力再玩一次就好。当然,还是常会看到孩子输不起而发脾气,但这不正是游戏可以提供给孩子一次又一次练习和学习的机会吗?
游戏有许多的好处,但并不能全然取代课堂的学习。我比较把两者视为左、右两手间的互相合作关系。因此,我会把游戏的特色,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让学习变得有趣味。比如在主课程的晨圈中,我喜欢进行玩沙包和跳绳的活动,把诗词、韵文、童谣、绕口令, 甚至乘法表带进其中。并将游戏的竞争性,导引为对自我的挑战,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提高。但课后的自由游戏,与课程中的游戏,还是不一样。自由游戏较能让孩子自由地玩和发展。而上课的游戏,比较是在老师规划的目的之中。两者都有其重要性,就如吸与呼的节奏一般,同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