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健康生活讲座:迈向健康养生之道一(上)演讲记录

一个人的健康状态不是自己说的算,他还包括别人看、自己感觉,要学会别人看的自己也感觉得到,自己也感觉得到自己,这是健康的第一步。要先唤醒大家的感觉,觉得自己健不健康,自己先注记下来。

编者注以下文字是2014年02月14演讲人在台湾华德福教育协会举办讲座之文字稿,刊发时仅对部分标点和用字做了修改。

演讲人:吴弘达老师
文章源:理解中医(网址)

我们今天要谈“健康”,在准备上这堂课之前“健康”其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以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学校有教健康教育,而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去定义“健康”呢?

从字背后的意义来看,健康的“健”是有偏旁的,通常最原始的发展,都是从没有偏旁的来了解他是什么意思。

健,是什么意思?一般我们在口语或文化上一般会用“建立”,所以建立是一个过程,通常这“建”是形容有力的样子,以这个字为基础加上不同的偏旁就会有不同的变化。譬如说我们加上金字旁“键”,金属有力的样子,琴键、门把也可以用这个字。肉字旁“腱”,肉有力的样子。牛腱子,牛有力的肌肉。所以加上人字旁“健”,健康的一个要素就是这人要看起来很有力量、朝气蓬勃。这是从外面看进去。有些人看起来朝气蓬勃,但那是人前的表现,等他一个人的时候,整个人就“萎”去了,这叫做外强中干,也不对。

康呢?什么是康?除了健康之外,我们还会说康乐,康到底是什么意思?去查会发现他是形容道路。如果一条笔直的路,我们称为“道路”;如果一条路走到分岔变两条,叫做“歧旁”,误入歧途的歧;如果分三条呢?这比较少用叫做“剧旁”,这都有个旁字。一条路宽宽的叫道;分两条叫做歧旁;分三条叫剧旁;那分四条呢?十字路口。叫做“衢”。通衢大道,不称旁喔,因为他是正的路。如果有条路走一走有五条散出去叫什么?就叫“康”!六条叫“庄”。所以会说康庄大道,就表示四通八达。这路的细分一直分到九条分岔。

所以其实中国在文化上面是非常精致的,不像我们现在什么事都马马虎虎。每个文字背后都有它的定义、都有非常精确地描述、非常的精准,只是我们到后来有个文化的转折,叫新文化运动。小时候我们读到胡适骂中国人是差不多先生,其实是我们后来的人“差不多”了,以前的古人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些文化是在唐、宋之前,到了后来就慢慢随便掉了。这文化的精髓保存在哪里?保存在日本跟韩国。你看日本,他大部份的文化是唐朝平行输出过去的,所以你到日本可以看到很多唐朝那时候的东西,日本人就只是保存着,当然到了后来也是有些变化,你说他是守旧吗?他也不是守旧,他就是保存住那个传统,所以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古代的东西在日本出现。韩国比较是汉朝的东西。

所以康有五条道路,表示你身体的路都很通畅。身体的道路是什么?就是我们讲的经络。如果有看过武侠小说、武侠电影就会听过奇经八脉、打通任督二脉…其实说的就是身体的经络。身体的经络每个人都感觉得到,只是我们不去感觉它而已。

经络就像我们身体的道路一样,像台湾的高速公路有一高、二高就等于是台湾的任督二脉,如果台湾的高速公路突然不能使用,台湾的秩序就会大乱。

康讲的是内在,你的经络气血是要通畅的。这五条是要通到哪里去?是要通到你的五脏,你的五脏:肝、心、脾、肺、肾。这是古人对健康的定义。

也许你觉得还是很抽象,那我们回到自身经验,平常你就能感觉得到的、但是你忽略掉的部分。日常生活实际能感觉到的五件事:吃、喝、拉、撒、睡。

如果这五件事你都没有问题,就表示体内的路非常通畅,有问题的话就是道路不通,道路不通在外显会有些病症、不舒服,有些人表现在情绪上、有些人表现是在肉体上而也有些人士表现在心灵上,这就是属于疾病的范畴。

调查一下:大家自觉自身吃、喝、拉、撒、睡是否有问题?

一个人的健康状态不是自己说的算,他还包括别人看、自己感觉,要学会别人看的自己也感觉得到,自己也感觉得到自己,这是健康的第一步。要先唤醒大家的感觉,觉得自己健不健康,自己先注记下来。

吃:就是你会感觉想吃饭、会感觉吃饱了、会有时间性,如果早上起来七点还没吃饭,会感觉饿。但是这个饿是可以不吃的,如果这个饿是非吃不可,那也不对。有些人很会吃,但只要时间到了你不给他吃,他就会手发抖、开始很焦虑,那个也不对。吃东西要“会有饱足感”,有些人一直吃一直吃,胃都胀起来了,但他自己没有感觉到,等到他知道的时候已经撑得很不舒服了。所以在这进食的过程中,会有饥饿的感觉,吃吃吃,会知道胃像油表一样,知道:“喔!已经吃了七分了,可以了,该停下来了。”而不是说我每次都吃两碗饭就吃两碗饭,也不去管到底饱了没有。

吃的过程,你有没有去感觉吃的这东西滋味到底是什么?酸?甜?苦?辣?还是稀哩呼噜吃进去?这牵扯到:“吃饭不是只有你的身体在吃,不是只有满足你的味蕾、胃,这是与你的精神有关的,你吃这顿饭,有没有把你的灵性吃出来。”

这虽然有点夸张。但,什么叫做有灵性?就是你对什么事都有一个觉知。把饭夹一口起来,感觉这口饭在你嘴巴之外还是在嘴巴之内?吃的时候走到哪里?然后一直走走走……。

这是一种训练。如果有机会去打禅七,或者是去比较庄严的寺庙,他吃饭都是要噤语的。噤语就是要你回归到自心、回归到本性。平常很多时候我们的心都是向外的,吃饭的时候还要跟人聊两句,但是你都没有关照到自己的内心,所以吃起来很没有灵性。吃饭的时候都是在关照自己的身体,夹这一块菜然后放到自己的碗里,然后再吃进去,那个过程你都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那个就是有觉性,身心灵才都是健康的。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