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換齒(約莫九歲半)之前,因為同感,環境就是孩子的內在,孩子吸收著環境,全然地活在環境里;孩子在換齒與性成熟期間,因為反感,會開始區分/切分 自己與環境/外在,讓自己可以錨定於自己之內。這種由「同
關於學習
不敢放掉自己、不敢放掉自己的過去,也是因為你害怕未來的自己,(可能)不再是你所能熟悉、認識的自己; 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6年7月27日 學習必須倒掉自己、倒掉自己的態度與慣性。 不(先)丟掉自己
觀察孩子時需考慮到的三股重要導流
要孩子跟他過去的自己工作,但卻不必完全為著過去的他自己工作;要孩子跟現在的他自己工作,就要讓孩子真實去感動、容忍孩子的嘗試與錯誤;要孩子跟他未來的自己工作,就讓孩子追隨他自己的意志與夢想…… 作者:陳
哭與笑
哭泣是眼睛裡湧出內在的泉水,在痛苦、深刻的絕望中,心魂仍有回到世界之中的渴望,願意重新擁抱地球。哭泣是對心魂的(重新)洗凈。 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6年7月7日 心魂會在笑聲中釋放自己;笑聲中,自
身質/物質四體•之三
當孩子眼神中的無邪不再,就是「低等我」掌控的開始。 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6年6月28日 【自我體(I-Being)】 如果沒有自我體,「人」將無以為「人」。 我們攜帶著物質體、以太體、星芒體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