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溝通是「讀到對方的心」、「讀懂對方的心」,而這需要時間醞釀,更需要彼此付出。如果「溝通」只有「溝」存在,而無法「通」下去、沒有東西願意被「通」,那麼互動就會因此中斷,而讓彼此之間的疙瘩愈來愈大。
歌德觀察法
要認識自然,本身也要成為自然;我們對自然的認識,只是「我們版本」的認識,所以那樣認識到的自然,也某程度呈現著我們自己。 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5年5月27日 自然界的複雜與幽微需要我們內在以「彈
淺談我所知人智學中的社會有機體之三元共構
三元共構,對社會有機體來說,是在文化生活上的自由、權利生活上的平等、經濟生活上的博愛——這雖是人類十八世紀的理想,但到今日卻仍無法落實,這也是我們今日世界面臨的困境。 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5年
上課的態度
如果你忙於筆記著、分析著、忖度著,你就是旁觀者,你用理智區隔、分離出你自己,你不再與課程一體;此時無論你多想深入,你都在課程外面——這樣的課程,頂多只能「附著」於你,無法「深入」「成為『你』」。 作者
我所認識的線畫與形線畫
形線畫能帶領孩子經驗活動底層的特質,這會協助孩子發展並活化內在對「形式」的理解能力。孩子藉由接觸自然界、藝術、人工製品來練習「形式上的表達」,這種簡潔、化約的過程,讓孩子與世界的關係更豐富而真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