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必須深信自己教導的真實,這種確信會讓教學在孩子的心魂上產生力量。教師也必須尊敬孩子心魂的永恆性、豐富性,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教導孩子;高高在上的教導,會很快在孩子的心魂中凋謝。
本文由作者授權本站刊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7年8月14日
人的心魂有著意志生命、情感生命、思想生命三個面向,而教育必須照顧到這三個面向的成熟與學習。
身為教師,當你知道你的教學會深深影響到孩子/未來人類的存在狀態,你就不會怠忽職守、得過且過;你會對自己的給出更謹慎也更有意識。
〔補充說明:事實上,教育的力量比遺傳的力量對人(存在、健康)的影響更大。〕
〔舉例說明:孩子如何組織起自己的肌肉,其實是依賴環境中獲得的溫柔與印象,這些會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呼吸、健康的肺與健康的肌肉。〕
教育是要幫助孩子的心魂克服物質體/肉體的限制,當孩子內在的神性被喚醒,孩子全身的有機作用都會起正向而神奇的變化。
〔補充說明一:孩子的靈性直接作用於物質體/肉體,而且比成人多上許多;孩子的靈性積極而活潑地滲透著整個物質(體),進行捏塑──人終其一生物質體上的有機作用都被孩提時期隱匿的靈性發展影響著。〕
〔補充說明二:孩子的有機作用完全不同於成人:成人的感官存在於物質體的表面,也可以用理智控制感官;孩子卻不然,孩子的感官必須完全屈服於外在,因為孩子徹頭徹尾、整個存在都是感官──孩子是完全的感覺器官。〕
〔舉例說明一:成人的品嘗(局限)在舌頭與牙齦,所以味道平淡到稍縱即逝;但孩子的吃是用全身去品嘗、全身都進入了「吃」,所以(反應)強烈。〕
〔舉例說明二:當陽光照耀著孩子,光不僅在孩子的神經系統上波動,也波動著孩子的呼吸與血液循環──陽光波動成了孩子;但陽光在成人身上,就只進入了眼睛裡,在表面/皮膚/表皮,不那麼容易內在。〕
〔舉例說明三:當我們大聲喝斥孩子,我們不僅喝斥了孩子的心魂,也恫嚇了孩子的身體/物質體,使之無法健康更無法順利成長──我們的喝斥會跟著孩子一輩子到老,是孩子終身難忘、揮之不去的(反)禮物。〕
孩子帶著全副的心魂,盡情吸收環境的一切來成為自己;也因此在教育中,必須讓孩子活在完全的感官中,才有機會真正進階到技術/技巧。
教導(特別是年幼的)孩子,重要的是讓自己成為完全的榜樣。
〔補充說明:孩子在環境中會讓自己成為完全的眼睛,看得比誰都透徹,儘管不那麼意識著──孩子被環境完全印記。〕
〔舉例說明:十二歲左右的孩子會把自己從前身處的環境表現成完全的自己,(環境)急躁還是緩慢、友善還是敵意,(生命)有趣還是無聊、豐富還是單調,都會在孩子的步態與姿勢中展現。〕
換齒之後的孩子心魂狀態也完全轉變:「孩子對環境的全然模仿」轉為「(只)對自然權威的接受與模仿」;孩子進入了有條件的(部份)模仿,不再照單全收──換齒,讓靈性力量從物質(體)(的)建構中(完全)釋放出來,也因此讓靈性與物質開始在體內真正斷裂、分離,孩子的物質體開始偏向性/片面性與硬化;事實上,這一世的疾病通常伴隨著換齒之後,「換齒」是人真正因這一世的自己/為這一世的自己而生病的開始與門檻。
〔補充說明一:是非、善惡的觀念對7-14歲孩子的心智而言一點都不重要,孩子認定的權威(父母或教師)所認為的是非、善惡,就是孩子依憑的是非、善惡;孩子以模仿權威來討好權威、連結權威,進而形成自己未來可能的權威。〕
〔補充說明二:換齒(7歲)之後,孩子心魂中的靈性力量從物質體上/身體的有機作用中撤退,開始自由並棄絕物質;但在青春期(14歲)之後,這股靈性力量又重新渴望與物質體連結,希望能再度瀰漫、滲透與植入,所以青春期之後的身體/肉體充滿著靈-心的特質,反而不再那麼物質;而靈性力量的退與進、出與入、落與起的中間點就在孩子的九歲半,九歲半是孩子真正的危機與轉機,也是教育上最重要的時刻。〕
〔補充說明三:幫助14歲之後的孩子熱愛也關懷世界,能讓靈性力量順利滲入物質體之中並且完整連結,卻不會被物質體的肌肉強烈吸收,造成孩子耽溺於自戀(情結)(過度的自戀也會造成之後無法挽救的自利、自私)。〕
而藝術性的教學可以幫助孩子這樣的斷裂重新連結,讓乙太成為孩子自己的治療。
在這樣的努力與仔細當中,孩子會視你為自然的權威,因為孩子感受到了你、你超乎物質層面的用心……
當孩子真正(願意)尊敬你,這樣虔誠地接受會讓你在孩子的日後創造出某些心魂性的質素,而能質變孩子,讓孩子成長後有著祝福世界的力量,透過自身的特質。
〔補充說明一:這樣的孩子未來將有一種光亮,不在所說的言詞、所做的行動之內,卻在聲音、存在之中,帶著一種能夠化育環境的堅定與溫暖;他們的所在、他們的出現就是世界的祝福──在人的手能將「愛」流向世界之前,必須先雙手扣指緊握,以祈禱之姿,在世界的一切之前謙卑;給出祝福的力量就在之前願意低頭於世界的祝福之下。〕
〔補充說明二:雙手扣指相握,是我願意收斂自己的意識、無意識,太陽、月亮,給出、接受……於一種靜止之中,我統整了自己;交握的手放在胸前,是我以心的真誠、虔敬與覺知,景仰一切。〕
〔補充說明三:我們並不直接教孩子認讀與識字,而是讓孩子覺得文字可以由圖畫中藝術性地升起,那是一種期待、一種驚嘆!彷彿什麼被隱藏的透過這種浮現揭露了,可感,卻又不可說……這樣的等待,會讓孩子真正愛上文字的簡約、文字的力量──讓孩子的全身參與(被)圖畫(浸染)的力量,願意以手(用心)寫出這種看見與創造。當孩子有了完全的書寫力量之後,才能讓孩子進入文字性的閱讀(學習的步調非常重要,前後不可顛倒;基本上八歲之後才開始閱讀,孩子書寫的能力與藝術性才能充分發展)。〕
〔舉例說明一:如果孩子的腳步抬不起來,通常暗示著孩子在換齒之前心魂被注入了不該給予的重量,藝術化之後的課程可以挽救這樣的頹勢,也要讓這樣的孩子多畫畫;如果孩子的腳步過度輕盈、跳躍,要讓這樣的孩子親近音樂,音樂中的秩序能幫孩子在適當的狀態下穩定。〕
〔舉例說明二:「完整(度)」無法給予心魂呼吸與創造的空間,藝術性要的當然也不是鉅細靡遺的完整:華德福教育中不會給孩子輪廓、五官完整的洋娃娃,而是沒有明顯五官與四肢的(可能在一塊破布上點上眼睛,就可以是恰當的玩偶),是因為前者會讓孩子的血液濃重(起來),連帶影響到呼吸,而嚴重干擾了孩子物質體的構成。〕
〔舉例說明三:非常水相的孩子內在比較黑暗、沉鬱,但用暖色激勵反而適得其反;明亮的暖色系會造成這樣的孩子內在的震驚與衝擊,反而更畏縮,藍或藍紫色系能讓這樣的孩子內在和諧與穩定──教育永遠在(講究)細節的細緻照顧里。〕
教育並非死知識的填鴨、硬灌與死背,這樣會造就許多三、四十歲就糖尿病的病人;教育從來不是空間、記憶、能量上的塞滿與佔據,孩子只能從環境中學到他內在本有的,而非任何刻意、外來的。
〔補充說明:教育道德不是讓孩子背誦教條與訓誡(如:弟子規、中華文化道統、靜思語……),而是教師自己的行止示範出內化的道德,也講述一些人物故事/傳記,喚起孩子內在同感與反感,而能自己道德。〕
〔舉例說明:當孩子非常內向,就不要強迫孩子外向;推著內向的孩子硬要外向,孩子不僅無法真正外向,內向的敏銳、纖細也會枯萎──強迫性的教育無法讓孩子(的心魂)長出任何,反而讓孩子提早凋謝;教育是給出孩子內在心魂的真正所需(華德福教育里沒有一定、沒有既成、沒有確切的課程進度,也是同理:因為每一班的孩子都不一樣,即使同齡;而今天的孩子與昨天的不一樣,明天的孩子也將不同於今天,所以教學每天都要調整;而這,需要教師完全的奉獻與無私)。〕
讓孩子靈性上釋出並多餘的力量正確陪伴孩子發展,而不是虛耗在需要汰換的知識與強記之上。
教育從來不是因為小學而必須小學、因為中學而必須中學、因為大學而必須大學、因為博學而必須博學……教育不會因為孩子所在的階段而狹窄;教育看向一生,也指向一生!教育不該讓孩子生病,從頭到腳……
而專門化/專業化的教育,因為片段與專精,給不出孩子應有的完整,反而有所偏廢──分科太細、知識/技術太精,只會讓人分裂自己的完整,遺忘自己其他的可能。
教師要給予孩子的,絕對不是(非常專業的)知識,而是自己的人格與力量!教師唯一要真正給予孩子的,是讓孩子有機會發展自己、成為自己,而且健康、完熟──真正的教育取自內在,而非外來。
〔補充說明:優律思美(一種在視覺上圖像化了的語言)是華德福教育中最低年段到最高年段都會安排的課程,優律思美會讓孩子的心魂校正自己到完全對應著言語的正確狀態(真正的人能以「直立/正直(狀態)」言語出自己的心魂),在完全看得見、舞得出的語言之中;孩子在生活里發展出自己的言語,孩子的心魂在優律思美中發展出自己的言語──孩子的身-心-靈在一種協調、一致之中。真正的教育必須讓心魂活著,而心魂才能教育出真正的孩子自己。〕
〔舉例說明:一般時興的體操、體育是根據物質體而設計,但因為沒有在心魂以上的層次工作,將無法避免之後新陳代謝系統上的疾病(如:風濕症);體操、體育厚實化了物質體的密度,讓心魂更不容易穿透與編織。體操無法防止老年人的骨質脆化,但如果孩子的體育、運動中被心魂的力量浸淫,就能免於年老時的體質鬆脆;而優律思美就是有著心魂力量的體操。〕
真正的園丁,尊重植物內在的時序;真正的教師,尊重孩子內在的萌芽、尊重孩子內在必須為著自己的發展(進程)。
〔補充說明:如果植物要長成完全的自己,就無法被任何裁剪、催促,當植物可以穩穩地、慢慢地由根而莖、而葉、而花、而果實,成就自己完全的生命,這是一幅多美的景象!史代納希望所有的教師與父母,都把這樣美麗、生動的景象收藏在自己心裡,知道孩子終會為自己開展,以最合宜他自己的速度與腳步。而教育,為的就是不要讓孩子的根失去最基礎的生命力。〕
教師必須深信自己教導的真實,這種確信會讓教學在孩子的心魂上產生力量。教師也必須尊敬孩子心魂的永恆性、豐富性,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教導孩子;高高在上的教導,會很快在孩子的心魂中凋謝。
給予孩子經驗事物中深遂的看見,也許孩子當時不明了,但在之後成熟時再度回顧,將是一種對生命的喚醒與啟迪,能強化孩子意志上的動量。
〔補充說明:這種看見,是屬於教師個人生命性的看見,以教師的人格感動孩子;而不是讓孩子默記/記誦許多(祖傳或宗教中)道德性、知識性的教訓/教條,鉗制孩子的個人性,讓孩子成為過時思想的奴隸。〕
在教育中,年長的一代將生命之中的最菁華奉獻給年輕的一代,讓年輕的一代能夠踩在年長的之上,真正向前邁進:人沒有那麼容易完成(自己),但超越(世代)的愛可以幫助這樣的完成。
真正的藝術,是神奇地觸碰與揭開宇宙之謎,那些被表象深深隱匿的部份;而教育,也是揭露生命為何得如此的藝術──(從事)教育是宇宙中真正高貴也真正需要的事,因為教育者必須永遠帶著無私的愛與奉獻的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