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任務是接受孩子氣質「原本所是」的樣子,在氣質上工作。氣質絕非我們的弱點或致命傷,氣質是我們的潛能與機會——接受主導氣質、擁抱主導氣質,我們就擁抱了天賦的禮物。
本文由作者授權本站刊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6年9月9日
地球的(內在)作用力在數字「七」(如:七音、七彩、七個脈輪、人的「七年性」等),但數字「四」卻是地球物質性(外在)的本質(如:東西南北﹤方位﹥、春夏秋冬﹤季節﹥、土水火風﹤元素﹥、和懷孕的「四」十周等),所以「四」是進入物質世界的起點。
土、水、風、火分別代表著自然界的固態、液態、氣態、離子態/輻射態/溫暖態這四種狀態,也分別對應著礦物界(物質體)、植物界(以太體)、動物界(星芒體)和人界(自我體)。
每個人都具有這身質四體,也因此內在都有固態、液態、氣態、離子態/輻射態/溫暖態這四種質性,質性之間會不斷轉換、協調,所以會在不同時間點、不同的身 體狀況下表現出強弱,而這強弱的現象就是個人當時的質氣,而當中最恆常、穩定、最具優勢表現的,就是那個人的主導氣質。
氣質其實是人心魂上的色彩:對成人而言,自我體以血液來表現自己,當自我體強烈影響著人(血液活動主控了人),氣質就成為火相/激動意志型;星芒體以神經 感知來表現自己,當星芒體強烈影響著人(神經活動主控了人),氣質就成為風相/飄忽無常型;以太體以腺體來表現自己,當以太體強烈影響著人(腺體活動主控 了人),氣質就成為水相/溫吞遲緩型;物質體以身體/物質來表達自己,當物質體強烈影響著人(物質主控了人),氣質就成為土相/憂鬱深沉型。
然而,在孩子九歲半(初萌的自我體出來)之前,孩子的火相併非由自我體所造成,孩子的自我體尚未完全入住,反而是星芒體的不穩定,造成火相的表現;孩子的 風相是因為以太體過於流動、無法穩定;當孩子過度「住」在物質體中、過度認同物質體,表現出來的就是水相;當自我意識過早主宰孩子,孩子會成為土相。
〔補充說明:孩子的以太體不像成人般那麼固著於器官或身體上,加上感官上對印象的開放性,容易被環境影響;任何以太體的瓦解或分裂(如:責罵、情緒上的起伏、交通工具速度太快等),都會造成孩子失眠或喪失食慾等等;孩子的以太體是被星芒性地染著的,而物質體又被以太性地染著,所以星芒性是影響孩子氣質的根本。而之前轉世中如果充分享受並運用著生命(自我體的力量出來),那些生命經驗會在這一世的星芒體上誕生出特殊印記或天賦——今世的自我體會成就下一世的星芒體,今世的星芒體會成就下一世的以太體,今世的以太體會成就下一世的物質體,今世的物質體會成就下一世遭遇的環境;「生」這個現象就透過我們的轉世不 斷地「由內而外」——所以若這一世一出生就擁有不健康的身體,就要往回去看上一世的以太狀況,以此類推。〕
氣質攸關人的整體存在狀態,所以是相當內因性的。氣質經過了每個人入胎前的精挑細選,因此氣質幫助每個人的最本質能更切入降生後承繼的環境。所以氣質,某程度上,也是一種靈性上直接的作用力;氣質因此成為靈界與俗世之間的中介、調和者,幫助人在兩者之間平衡。
當乳齒掉光、被恆齒完整替代,孩子就因為阿里曼力量的作用,開始展現了自己個體性上的固體化/密實化——孩子的物質體已經全然脫離了母親的物質體影響、乙太體也脫離了周圍的以太環境,孩子完成了階段性任務:將遺傳的身體轉化為真正自己的身體。恆齒意味著一個全新個體的誕生。十四歲代表著個體性由外在身體延 伸入內在身體,進入精神性、靈性的部分——孩子的轉變內外在兼具,但內在尤甚,此時的氣質也處在內在重新架構的轉折點,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變化。二十一歲,孩子成為自發性個體(開始「成『人』」),願意挑戰、嘗試各種生命(極端)的可能性。當一個人四度「七年」,自我體才能達到熟成與平衡,也因此氣質才 算穩定。當四十二歲之後,任何人都不應再被視為是原生家庭中的一份子,應該已經有創造新生家庭的能力。
〔補充說明:恆齒是一種身體上由內而外的礦物化運動,當恆齒形成,就為「外在性的礦物化」畫下了句點,此時力量會反折入內,開始進入性徵上面的成熟;「恆齒出現」賦予了孩子可以準備繁衍自己的力量,不再是父母的從屬。〕
氣質在年齡上的作用,在截至青春期為止之前的所有孩子,比較風相;年輕人(青少年、成年人)比較火相,中年人比較土相,老年人比較水相——生命前半期,人走著外向型的氣質,生命後半期,人走著內向型的氣質。
每種氣質都有正有反,而氣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調節與轉變,不同氣質都有各自的破壞性:火相氣質的破壞性在於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甚至愚蠢、冥頑、狂熱一 生;風相氣質的破壞性在於輕浮、不負責、遊戲人間,嚴重會到躁鬱不安;水相氣質的破壞性在於距離、冷淡、漠不關心,乃至於對一切獃滯、麻痹、遲鈍,而弱 智、白痴;土相氣質的破壞性在於只在乎自己的苦痛,嚴重的會陷入瘋狂、精神失常/錯亂的狂想與憂鬱之中。
火相的人必須發展出對所有人格成就的敬重,對自己,更對他人;風相的人必須發展出對自己現世人格的愛與親附,讓自己在世間根植、錨定;水相的人要發展出對 他人的關心與興趣,擴展太過熟悉中的自己;土相的人必須發展出對別人命運真摯、真實的「同『情』」與「同『感』」,以流出自己、流向世界來讓自己擺脫對自 己自憐、自哀的重力。
當成人學習到如何「克制」、「教育」自己的主導氣質時,這也表示著以「人為的平衡與節制」取代掉「原始的自發性」。
對於氣質,我們可以如此自問、自省:
- 我被賦予了這樣的氣質,還是我選擇了這樣的氣質?為什麼?為什麼我這樣被賦予?又為什麼我要這樣選擇?
- 氣質幫助了我什麼?又阻礙了我什麼?在氣質中我可以隱藏什麼?規避什麼?為什麼我要如此「氣質」著我自己?
- (我讓)氣質決定了我的命運嗎?
- 我必須透過氣質才能讓我(活得)像自己嗎?我到底是怎樣的我?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主導氣質來表現與挑戰我自己?
不要去壓抑任何人身上的主導氣質,而是去正向地啟發、開展它,讓氣質成為人的優勢,而非劣勢。
從我們擁有的地方出發,而不是從我們缺乏的地方出發——也是讓教育真正能教育到的秘密。
教育的任務是接受孩子氣質「原本所是」的樣子,在氣質上工作。氣質絕非我們的弱點或致命傷,氣質是我們的潛能與機會——接受主導氣質、擁抱主導氣質,我們就擁抱了天賦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