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我們如何了解施泰納的世界經濟(下)

編者注:本文來自台灣人智學研討會之「問心台灣」專題(網站),為便於閱讀,對人名和標點做了調整。

親愛的朋友:

謝謝您持續地支持與關注,本文是我們的好友Ulrich老師在去年(2013年)問心台灣的最後一場演講稿。在本文前半部的演講中,Ulrich老師以土星、太陽、月亮、火星、水星、金星、木星代表了行動的七個社會性歷程,分別指出七大問題:目標為何?如何確認目標?如何發展規則?有無能力達成?如何平衡資源?如何行動?願景為何?在接下來的後半部演講中,Ulrich老師將進一步說明,我們如何創造經濟價值?自然是如何被轉化?竭誠邀請您進入這場關於世界經濟的討論中~~

Ulrich Rosch:我們如何了解施泰納的世界經濟

  • 現象學:歌德研究方法
  • 主講人:Ulrich Rosch
  • 現場口譯:余若君
  • 記錄者:劉倩妏
  • 時間:2013年7月29日(一)
  • 校對與編輯:劉倩妏、吳鳳娟、謝醫旬

這是我們才談過的兩極性。

首先看到我們有人世,這個經濟價值總是創造轉化到人世。舉例來說,我們在土壤當中種下種籽,它就成長出各種的穀類,但到這個階段它還不算是經濟的價值,唯有人把這個穀類進一步帶給消費者,創造循環的過程,它才開始有經濟價值。在經驗生活當中,我們有生產者也有消費者,生產者代表的是轉化被賦予的自然,把我們所被給予的自然狀況,轉化成可以貢獻、可以提供給消費者的這一端,轉化自然、轉化大地、轉化我們這個圓的世界。轉化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有能力將所被給予的自然物,轉化成可以提供給消費者的產品,施泰納稱之為「經濟的靈性部份」。

施泰納在神智學跟神學大綱裡面提到如何去發展這種能力的練習,我們在出生之後就會忘記過去在出生之前的所有事情,我們帶來人世的是一種能力,這些能力是在我們來到人世之前就已經發展出來的能力,我們把靈性世界轉化了之後,再把它帶入人世。有些人必須要非常努力,才有辦法發展出他的能力,有的人則非如此,譬如有些很偉大的音樂家,像莫扎特他在五歲時候,所發展出來不可思議的音樂能力,是我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辦法企及的。

帶著來自靈性世界的這些能力,我們進入了被給予的世界,我們稱之大自然,大地人世,就是被給予的這個世界。在樹上的蘋果,它沒有經濟價值,直到有人把蘋果從樹上摘下來,帶到市場,這時才產生經濟的價值。所以這經濟的價值會服務消費者。施泰納給了一個公式:

N(自然)a(工作)=W(經濟價值)1

施泰納說:「自然透過工作被轉化,這個就是經濟價值的一環」。

IMG_1820

德文只要是名詞,不論在句子的那個地方,第一個字一定會是大寫,動詞都是用小寫字母開始。施泰納說:「自然、工作會產生第一個價值」,所以德文的「工作」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名詞。德文跟英文不一樣的地方是,它會把名詞第一個字母大寫,動詞第一個字母是小寫。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