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成為教師的準備

我們的任務並不是像通常看起來的那樣為了讓孩子成為我們的社會框架中最合適的經濟單位而給他們灌輸那些預先決定了的信息。我們的任務是支持每個孩子的個體精神,發展其個性,而不是用傳統束縛他們的心靈。

本文由HiWaldorf翻譯、首發,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作者:羅賓•巴克斯博士[1]
譯者:韓萌萌

作者簡介:

羅賓•巴克斯學習的是土木工程,探索了由地震造成的消弱作用以及土壤液化,為其博士學位打下了基礎。在與其妻子黛安娜在愛默 生學院學習兩年後,在走上八年主班老師的旅程前,他轉向在英國的Wynstones(四年)和紐西蘭的Taikura(八年)高中教授科學,期間養育了四 個孩子。這個經歷在他接管在Taruna學院的魯道夫•施泰納教育項目主管十七年時更加鞏固了。他退休後作為一名華德福教育顧問經常去往亞洲和美洲,舉辦 教室準備討論會,觀察並指導教師。


一種職業

許多人被吸引或被召喚到了「教師」這個職業中來,可能還把它視為重要性僅次於做父母的一項任務。有些人回憶起在學校和童年時期的快樂時光都會感到溫暖,並想在教師這個領域有所貢獻。還有一些人回憶起在學校經歷是不愉快的,他們希望為自己以及後代來恢復平衡。

另一部分人有的已經為人父母,看到並支持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經歷,他們感覺離這個任務很近。雖然不是每個開始接受培訓的人都加入到了教師這個隊伍中,但是所有人在這一路上都學到了很多對他們自己很有益的東西。那麼成為一位教師要涉及到什麼?在下面我將會為大家描述在我看來成為一位華德福學校老師意味著什麼。

老師的角色是什麼?

孩子可能會滿懷期望或睜著充滿疑慮的雙眼接觸他人生的第一位老師,這是他離開家庭具有重大意義的第一步。在溫馨安全的環境里,帶著對這些成長中的人的尊敬,老師會用她的關愛接受每一個學生。魯道夫•施泰納用簡短的語言描述:

懷著崇敬接納孩子,

帶著愛去教育他們,

護送他們踏上自由的旅程。[2]

我們的任務並不是像通常看起來的那樣為了讓孩子成為我們的社會框架中最合適的經濟單位而給他們灌輸那些預先決定了的信息。我們的任務是支持每個孩子的個體精神,發展其個性,而不是用傳統束縛他們的心靈。

華德福教育的社會目標

魯道夫•施泰納表明他創辦的教育對於我們整個時代具有更深層的社會目標。[3]

在家裡,在幼兒園階段,七歲前的孩子處於成人的愛護下,成人們努力做到自己的每一個行為都值得孩子們模仿。他們努力地給孩子創建一個溫馨而健全的環境,孩子們也許會參與到類似準備食物、烘焙、濕水彩、繪畫、圓圈遊戲以及打掃整理等適當的活動。孩子不是被教,而是「吸收」周圍發生的事。孩子們的想像力是被各種各樣的故事,特別是簡單的童話故事,並且通過「自由」的創造性玩耍激發出來的。在這裡,「玩耍」是一種工作——將頭腦中的圖景帶入到「現實」中。

幼兒園教師的態度引導孩子對世間萬事萬物都充滿崇敬之情,體驗到世界是美好的(是神的)。崇敬和自由玩耍的童年經歷在今後的人生中轉化為對於每一個個體精神自由的虔誠尊敬,這正是成人社會裡獨立的文化生活的基礎。

在小學階段,老師不是抽象地而是通過圖像式描述、故事和藝術活動走進思考,在孩子心中發展出對美和公平公正的感覺。故事可以取自於所有文化和各個大洲:童話、寓言、傳奇、神話、聖經等,只要是適齡的。關於動力,培養的是來自於自己和他人的參與和成就所帶來的愉悅,而不是通過競爭和考試獲得的個人野心(自我中心)。

而關於紀律,讓個人行為的後果產生圖景化的理解, 對於傷害他人的感情感到懊悔,產生改進的願望,使用這樣的溫和指而不是通過更加強力的恫嚇、歧視、諷刺或負面的比較。比如,如果發生了戲弄別人的事情,可以講一個描繪出相似情景的故事,在故事裡,受害者的感受被生動地描繪出來,並且完成了一個療愈的過程。這不是一種權威的強加的「速效對策」而是一個更長期的發展過程。這樣一個過程可以幫助做壞事的孩子發展出更好的社交技巧。這種在人際關係中對尊嚴的保護為培養人類靈魂的平等感打下了基礎,而這正是成人社會中健康的權利生活的基礎。

第二階段也就是中學階段,學生繼續學習各門學科,在學術、藝術和實際活動中尋求平衡。現在的重點是追求真理,真正的知識——關於自己和世界的知識。從對世界的真正需要以及對個人能力的了解生髮了職業的召喚和對人類自由、平等和社區理想的熱愛。當我們的工作(生產)的關注點是兄弟姐妹般滿足他人的需要而不是滿足自己時, 成人社會中就會發展出一種有同情心的世界經濟。

魯道夫•施泰納教育範式就是用這種方式支持著自由、平等、友愛的不斷更新的社會理想。

不同年齡孩子的教師

隨著孩子成長經歷不同的年齡和發展階段,一個好的或者說有效能的老師需要具備相當不同的特徵。

對於七歲前的幼兒(沒有換牙前)來說,他們的內在器官仍然在發展和成熟過程中。這時的孩子就象一個吸收著「環境」發生的一切的感覺器官。所以從事幼教工作的人需要成為一個典範,一個在思想、語言、行動以及道德正直方面的榜樣: 一個孩子可以自由地全身心地模仿的人。

對於處在小學期間青春期之前的孩子來說,老師需要成為一個領導者,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充滿激情的嚮導,指導孩子什麼是美的和公正的;要成為一個孩子能夠信任和追隨,為之驕傲、尊敬和崇拜的人。教室權威的基礎就是他們自己生命經驗的升華。

中學的孩子在發展他們的智力以及權衡論據和進行判斷的能力。對於這些孩子,老師需要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狂熱者,對世界上所有有待發現的事物感到興奮,準備好不帶任何成見地探索、調查和實驗,他要成為一個尋求真理的思考者,一個踐行諾言的人:一個對年輕人來說鼓舞人心的行為典範。

此外,在一個不斷變化的平衡之中,對於較小的孩子老師一方面要像慈母一樣培育孩子,把孩子緊緊地安全地抱著,肯定並接受孩子。另一方面,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老師需要向外看,象慈父一樣,讓年輕人面對並進入家庭以外的世界,對他們提出挑戰,向他們提出要求,發展他們的自律。

教師的內心生活

孩子對外在世界的邁步反映了老師對內在世界的探索,對內心紀律和洞見的努力,對他或她照顧的孩子們每天的精神、心靈和身體需要的洞察。每晚臨睡前,老師們會開放地「想像」他們的孩子,詢問每個人的情況和需要的挑戰,並通過探索可能的解決方法來做好準備。第二天早上醒來時,他們會傾聽或與他們心中升起的任何答案保持一致,把這些答案作為對其行動的確認或指引。

我回憶一個掙扎著掌握一個數學概念的學生,我也在探索無數的可能性試圖尋找一個解決辦法。有天早晨,我想像她自己在一種「動手做」的過程中自己探索這個概念。因此,我想到了一個辦法讓我們倆都用手和肢體活動喚醒思考,我們兩個都很享受。

這個老師想像孩子的常規活動形成了正如魯道夫•施泰納所描述的老師、孩子和他們的守護天使之間無形的連接。魯道夫•施泰納認為這種超感覺的連接是真正的人類教育的基礎。這些是精神方面的,是任何(對真實的孩子沒有意識)電腦或視聽模塊都無法匹敵的!

做好成為教師的準備

剛開始,這樣一位老師的圖景就像遙遠的星星一樣遙不可及,但重要的是這個努力的過程,這個旅程,而不是最終的目的地。

對於那些即將投身於教師行業的人來說,「了解自己,了解世界」這句話就象對古希臘神秘學中心的修道士一樣真實。它對華德福老師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一種通過內心的練習以及藝術獲得關於自我的知識的努力,通過一種轉變後的人生的體驗獲得的關於世界的知識。

自我了解

為了訓練人的思考、感覺和意志,魯道夫•施泰納提出了六個基本練習[4],這對教師的心靈健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簡而言之,就是清晰的思考;積極的行動;平靜;積極的心態或對批評的免疫力;思想開放;感恩或和諧。

在藝術中工作,尤其是塑形、繪畫、音樂、語言(詩歌和戲劇)和音語舞,老師能夠發展出想像力,在這些相遇中慢慢了解她自己及其氣質類型的不同方面。當然,她也獲得在課堂中教授這些科目必需的一些技巧。

魯道夫•施泰納對於人類的組成以及成長中孩子的發展階段的洞見提升了我們的觀察和意識。開始很難認出一個人所教的孩子發生了什麼,並相應地做出調整和平衡。 教師需要發展並鍛煉觀察技能。孩子的發展階段是他們在其教育中需要什麼的一個主要指引。老師的觀察和反思展示了每個孩子的個體需求圖景。

了解其他老師如何滿足這些需要並學會運用創造性的課程解決辦法是有用的。最終,老師會成為他們自己的解決辦法的「作者」。他們學會感知、理解,回答孩子的問題並滿足他的需要。這樣的老師會成為孩子們心中真正的「權威」,這是孩子們自己授與並認可的權威。這種權威與靠一個外界的力量壓迫或強加的的權威是毫無關係的。

老師就像一個樂隊的領頭人。他必須意識到他自己的氣質類型,然後調整自己的氣質以適合音樂、工作的一天、主題以及孩子們。在為第一批華德福老師[5]舉行的培訓課程結束的時候,魯道夫•施泰納提出了以下具有挑戰性的訓誡:

  • 老師必須從整體到細節都充滿創造力。
  • 老師必須對世界和人性的方方面面感興趣。
  • 老師必須永遠不向虛假妥協。
  • 老師必須永遠不迂腐或乏味。

對世界的了解

老師帶給孩子的禮物是人生以及世界體驗。孩子們只從他們本身仍然是學習者的老師身上學習。在旅程中接受教育以及解決人生問題所付出的掙扎和努力都是很重要的。這個旅程的成果會和孩子們分享,它們最具有教育價值。

例如,在歷史課以及視覺藝術、文學、音樂和建築史中,跟隨人類意識的進化,我們可以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事件有所了解,對相互交織的人類命運有所了解,或許也可以對塑造未來的力量也有一點了解。人們在自傳文學中分享歷史就是我們時代的一個標誌。

地理課上我們會涉及到活生生的存在以及地球的自然力量以及大地、海洋和大氣,這形成了我們地球生活的外部環境和條件。

在科學課上,好奇的感覺以及對我們周圍世界的觀察藝術得到了培養,還有,通過解釋,做出判斷和形成清晰概念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在數學課上我們學習邏輯思考以及非感官的思考——自然科學和精神科學的紐帶。

我們需要知道哪些課程以及我們對待它們的方式能夠幫助孩子吸入並集中精力,哪些能夠幫助孩子呼出、放鬆並進入想像的世界。我們需要認識到什麼時候每一種課程在一天的韻律中故事必要的,可以為孩子們帶來健康和平衡。[6]

大家不妨考慮下從事這個偉大而精彩的職業吧!

全文註解列表:

  1. 紐西蘭霍克斯灣北哈維諾魯道夫•施泰納教育塔努那學院文憑項目名譽退休主管,國際華德福教育顧問,在2010年訪問過台灣,中國大陸和美國。
  2. 引用於Roberto Trostli(1998年)的《學習的韻律》,施泰納圖書,ISBN 0880104511,第14頁。
  3. 魯道夫•施泰納(1997年)《社會變革力量的教育》,第六講,多那赫,1919年8月9日到17日,http://steinerbooks.org /research/archive/education_as_a_force_for_social_change/
  4. 《高等世界及其成就的知識》。EAN 978-1564597359。
  5. 《人類經驗的基礎》(《人學》);從1919年8月20日到9月6日。為斯圖爾特華德福學校的第一批老師所做的《給教師的實際課程》和《與教師的討論》。
  6. 參見魯道夫•施泰納(2007年)「教學中的平衡」,施泰納圖書出版社。ISBN: 9780880105514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