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我實踐十年的華德福教育 民間教育自救的一種積極嘗試

「我認為華德福學校與公立學校的最大區別是:華德福學校從未打出「因材施教,尊重個性」的橫幅掛在學校里,卻的確在這樣做;公立學校則是打出「因材施教,尊重個性」的橫幅掛在學校里,卻很少這樣做。」

原載:《南方周末》(2015年7月30日

研究和尊重孩童身心靈發展規律,給出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徵,尊重個體,努力因材施教,這是華德福教育最大的特點。

很多朋友愛問我,華德福和公立教育有什麼不同?我覺得,實踐層面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立足於孩子的發展,而不是應試。從理論層面來說,它把孩童發展階段和重點說得比較清楚,富有操作性。

華德福教育:理念和特色

演講時,我常常半開玩笑地對朋友們說,「現在談論中國教育,處處怨聲載道,人人口誅筆伐,個個痛心疾首,中國教育真是比煤球還黑,比什麼球還臭。隨便撿起一個石頭,亂扔一下,必然打中中國教育,上自領導,下至百姓,沒人敢吭聲!」

玩笑歸玩笑,中國教育確實到了必須轉變的時候。大批孩子出國,大把錢交給了別人,沒理由認為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更不用說還有極多心理出狀況的孩子,或回答關於大師級人才培養的「錢學森之問」。

事情是明明白白在那裡,但又怎麼樣呢?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紮實實。不過,有希望的是,也有許多家長幡然覺醒,家長自己租地建房,自己或一群人一起做老師,同時,學習有特色的國際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開展教育自救。而這個過程中,有一個教育,因其全人理念與大可實施的方法,被眾多家長所接納,成為從草根而起的教育行動的一個代表。

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1919年從德國斯圖加特開始,走過近百年歷史,它是除各國主流教育外,全球非宗教教育的最大一支教育。它的開創人是奧地利哲學家、教育家、藝術家、歌德專家魯道夫·施泰納(Rudolf Steiner),實際上他的才能遠不僅此,他被《財富》雜誌主編達文波特稱為與達芬奇同樣的天才和全才。他創立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就是對人類智慧和人認知之路的精彩探求。而華德福教育是他天才世界觀的一個縮影,核心在於對人的發展階段的破譯,並由此給出各階段發展重點和實施辦法。施泰納明確說的是,他所倡導的教育是屬於未來的。所以是在面向未來的基礎上看孩子,看過去的文明,過去的教育。

他認為人是由物質身體、生命力身體、情感身體,以及自我所組成。0-7歲,直到換牙,主要在身體發展與生命力葆有上做文章。他認為這個階段強調認知是具有危害性的,孩子此時起作用的是意願和意志,是手的工作,這個「手」指四肢;7-14歲的主發展是感受與情感,是心的工作;14-21歲是認知能力的急速發展,是頭的工作。

所以,也可以把華德福教育歸結為3H教育,Head,Heart,Hand,頭、心、手的教育。絕妙之處是既有階段性,又整體發展。而意識的發展,是一條主線。即從孩童意識的無意識沉睡狀態,到下意識的做夢狀態,到清醒的意識狀態。更妙的是,這些狀態之間,意志、情感、思考之間,它們有何關聯,又如何關聯到教育教學中去。

比如一些「著名」的華德福之問:華德福幼兒園不教讀、寫、算,不是會輸在起跑線?華德福低年級早上唱唱跳跳,幾乎在玩啊!華德福做那麼多手工、木工幹什麼,又不是培養裁縫、木匠?

要回答這些,就需要從上面提到的孩子的構成、機制、不同階段的心理動因出發去理解。

幼兒園不教讀、寫、算(準確說是不「正式」教),低年級唱唱跳跳,是因為孩子理解的方式是意志性和感受型,並且這種動作性和感受型可以為思考打基礎,這樣學習更深入,更有後勁。手工、木工則可以培養很多現代人所缺乏的意志,也是一種知識學習,所謂「心靈手巧」、「手巧心靈」。

總的來說,華德福教育認為,幼兒階段,是意願與意志為主要推動。這個階段孩子以想像力和意志力為認識世界的載體,老師是教母,孩子的學習需要模仿和重複;小學階段,孩子以感受與情感力為主要作用力,周遭世界,知識世界充滿無數的好奇和秘密。老師是藝術家,孩子的學習需要是權威和典範;高中階段,思考與思維力為主導,老師是專家,學生學習方式是專業與研究。

研究和尊重孩童身心靈發展規律,給出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徵,尊重個體,努力因材施教,這是華德福教育最大的特點。

華德福課程要點

華德福教育眼中有的只是人。在近百年的華德福國際大綱中,開宗明義提到三個教育目標:培養健康的人;激發孩童內在潛能;培養社會技能。後兩者不難理解,培養健康人的概念受到重視,是因為施泰納認為現代教育,把孩童的身、心、靈搞混亂了,出現大量時代病、社會病,他認為教育是一種最好的療愈手段。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整體性、強調節律、藝術化教學是三大實施要素。

華德福教育是把教育作為整體的方法來呈現的。什麼意思?學生所學內容是相關聯的,並且以主課板塊的形式展開,而不是語文歸語文,數學歸數學。

我給三年級上重量,講《曹沖稱象》的故事,畫這個圖景,帶出平衡、稱重,把語文、數學、物理聯繫在一起。而長度、重量、時間、錢幣等,是一個「板塊」——我們叫的板塊教學,即在三到四周里,在早上2個小時左右時間中,調動相關形式,圍繞一個主課反覆攻打,強化學習。

節律,節奏和韻律。有每日的節律,我們稱為「地球的節律」。是因為地球自轉是一天。早上兩小時主課是這個節律中最大特點,此外,語言類會放在主課後,下午是一些藝術和動手的課程。

第二個是行星的節律,一周的節律。周課表中周初和周末尾會有緩急的不同考量。

月亮的節律就是月曆,這個很重要,主課板塊就依據這個。

年的節律。華德福學校師生、家長的節慶就依據這個節律。孩子們也期待節慶的烽火點燃年輪中的高潮。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