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和我的學生們以及為他們畫了幾年後, 我開始對我們為什麼要畫黑板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故事以及與之相伴的藝術作品在學生們心裡深深紮根下來,以至於都可以感受到教室的脈搏。學生們在走進教室時忍不住看看黑板上有什麼變化。
本文由HiWaldorf翻譯、首發,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專題:華德福教室的黑板畫系列
譯者:韓萌萌
為什麼?
我從來就不明白我們為什麼要在華德福教室里畫黑板畫。像很多人一樣,我看到黑板畫是第一次參觀一個華德福教室時。在那裡,房間前面美麗的粉筆畫明顯使教室氛圍變得平靜。你不會把華德福教室和其他教室弄錯。實際上,不管你走到世界哪個地方,你都會發現華德福教室明顯地給人一種「家」的感覺。
當我成為一名老師,我也跟隨了這一套。然而,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我為班級所畫的第一幅黑板畫。我為二年級挑選了聖•邁克爾作為開學第一天的故事。我從來沒有上過藝術課,從來沒有畫過畫,我拿過的僅有一支粉筆是我和自己的孩子玩耍時在人行道上畫畫的粗壯粉筆。至少可以這麼說,我被嚇得不知所措。一個極妙的比喻是「這就是邁克爾的姿勢」。她堅定地站在大地上,一隻胳膊升向天空,另一隻胳膊指向大地。好吧,就是這麼簡單。但是,實際上,在這種簡單中,這個姿勢就是在黑板上畫畫的姿勢的關鍵。
我開始畫畫,第一次用一種天堂藍和發光的金黃色作為背景。我們的英雄邁克爾從雲端出來,殺死了龍,並且從天堂里被放逐。我不能相信我做這個是收錢的。不僅如此,當某些事看起來不對時,我只是重新畫一遍,錯誤就消失了。通過練習以及與美好的故事工作,更別說與那些高興的學生們工作,畫畫變得越來越不那麼嚇人了。
這樣和我的學生們以及為他們畫了幾年後, 我開始對我們為什麼要畫黑板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故事以及與之相伴的藝術作品在學生們心裡深深紮根下來,以至於都可以感受到教室的脈搏。學生們在走進教室時忍不住看看黑板上有什麼變化。我仍然有很多東西要學,我也會繼續在答案到來時對它們敞開,但是我的渴望是激勵華德福老師們享受我們給在自己照顧和指導下的學生帶去的這份禮物。
故事優先……
首先,在講故事中產生了第一個圖像。在這裡,孩子生活在他們的想像中,為他們自己創造出一幅有著細節和感情的畫面。通過演講的藝術,老師首先把適合年齡的故事灌輸在兒童的想像力中,這些故事有助於在兒童的頭心手上發揮培育全人的作用。然後,通過藝術性活動以及其後的回顧,孩子被允許又一次活在故事裡,然後在故事的基礎上鍛造出感情,這些感情允許他們與課程內容產生一種真正的連結。Rawson和Masters(2000年)解釋了這種釋放的重要性:
施泰納教育的其中一個主要目標是教育出在思考、感情和意志(也就是頭心手)上全面發展的人類。把所有東西變成圖景——意味著物質不應該被概念所定義,而應該被生動地描述出來——一座噴泉,一條河,一處懸崖,一棵樹,一朵花,一顆北極星,或者甚至是重力的物理法則和化學原則。普通的日常生活可以用有意義的圖像和圖景描述出來。老師必須對他或她呈現給孩子心靈的圖景充滿內在的自信和溫暖感。他們(孩子們)可以從心對心而非頭對頭的課程中為他們的整個生命汲取到力量。(第12頁)
老師會給學生提供一些例子來表達,並允許他們用故事向他們傳達出來的細節來修飾他們的作業。在這個工作中,老師被賦予了一種天賦就是對這個孩子的靈性存在具有洞見,並且成為培養這個心靈進一步發展的一部分。老師給學生舉出例子,鼓勵想像力和藝術性的自由,學生反過來會開始擁有被表達的物質並且把它變成自己的 ,深深地留在記憶中。施泰納(2000年)[編者註:此處年份應為引用信息源出版年份,下同]說道:
通過藝術兒童更接受教學中的權威性。最終,我們可以用藝術化的方式在兒童生命中的這個階段完成在這個意義上來說的最大成就。他們會毫不費力地發現我們希望與他們溝通的方式並且通過畫畫或者甚至是繪畫最為高興地把它表達出來。但是,我們應該確保他們避免只是在模仿工作。(第9頁)
課程在早期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的,在後期仍然被編織進事實信息中,通過課程學生開始與他們所居住的世界產生強有力的聯繫。兒童聯盟(編者註:國際守護童年聯盟-網站)的網上使命陳述是這樣開頭的,他們「為了兒童本身以及一個更為民主和在生態上負責任的未來而行動」。這個宣言也包含了聯盟「促進支持兒童健康發展,對學習的熱愛以及在生活中保持喜樂的政策和實踐。」今天的世界需要能夠認識並理解他們所居住的世界,對文化差異保持開放並且能夠面臨成年生活中的挑戰找到解決辦法的居民。在附錄中芬瑟(1994年)又加入了一篇由兒童聯盟的Joan Almon所寫的題為「為創造性思考而教育 :華德福方式」的文章支持此觀點:
華德福小學老師的任務之一就是用一種激發學生想像力和情感的方式來傳授大綱,這創造了一種情境,他們可以在其中體驗同感和反感,喜悅和悲傷,憤怒和平靜以及更多的東西。「她繼續說道:通過神話學,偉大的故事和激動人心的自傳,兒童自己的道德衝動被喚醒,一種理想主義開始在他們之中生長,並將在他們成年時開花。(第231頁)
魯道夫•施泰納(1997年)堅定地相信通過藝術化教育,兒童會發展成非常具有道德感的人類,他們能衝擊我們所居住的如此需要社會革新的世界。幾乎一百年前他就意識到世界拋棄了這種方式,教育系統需要改革。這個理想在華德福教育遍布全球時變得越來越現實。他說到兒童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小學八年級時說:
在這第二個階段我們不再對僅僅從我們的環境中被動地接受萬物、允許它在我們之中發生物理震動而負有義務;相反的,我們把它創造性地轉化為圖景。兒童以一種創造性、藝術化的方式需求萬物。遇到兒童的老師和教育者必須從一個藝術家的角度來呈現萬物。我們當代的文化要求老師這樣,這是必須匯入教育藝術中的;在這點上,成長中的人類及其教育者的互動必須以藝術形式進行。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像教師一樣面臨巨大的障礙。我們周圍的文明和文化已經達到了一個點,就是它們只面向智力,而不是藝術本質。」(第29頁)。我們念頭中關於自然的不管什麼東西都必須乘上藝術化靈感的翅膀並轉變成圖景。它們必須在兒童的心靈中起飛。(第30頁)
儘管施泰納很少提到黑板畫,但是他對要在每一節課程中灌輸藝術性元素和美感,供孩子在他們的感覺生活中咀嚼確實說了很多。關於藝術化教學Jack Petrash(2002年)寫了一整個章節。他說道:
「從科學到歷史等任何學科的教學都可以通過把藝術納入到指導中活躍起來並得到提升」(第60頁)。
之後他引用到:「大腦科學以及進化心理學的證據表明藝術(包括語言和數學)在大腦的發展和維護方面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Sylwester,1998年,第32頁)(60)
為了給學生們提供一種有助於學習的美麗環境,華德福老師要培養兒童的發展以及感知周圍美好的能力。用魯道夫•施泰納(1996年)自己的話說:
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資源來做很多事,只要老師對工作擁有適當的藝術力量和能量——對美和藝術的感覺的適當培養會造成終身的影響,而這些都在終身的影響中。道德感也通過這些年放在兒童面前的生命圖景,通過他們仰望的權威形成了——如果兒童從他們自己對美的感覺出發,覺得好的東西是美麗的,壞的東西是醜陋的話,這種道德感就紮根了。(第35頁)
在施泰納的文獻,華德福教育資源和主流研究中對支持教育中的藝術也有很多記載。但是,真正的證明是進入華德福教室的學生們的話語和反應,在教室里,他們的老師會賦予他們藝術的禮物。這就是他們每天早上期待走進教室的原因。這樣在愛中被賦予的禮物也會在愛中被接受——不管天賦或技藝的水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