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食物森林(第6篇)

所以要種樹前,就先想想哪邊是東西南北方向,知道太陽光大多由南邊來,再看看周圍的建築,或附近植株將會長成的高度,再加上一段時間觀察,植樹時就不會擋住日晒了。

在澳洲,食物森林的種植正流行,園藝中心販賣許多小型的果樹,各種檸檬、柑橘、蘋果、桃、梨、李和莓果應有盡有。經過嫁接矮化後,因應了後院和小區農園小面積種植的需求。許多種植果樹的好手甚至發揮創意,把果樹修成2D的造型,覆蓋在向陽的牆上,或陽台的欄杆上。攀爬的葡萄、百香果或奇異果形成一面牆種在在屋子西面,和屋子隔著一道走廊,讓西晒陽光不再令人困擾,反倒是豐美果實的催化劑。

澳洲園藝流行的矮化檸檬樹 可種在小型庭園,修成2D可種在圍牆旁

澳洲園藝流行的矮化檸檬樹 可種在小型庭園,修成2D可種在圍牆旁

種植位置與排水

種樹考慮了距離與日晒,然後要考慮排水。

我的園子在平地,雨季時常有積水的問題,我順著水勢規划出水在園內的蜿蜒流動走向,也在一些地點做出水池,增加排水外,也是蓄水設施。但是下雨過久時,全部土地都浸泡在水裡,過量的水由天上也由高處來,進了園區後往低處流,出了園子要經過其它園區,最後進入市府建設的排水管道。所以我們跟鄰居及公共建設真是息息相關,與鄰居要相互扶持照顧,也希望公共建設要做好全面的考慮。前幾年在鄰近區域做了許多大型滯洪池,對整個大環境的排水、儲水與生態實在大有利益。

近年公共建設很多,鐵路和公路常沒有與水利工程配合完善把排水管道做好。我園區附近自從有了鐵路工程後,鐵路另一邊地勢較高的農地的雨水無法排除,每逢大雨農田就積水不退,造成農作損失。鐵路和公路鋪設都高於兩旁土地,所以不管是建地還是農地,都需要填土,花費不貲。我不知填土材料都來自何處,只能想像卡車忙碌的把泥土搬來搬去,人類正在大幅的改變地貌。

專業果園為了排水會做土壟,我是把果樹範圍內加上土壤,至少讓果樹靠地表的根部不要泡在水裡,現在除了木瓜怕水仍會泡死之外,其它果樹都可以安然度過雨季。

位於山坡地的果園就沒有積水的問題,但是要考慮到水土的保育,否則表土和養分都容易流失,嚴重時造成土石流和水源的污染。

山坡地種植時要做出像梯田的條狀種植區,沿著等高線規劃。梯田是先民的智慧,歷經數千年證明是可以保持水土和肥力的。果樹種在等高在線的條狀種植區,往高處距離4~6公尺,同樣在等高線條狀種植區種植,如此一排排種植。每隔數棵果樹種植一棵固氮樹種,每年修剪就近覆蓋地面,可以補充土壤有機質。

種植區與通道

菜圃和果樹範圍內的土地最好保持鬆軟不要踐踏,所以通道就要跟著植樹區規划出來。比較大型的果園為了方便管理與操作,同樣樹種種得一排一列的非常整齊,通道直來直去像棋盤一樣。如果是小型的家庭式的果園,可以試試模仿森林,大小不同的樹種種植在一起,可以增加種植數量,也可組合物種相輔相成,植樹區有各種形狀與大小,通道是像森林小徑可以蜿蜒交錯著,非常有趣。

這種隨意型的植樹區可大可小,方的圓的,任意組合。我的情況一開始是因為保留老芒果樹隨緣順勢而成,如果是空地,也會是朝這方向種植,老芒果樹加速了食物森林的建造,其結果就是一片森林。它千變萬化的面貌讓人散步其中以為佔地廣大,蜿蜒小徑的左右兩處風光盡不相同,走著走著,柳暗花明處又是分叉小徑讓人不知所措……。

這種信道的形成看來隨意,我覺得是很個人化的,必須自己去尋找,這點就要向野生動物取經了。森林裡野生動物走動的小徑是如何形成的呢?不是只有兔子,大部分的小動物的棲息地都是「狡兔三窟」。牠們的主卧室在草叢裡或地底下,出入口有很多個,並建立許多通道可以四處覓食,錯綜複雜的通道更主要的是為了逃生。野生動物的生活很艱苦,面臨的是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每天必須四處奔波尋找食物卻時時刻刻可能被吃掉,飢餓驚恐才是家常便飯,逃跑時不是直線,但是方便移動而且四通八達。所以建造園區小徑,先順著自己的內在直覺走動,多走幾次就會找出自己最順暢最舒服的通道。

基本上,這食物森林裡每一個種植區都不要過大,因為需要靠近果樹修剪、除病蟲害、套袋、採收等等。最小的種植區里可能只有一棵果樹,較大的有3~5棵,再大了通常會發現又走出一條步道,又分成兩個區域了。

通道寬度為1~2公尺,就可以操作推車。離屋子較遠種較大型的果樹,通道較寬。靠近屋子周圍的步道可以較窄,種植修剪控制的小型果樹和菜圃。較靠近屋子的步道可以鋪上約60公分寬的磚塊,方便雨季地面濕軟時踩踏。雨季時地面濕軟,要盡量減少踩踏種植區,人的重量還是會把土地壓沉變硬,影響土壤結構和通氣的。

澳洲墨爾本一小區農園沿著圍籬種了一排果樹修成2D充分利用土地

澳洲墨爾本一小區農園沿著圍籬種了一排果樹修成2D充分利用土地

一般在做步道時會把地面夯實,就是說用磚石等鋪了地面,再用機器來回壓實,然後上面再鋪石板等做步道,這樣一來就把土地壓死了,也影響水的流動。我僅簡單鋪上磚塊,雨水可以滲入,也不妨礙排水,通道下植物根部可以伸展,而且我還可以隨著植物生長大小搬動調整,和改變種植區造型。

南北走向的步道可以在步道西邊靠近步道處種樹,正好遮住西晒陽光,走在步道里有陰涼的樹蔭。步道東邊的種植區果樹就要往後種,前方種較矮的樹種,以充分利用陽光。東西向的步道則是在步道南邊靠近步道處種樹,遮住南方來的陽光,讓步道陰涼舒服。步道北邊的種植區果樹就要往後種,前方種較矮的樹種,以利用陽光。靠近步道的樹可以把臨步道的枝節修掉就不會影響過路,這樣小空間也可以多擠進一些樹木,充分利用土地。

植株距離拉近種植較密集,在熱帶和亞熱帶台灣是很適合的,我們可以模仿自然界與我們氣候相似的熱帶雨林區林相。密集生長的高低樹種其上下交錯的樹冠僅夠吸收陽光,但卻可抵擋豪雨的衝擊保護土壤。茂密的枝葉生死替換迅速,卻與土壤中腐植質累積腐化的速度配合,正好維持住土壤里的有機質含量。肥力能夠自給自足,自我循環補充,才是永續的辦法。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