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种树前,就先想想哪边是东西南北方向,知道太阳光大多由南边来,再看看周围的建筑,或附近植株将会长成的高度,再加上一段时间观察,植树时就不会挡住日晒了。
在澳洲,食物森林的种植正流行,园艺中心贩卖许多小型的果树,各种柠檬、柑橘、苹果、桃、梨、李和莓果应有尽有。经过嫁接矮化后,因应了后院和小区农园小面积种植的需求。许多种植果树的好手甚至发挥创意,把果树修成2D的造型,覆盖在向阳的墙上,或阳台的栏杆上。攀爬的葡萄、百香果或奇异果形成一面墙种在在屋子西面,和屋子隔着一道走廊,让西晒阳光不再令人困扰,反倒是丰美果实的催化剂。
种植位置与排水
种树考虑了距离与日晒,然后要考虑排水。
我的园子在平地,雨季时常有积水的问题,我顺着水势规划出水在园内的蜿蜒流动走向,也在一些地点做出水池,增加排水外,也是蓄水设施。但是下雨过久时,全部土地都浸泡在水里,过量的水由天上也由高处来,进了园区后往低处流,出了园子要经过其它园区,最后进入市府建设的排水管道。所以我们跟邻居及公共建设真是息息相关,与邻居要相互扶持照顾,也希望公共建设要做好全面的考虑。前几年在邻近区域做了许多大型滞洪池,对整个大环境的排水、储水与生态实在大有利益。
近年公共建设很多,铁路和公路常没有与水利工程配合完善把排水管道做好。我园区附近自从有了铁路工程后,铁路另一边地势较高的农地的雨水无法排除,每逢大雨农田就积水不退,造成农作损失。铁路和公路铺设都高于两旁土地,所以不管是建地还是农地,都需要填土,花费不赀。我不知填土材料都来自何处,只能想象卡车忙碌的把泥土搬来搬去,人类正在大幅的改变地貌。
专业果园为了排水会做土垄,我是把果树范围内加上土壤,至少让果树靠地表的根部不要泡在水里,现在除了木瓜怕水仍会泡死之外,其它果树都可以安然度过雨季。
位于山坡地的果园就没有积水的问题,但是要考虑到水土的保育,否则表土和养分都容易流失,严重时造成土石流和水源的污染。
山坡地种植时要做出像梯田的条状种植区,沿着等高线规划。梯田是先民的智慧,历经数千年证明是可以保持水土和肥力的。果树种在等高在线的条状种植区,往高处距离4~6公尺,同样在等高线条状种植区种植,如此一排排种植。每隔数棵果树种植一棵固氮树种,每年修剪就近覆盖地面,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
种植区与通道
菜圃和果树范围内的土地最好保持松软不要践踏,所以通道就要跟着植树区规划出来。比较大型的果园为了方便管理与操作,同样树种种得一排一列的非常整齐,通道直来直去像棋盘一样。如果是小型的家庭式的果园,可以试试模仿森林,大小不同的树种种植在一起,可以增加种植数量,也可组合物种相辅相成,植树区有各种形状与大小,通道是像森林小径可以蜿蜒交错着,非常有趣。
这种随意型的植树区可大可小,方的圆的,任意组合。我的情况一开始是因为保留老芒果树随缘顺势而成,如果是空地,也会是朝这方向种植,老芒果树加速了食物森林的建造,其结果就是一片森林。它千变万化的面貌让人散步其中以为占地广大,蜿蜒小径的左右两处风光尽不相同,走着走着,柳暗花明处又是分叉小径让人不知所措……。
这种信道的形成看来随意,我觉得是很个人化的,必须自己去寻找,这点就要向野生动物取经了。森林里野生动物走动的小径是如何形成的呢?不是只有兔子,大部分的小动物的栖息地都是“狡兔三窟”。牠们的主卧室在草丛里或地底下,出入口有很多个,并建立许多通道可以四处觅食,错综复杂的通道更主要的是为了逃生。野生动物的生活很艰苦,面临的是弱肉强食的残酷世界,每天必须四处奔波寻找食物却时时刻刻可能被吃掉,饥饿惊恐才是家常便饭,逃跑时不是直线,但是方便移动而且四通八达。所以建造园区小径,先顺着自己的内在直觉走动,多走几次就会找出自己最顺畅最舒服的通道。
基本上,这食物森林里每一个种植区都不要过大,因为需要靠近果树修剪、除病虫害、套袋、采收等等。最小的种植区里可能只有一棵果树,较大的有3~5棵,再大了通常会发现又走出一条步道,又分成两个区域了。
通道宽度为1~2公尺,就可以操作推车。离屋子较远种较大型的果树,通道较宽。靠近屋子周围的步道可以较窄,种植修剪控制的小型果树和菜圃。较靠近屋子的步道可以铺上约60公分宽的砖块,方便雨季地面湿软时踩踏。雨季时地面湿软,要尽量减少踩踏种植区,人的重量还是会把土地压沉变硬,影响土壤结构和通气的。
一般在做步道时会把地面夯实,就是说用砖石等铺了地面,再用机器来回压实,然后上面再铺石板等做步道,这样一来就把土地压死了,也影响水的流动。我仅简单铺上砖块,雨水可以渗入,也不妨碍排水,通道下植物根部可以伸展,而且我还可以随着植物生长大小搬动调整,和改变种植区造型。
南北走向的步道可以在步道西边靠近步道处种树,正好遮住西晒阳光,走在步道里有阴凉的树荫。步道东边的种植区果树就要往后种,前方种较矮的树种,以充分利用阳光。东西向的步道则是在步道南边靠近步道处种树,遮住南方来的阳光,让步道阴凉舒服。步道北边的种植区果树就要往后种,前方种较矮的树种,以利用阳光。靠近步道的树可以把临步道的枝节修掉就不会影响过路,这样小空间也可以多挤进一些树木,充分利用土地。
植株距离拉近种植较密集,在热带和亚热带台湾是很适合的,我们可以模仿自然界与我们气候相似的热带雨林区林相。密集生长的高低树种其上下交错的树冠仅够吸收阳光,但却可抵挡豪雨的冲击保护土壤。茂密的枝叶生死替换迅速,却与土壤中腐植质累积腐化的速度配合,正好维持住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肥力能够自给自足,自我循环补充,才是永续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