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次回福山,我都不想再離開;因為經常往返,讓我心生疑惑,我常問我的祖母:「哪裡是我們的家?」,祖母回答我說:「最靠近星星的部落,就是我們的家。」,這句話到現在,依舊深植我心!
編者注:今天早上五點多起床,上網無意間看到了一個叫《回,家》的紀錄片,短短的十幾分鐘深深打動了我,到最後的時候竟然鼻子酸酸的……一位生長於泰雅部落的老師,重返部落帶領孩子們學習族語的故事。雖然聽不懂他們的族語,但卻能感受到那種聲韻中的力量——來自古老、來自泥土。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有一種感觸:華德福本土化的最大難度,是我們到底對自己的文化、腳下的土地了解多少? 然後跟畢莉老師聊了起來,她說華德福教育引領她很多,還說道:「其實,對於我們自身文化的認同,需要被提起,才會被看見,尤其在大環境的衝擊之下,更為艱辛!但是,真的,唯有堅持,才有改變的可能,這跳路隨「心苦」,但方向對了,相信路就不遠了。」 最後,非常感謝她欣然同意我們刊發這紀錄片(視頻地址)以及下面這篇文章。
作者:Billie (王畢莉) (文圖及紀錄片)
關於紀錄片《回,家》
因為大哥離世的關係,再度回到出生的地方–福山
回到了這片看似熟悉,卻又感覺陌生的土地
我 不知道我能夠做些甚麼
我 只知道 我願意
然而,故事就這樣開始……….
編者注:以下為文章《整個部落就是我的學校!》內容,為便於閱讀而轉換為了簡體及標點。
昨天辦完轉學,雅樹看著讀了三年半的國小校園,問我:「新的學校有比這裡大嗎?」,我很自然的回答說:「當然比這大呦!因為整個部落就是我們的學校!」。
今天正式成為福山國小一員的雅樹,第一天的第一堂課,就是騎著單車,從學校到卡拉模基登山步道口來回!雅樹流著汗,很開心的說:「媽,妳說的沒錯!整個部落就是我們的學校欸! 我有看到阿公在柿子園割草,也看到阿嬤在家前面晒衣服,還看到給樹阿公,阿順阿嬤和小阿慕衣在我們家外面聊天,……。」 4/1~4/2日兩天一夜,福山國小師生要走「福巴越嶺」,我還擔心雅樹「可能」會不願意參加,哪知她一口馬上答應!媽媽我還是很擔心,私下問了施琪,兩天一夜走「福巴越嶺」會不會很累?施琪回答我:「很好玩!沿路邊玩邊走!還可以住飯店!」……看來,是媽媽我捨不得「放手」,擔心的太多!這不就是我一直嚮往的教育嗎?讓孩子在大自然里學習!
今天周三,我以為雅樹讀半天,我還和雅樹說,媽媽等妳下課再載妳和阿嬤去龜山找姐姐,老師說,四年級下午有編織課,慧貞和艾倩兩位美麗的織女老師,要教孩子織布!這不就是我希望的文化技藝傳承的學習嗎?讓孩子從小就對自身文化的肯定!
我們一直提倡,讓孩子在自然而然的環境中學習,但現今的社會,已顯少能提供這樣渾然天成的學習環境了不是嗎?我們努力的為孩子找學習的「最佳」環境,許多家長,找到最後,還是將孩子交給了,包裝很精美的「補習班」,「才藝班」或是「體驗營」!
教育,實則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只有單一的關注是不全的!需要家庭,學校和小區面面俱到!
我也相信,只要願意改變,沒有難成的事!天助自助者,唯有從自身做起,才能「感動」下一代;小時候,因為爸爸工作的原因,我們有好長一段時間離開部落;小時候,每次回福山,我都不想再離開;因為經常往返,讓我心生疑惑,我常問我的祖母:「哪裡是我們的家?」,祖母回答我說:「最靠近星星的部落,就是我們的家。」,這句話到現在,依舊深植我心!我相信,回部落的路……不遠了!
我不知道,我可以為部落做些什麼?但我知道,我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