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各種「雜草」在園子里自由生長,不就成了天然的藥草園了嗎?
作者:周妙妃 出處:《琉璃光養生世界》2014年8月 配圖:pinterest
多層次的種植
根據生長型態和樹型大小,食物森林把植物分為七層:高大的樹、中小型的樹、木本小樹叢、草本植物、覆地植物、根莖類、和爬藤類。這樣可以給我們一個想像的方向,每個人可以根據個人的狀況,把植株組合,作多樣化的種植,可以只是兩層、三層-種植在一起,並不是說食物森林裡一定要擠下這七層的植物。
果園裡的三層式種植
譬如說,我參觀過許多果園,柑橘類、芒果、火龍果等等,常常是單一類的果樹,這時就可以在地面種植草本植物和覆地植物,可以是可食用的作物,增加收入,也可以是有益果園土壤和生態的植物。
雜草的誤解
但是許多果園的地面都是光禿禿的,可以想見農場主人對雜草一定有所誤解。最大的誤解我想是個深植人心的謠傳,就是說雜草會把營養吸光,結果果樹就會營養不良。於是就噴殺草劑或用抑草席把地面蓋住,希望雜草消失。然後再花大錢買來各式肥料施放在園子里,希望每一把肥料都能被果樹吸收,貪心的希望花的每一分錢都能大把的回收,賺進許多鈔票。
結果是,這些農夫的花費更大。他們要買殺草劑或抑草席,要花時間和人力去跟雜草搏鬥;要買更大量的肥料補充肥份,下雨時肥料卻更容易流失。隨著時間,沒有雜草的土地會酸化變硬,果樹長得更差、更容易遭受病蟲害。於是農夫要花更多的錢買有機質和僱用機器翻土以改善土質,要買更多肥料和改良劑,要噴洒更多的殺蟲劑。這樣的惡性循環只是來自一個錯誤的觀念,以及貪心作祟。
雜草是良師益友
如果能了解雜草的好處,知道雜草是朋友,那麼結果就會完全不同了。
如果有裸露的地表,一定會有植物試圖在上面生長。不同的土壤會長出不同的植物,所以觀察長出的植物也可以知道該處的土質為何。這些植物種類繁多,都是適合該處土質的先驅部隊,因為來得容易所以就被稱為「雜草」。
如果仔細辨認,這些「雜草」其實大有來頭,許多都是藥用植物,有些對肝、有些對腎,各有其功效。動物生病都知道去野地尋找藥草,鄰居就提到他家寄居園子的流浪狗,有次對抗毒蛇被咬之後,不知躲在何處養病,只見它每天一拐一拐的出來,到路邊某處吃草,幾天之後它就恢復健康了。藥草類除了對人、對動物的療效,有些對其他植物也有療愈效果,譬如洋甘菊有「植物醫生」的美名,猜測可能是提供酵素或抗生素一類的物質給鄰近的植物。如果有各種「雜草」在園子里自由生長,不就成了天然的藥草園了嗎?
除了療效,許多「雜草」是可以食用的,可以當作蔬菜,或添加在糕點裡。不同的雜草風味不同,可以增加食物風味。不同雜草可以由地底吸收不同的養分,磷、鉀、鈣、鋅-等,所以可以提供營養。這些野菜生命力旺盛,是補充我們能量的好食材,而且免費,需要時就去採摘,不須翻土、施肥與澆水。我們需要學者專家研究各種雜草的用處,也需要廚師們為我們開發新食譜。
除了可以藥用與食用,雜草覆蓋地面,可以抓住土壤,孕育水分,大雨降臨時可以保護地面,防止土壤被沖刷流失。
除此之外,雜草是補充土壤有機質和營養的大糧倉。雜草有生命周期,一年生的雜草有生長、開花、結籽、死亡、回歸大地、種子又發芽、生長、-;多年生的雜草隨著季節有生長、繁殖、休眠、與部分死亡和回歸大地、再生長、繁殖。雜草是有機質循環的主角,隨著時間,土壤改善,肥力增加,新的植物更容易生長,形成良性循環。我發覺自然發展的農場許多雜草都自動報到,光是可以固氮的豆科植物就有草本、有灌木、有樹種,只要好好利用,雜草可以提供大半的營養。
因為有雜草,所以荒廢多年的土地地底下都累積了厚厚的腐植質,世界各地砍伐森林,開發成農地的情況就是這樣。剛開發時,農地都是肥沃的,植物很容易生長,農耕種植後地力就慢慢減退。有些農場會分區讓土地休息,補足腐植質,輪流耕作,否則就須補充有機質,或定期種植固氮綠肥植物。
所以果園裡有茂盛的雜草,農夫實在要歡欣雀躍才對。它一方面表示土壤肥沃,一方面表示糧倉滿滿。可以省下不少肥料、除草劑、殺蟲劑、有機質、機械、人力、和時間。只要每年割草幾次,讓雜草就地腐化,頂多撒些有益菌,就可以補充大半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