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芥菜種子
我經過一個晚上的長途汽車終於到達阿伯丁,邁克來車站接我,他是德國人,已經在康復村工作30年了。我去的地方是康復村學校(Camphill School Aberdeen),招收1至24歲的特殊需要孩子和年輕人。周圍的環境,風景如畫,讓我住一輩子我都願意。康復村安排我住在卡琳(Kahren)老師的家裡。卡琳20多歲就來到康復村,現在她已經60多歲了。當我來到特殊需要人的單元樓,和他們一起進餐,我才吃驚地發現,這裡的孩子智障程度比起芒特康復村嚴重得多。有的孩子全身癱瘓,坐在輪椅上,還需要用皮帶系著,免得她的身體滑下來,她不會說話,吃飯需要一口一口喂,脖子上有個圍兜,邊吃飯菜邊往下掉。卡琳告訴我,還有一個孩子既是聾啞又患上自閉症。這裡招收的通常是有綜合症的特殊需要學生,不是單一的自閉症或唐氏症。
我問自己,這樣的工作我能承受嗎?喂飯、洗澡、換尿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乎看不到學生任何的改善,也許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我可以做,但幾年呢?幾十年呢?我做不到,真的是做不到。照顧一個嬰兒,也需要喂飯、洗澡、換尿布,但我能看到嬰兒的成長,他和我的交流,他的慢慢獨立。而面對嚴重的特殊需要孩子,幾乎看不見任何長進!
我問卡琳,你是怎麼能夠做到幾十年如一日地照顧這樣的孩子?她說,他們不會說話,就像嬰兒不會說話一樣,你要把自己調整到他們的狀態,相信他們就是嬰兒,嬰兒也有高興和不高興的時候,照顧她的人會感覺得到。當你和這些特殊需要孩子感同身受時,你就會感覺到他們的心情。我又問,難道你沒有絕望的時候?「有!」她告訴我,曾經有位原本健康的初中生遇到一場車禍,造成嚴重殘疾,他的心情特別的低沉,情緒失控,被家人送到這裡療愈。他住了一段時間後離開了。沒有多久得知他自殺。我心裡難受了好久,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2011年我參觀過北京郊區一家自閉症兒童培訓中心,非常簡陋的住宿環境,有5至16歲的13個孩子,負責人告訴我其中8個是孤兒。開始我以為是父母去世成了孤兒,後來才意識到是父母拋棄了他們。就連親生父母都不能養育自己的自閉症的孩子,何況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負責人還說,在這裡的工作人員都是外地人,北京人吃不了這份苦。
柯尼克說:「對我們這些斯坦納的學生而言,無論特殊需要兒童的心智狀態如何,他遠勝過他外在形象所表現出來的。他的身體、他的情緒、他說的話和沒有說的話,他超越於這些之上。他甚至超越於他所取得的成就。他的外在形象只是無限的、永恆的靈性存在的一個外殼。」
張筱葉剛到康復村的時候,感覺很困惑,怎麼也沒有人培訓他們?告訴他們什麼是自閉症、唐氏綜合症、基因缺陷,告訴他們怎麼和特殊需要人相處。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她明白了。這是康復村的特別之處,先讓你去和他們一起工作、生活,首先認識到他們是人,和我們一樣的人,一個個獨立的人。然後才是他們患著不同程度的心智疾病。
柯尼克說:「他們中許多人發育遲緩、癱瘓、癲癇、弱智、懶惰、變態、遲鈍——但他存在的最深處的核心,不僅是無限的,也是神聖的!」
康復村是為了特殊需要人開辦的,如何看待特殊需要人成為康復村的第一個核心價值觀。
即便能夠做到平等地對待特殊需要人,把他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但作為照顧特殊需要的人員,怎樣在繁忙、單調的日常生活中保持永不枯竭的活力?柯尼克提到聖經里的一個故事,一位年輕人得了癲癇病,基督的門徒治不了他的病,基督可以。門徒問基督:「為什麼我們就不行?」基督說:「是因為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偌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子,就是對那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馬太福音17:20)。
柯尼克說不要從文字上理解這段話,要從精神上理解。它說明人被賦予了創造可能性的力量。如今這種創造的力量逐漸的消失了。齒輪和機器做了所有的「創造性工作」,但沒有教學機器可以代替老師,沒有機械的方式可以代替人和人的直接接觸。
「創造力的芥菜種子」是治療教育的基礎之一。在從事特殊需要教育的人身上,它必須日復一日的更新。他們必須具備「移山倒海」的信念。否則他的工作會變得陳腐、麻木。柯尼克寫道:「作為老師和醫生,我們只有發揮創造力,才能移動或至少降低身心障礙的『山脈』,我們才能和特殊需要兒童一起工作。激發這種內在力量要成為教師每日的功課,他必須自我教育,—-」
柯尼克繼續引用聖經上那個故事,當門徒問基督為什麼他們不能把惡鬼趕出來,基督說:「非用禱告和禁食,它們才能出來。」(馬可福音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