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反社會性人格/行為

社會,除非侵犯到了當中的個體,否則個體不會去造反。個體要造反,是因為他想歸屬於群體,但群體卻不肯接納他、包容他。

本文由作者授權本站刊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5年10月21日

社會,除非侵犯到了當中的個體,否則個體不會去造反。個體要造反,是因為他想歸屬於群體,但群體卻不肯接納他、包容他。

這樣的個體,為了捍衛自己在團體中的權益/權利,如果無法選擇脫離,就只好選擇改變團體既有的組織結構,讓團體有重新接受他的機會。如果他個人的力量有限,他往往會選擇以「反社會行為/人格」來表達自己。

「反社會行為/人格」外表看起來像是挑釁,實際上卻是孤立無助、求助無門的反撲與吶喊。人是群性的,人需要群性來支持、保護自己,特別是當人脆弱的時候。所以,人本質上是會合群的,也必須合群。當人不願意再合群,通常該檢討的是,這樣的「群(體)」出了什麼差池? 為何當中的個體不再有合群、隨群的意願?

社會要求著穩定、安定;穩定、安定才能讓人安分、甘於受制。這就是阿里曼的力量。阿里曼力量喜歡固定、固化,不喜歡發展、改變。但要大範圍固化,只在個體上工作是不夠的;利用群體力量箝制,才能高效。所以阿里曼力量一直致力於對系統與群體結構工作,以系統、群體來單一化、單調化人類,讓人類失去個體性。

穩定,就是所有牽涉到的面向勢均力敵。既要平衡,就得互相牽制、就得各有退讓與犧牲。「平衡」的確是人類朝向的理想,會實現於極為高遠的未來;但當人類還處在發展不完熟的階段,那種高調的「平衡」就是假相。

人類如果不被允許在錯誤、試煉中成長,就不可能讓自我體成熟、茁壯,也不可能達到進化的最終目的:身心靈平衡的人。而這,也是阿里曼力量進入人間的目的。阿里曼力量讓人過度專註於地球性的事物,而進入了集體礦物性的狀態:人類因此習於慣性、不思改變。這也是為什麼,人類必須進入轉世與輪迴,讓自己有機會、能力打破阿里曼力量的制約。

人類透過轉世、輪迴來達成自己更大的平衡,但也用這樣的設計與機制,讓自己在這一世短暫地失衡——以短期的、個體性的失衡來完整長期的、整體性的平衡。

現在很多事件發生的密集度與強烈度都甚於以往,這是為了因應地球、地表與人體結構的高度固化/物質化;不如此濃稠、劇烈,事件無以進入人類目前結構出來的感官與意識。所以,我們實際上生活在一個被高度壓縮的世紀與空間——思想、速度、信息量、生活、時間、空間等都被極端壓縮了——因為這種無所不在、四面八方的壓縮,人會比以往更容易迷失自己、失去自己,且更不容易有意識;因此也開始讓一切吞噬著我們的可能性與個體性。

現代的思維、模式讓我們「『習』以為『(正)常』」的社會因此生病,然而社會中大多數人,是去附和、附庸這種病態現象,而不是去思索、質疑。

社會的存在需要各種多元力量,有「親社會(pro-social)」的力量,就該有「反社會(anti-social)」的力量存在;如同執政黨需要在野黨,否則戲就唱不下去。社會需要一些反社會的動量,才能稍微鬆動,進行解構或重生。

所以「反社會行為/人格」出現,我們社會要看到的是:那些「反社會行為/人格」也是因為我們的需要而出現——我們的內在禁錮了自己什麼? 不滿著什麼? 我們期待這些「反社會行為/人格」能表達出我們的什麼? 為什麼我們內在明明有這些聲音,我們卻缺乏真實表達的勇氣? 為什麼是由那些「反社會行為/人格」來成為我們的犧牲、我們的代罪羔羊?

正如同人不會無端生病,生病是來自更大的你的允許;社會也不會無端被擾動、反對,除非社會結構與制度需要被挑戰、修正與調整。

「反社會行為/人格」彷佛會造成社會性的動蕩、恐慌與害怕,但這些現象出現,也會讓社會開始反省自己的常態到底健不健康:為什麼你也會害怕自己? 害怕「非官方」的自己? 環境是你的開展、你的創造,是你內在翻轉出來的外在。當你看不下去,那也是因為你不肯接納某部分的自己。你內在有什麼「反」你的聲音、「反」你的力量? 既是一體同根,何苦彼此相害相殘? 它們有什麼「反」你的理由?

世界上所有的事件,從來都不會獨立發生;所以,你直接或間接參與及同意了所有事件。「反社會行為/人格」的出現,當中也有你的同意及參與,也有你靈性層面的寬允。所以,你在順著社會的同時,你也反著社會,只是你不知道或不認同而已。

「反社會行為/人格」沒有我們想像、假設的那樣糟糕而具破壞性。「反社會行為/人格」形成了「反社會事件」,它/他們因我們而「反」。所以我們也該誠實看到,那種「反」在「『不合理』之中的『合理性』」,而那也是我們的學習,與它/他們的目的!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