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軍突起
2008年7月23日新華網報道,一項研究顯示,英國兒童在家和學校很少用手勞作,這可能影響他們的腦部發育。英國正逐漸從一個「拿螺絲起子的社會變成使用軟體的社會」。兒童在電腦虛擬世界中花費的時間日益增加,並正取代實際用手參與的玩耍與學習。
這項研究是由拉斯金磨坊教育信託基金(Ruskin Mill Educational Trust)委託展開的。他們自1986年成立以來,創辦了3個三年制的學院,招收16至25歲的特殊需要年輕人,一個專科學校,招收7至19歲兒童和青少年,以及一個教育研究部門。這個信託基金的創辦人是安利戈登(Aonghus Gordon),他的一家深受魯道夫斯坦納、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1830—1896)這三個人的影響。安利戈登曾是華德福學校的學生。
魯道夫斯坦納前面已經介紹過。拉斯金是19世紀「工藝美術」運動的精神指導者,他認為工業化和勞動分工剝奪了人的創造性,機械化的生產使產品外形醜陋,還會導致諸多的社會問題。他主張「回歸自然」「師承自然、忠實於傳統材料」。威廉·莫里斯倡導手工藝的回歸。「現代社會的矛盾,生活的醜惡,是機械文明和物質文明過度繁榮的必然結果」,要給由於物質文明而荒蕪了的人們的心靈以美的東西,藝術的東西。
基於這樣的背景,1984年安利戈登成立了拉斯金磨坊中心,以藝術、手工和文化重建為己任。這年,他們迎來一批來自附近特殊需要學校的學生,參與磨坊的修復工作。過了一段時間,一位16歲的學生主動退學來到拉斯金磨坊中心。第二年又有2位特殊需要學生加入。安利發現有著學習困難、身心殘障的年輕人,在自然環境中和手藝人一起工作,過著真實的生活,完成有目的的任務,他們的個性、情緒和交往能力,以及健康,都有顯著的改善。安利很快創辦針對特殊需要人的培訓課程,主要包括斯坦納創立的活力生態農業、來源於工藝美術運動的手工課程,還有來自斯坦納對人的身心發展的深刻見解和可持續的土地管理。培訓課程還提供一些參與商業活動的機會,比如出售手工製品、開辦咖啡店和其它零售物品。這種實踐性的教育、家庭式的居住、商業和環境意識給予特殊需要學生獨一無二的療愈體驗。
特殊需要學生除了參與培訓,還接受人智學的治療教育。
我在國內就聽說了拉斯金磨坊教育信託基金,通過網上的聯繫,在英國期間,我特地去參觀了信託基金的辦公室和拉斯金磨坊學院。一路上由尼克先生陪同,那是位於峽谷中的一個世外桃源。峽谷里有幾個有機養魚塘、有各種花草、植物、草藥,還有各種工作間,比如木工坊、藝術治療室、有機咖啡店、音樂治療室、草藥製作室、鐵匠坊等等。在峽谷的另一端,比較平緩的地帶,有活力生態農場、出售農產品的小店、毛線編織室、手工編筐室等等。學生們住在附近的鎮上,每天做公共汽車往返。拉斯金磨坊學院佔地140英畝,相當於938畝地,對於一個學院來說,是非常廣闊的一片土地。
表面上看,這裡的工作坊和康復村裡的一樣,對特殊需要學生個體的尊重和康復村一樣,他們對員工的培訓課程也完全基於斯坦納的人智學理論。但拉斯金磨坊學院又的確不是康復村,他們的員工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每個人是有工資的。他們的管理模式介於企業管理和慈善機構之間,他們有董事會,董事會下面有5個人組成的執行委員會,負責每個學院的正常運作和整體安排。執行團隊的5個人還專門接見了我。坐在他們對面我沉住氣,問了三個問題:「你們的管理模式是什麼?」「你們的思想背景是什麼?」「你們為何能在社會上贏得廣泛的認可?」他們非常認真回答了我的問題,可憐我的英語,這時全然派不上用場,一句也沒有聽懂!事後,我請陪同的尼克先生說說他們的回答,尼克說他沒有記住。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