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教育强调低年级的孩子重在听。西方的语言,会听就会写。而中文即便会听,由于同音字太多,不一定能写出来。西方的语言侧重听觉,中文侧重视觉。在西方国家,华德福鼓励孩子晚些开始阅读,在中国,我个人觉得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孩子们对字词句的掌握就会缓慢许多。虽然说孩子要慢慢长大,但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还是需要一定的进度。
形线画
上一次我们画了动态曲线,有的孩子没有画完,我就用一节课让这些孩子继续画。画完的孩子可以用学过的动态线自由创造,如下是3个孩子自由发挥的图:
我们还画了如下的图形。图形来自《阳歌阳图》(台湾汉声出版社),此书记录了中国民间舞蹈的步伐。上面的“架下葫芦”是横着画的,从左到右。下面的这幅是竖着画的,从上到下,称为“双过街”。
有的孩子觉得画“双过街”太难,就画“单过街”也可以:
交作业
每个周末布置的家庭作业,总有孩子到了周一不交。有的是忘记把作业本或书带回家了。关于这一点,一年级时,我已经注意到了。所以每到周五,我基本上都会给出专门的时间,提醒孩子“第一排的同学去把书和本子放进书包带回家。”然后是另外一排的孩子。即便这样,还是有孩子忘记,或者故意不带回家。上周开始,周一我请每组的一个孩子负责收本组的作业,这样交上来时我就能知道谁没有交。
然后就是一再地提醒交作业,实在不行,我就告诉家长。也有的孩子周末回广州的家里,没有带回作业。这样一拖一周过去,我通常是忘记了再去催交作业。
最近三周的数学版块,有时第一天做了一页的数学题,第二天上课前我发给孩子们,请他们改正后再交给我看是否改对了。有的孩子很自觉,有的孩子就不交给我了。我是就此放弃,还是穷追不舍,一定要这几个孩子改正错题?比如周四做题,有8个孩子错题较多,周五我发回题目时,有3个孩子上课前就改了,课堂上我点了剩下的五个孩子的名字,叮嘱他们改错后交给我。一到下课,孩子们吃完水果,出去玩了,这时我也忘记留住这些孩子,结果五个孩子里,只有子桓还记得,改正错题后才出去玩。
盯着孩子交作业,任务不轻。还是我提醒即可,不交就算了?何必那么操心?从负责的角度来说,我应该做到坚持再坚持。在这方面,家长们可否配合一下,每周一早上督促孩子务必带上作业,交给老师。
第二次歌词填空后,周二我把填空题发还给孩子们,晚上我在微信里告诉家长,请督促孩子把没有做完的部分做完,错字改正,第二天周三交给我。直到周五,只有11个孩子交上来了。
下周开始,我尝试每节课在班上,协助课任老师。下午放学,我就不管打扫卫生了。也许可以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把作业没有完成或没有改正的孩子留下来。
每个周末孩子回家读五遍《千家诗》或《道德经》,我也不知道是否每个孩子都做到了吗?坚持去做的孩子自有收获。我的困惑是,孩子究竟学得如何,只能知道个大概。比如《千家诗》究竟读得如何?个别孩子在做古诗填空时,我能看出是因为没有认真读《千家诗》才写不出的。特别困难的孩子和学得很轻松的孩子我都能知道,但中间层次的孩子,他们的程度差别,我就不能做到了然于心。比如歌词填空,究竟哪些孩子是因为歌词没有记住,哪些孩子是因为字不会写,仅从填空情况来看,我就弄不清了。
吹竖笛
孩子们吹笛子的热情持续高涨。这学期新来的二位孩子,现在也基本上能跟上大家的进度。前一阶段,除了复习一年级学过的曲子,学会了《土地土地》、《小小手》、《小白船》等五首新的曲子。一首曲子反复练习的时候,我讲了孔子学琴的故事: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对他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神情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拜了两拜,回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来自网上)
结合这个故事,我强调学习笛子,第一阶段学会吹奏音乐的技巧。第二阶段要体会作品的意境和感情。第三阶段感受到作曲者的个人风格,甚至是个什么样的人。有时我会提醒孩子去感受某个曲子的风格,比如是欢快的,怎么用音乐表现出欢快?
孩子们发现“秦时明月汉时关”这首歌也能用笛子吹出来。于是,孩子们自发地开始自己尝试,过2天,我请已经会的孩子带领一下。一周下来,大部分孩子可以吹出来了。我又让孩子去感受这首曲子,犹如战士们唱的,雄壮有力,尝试把这种气势吹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