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得,很多中国人重视的是,你老师是谁?他有名吗?他权威吗?“NO,这些不重要。如果你很想知道一个事情,你要自己去找,不要只依靠一个老师。我跟人谈话,访问这个人,那个人,也要看书,我不会听一个老师的。不管他是什么人,他说的话,我都要用头脑分析,说得对不对。”
“我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名,不是为了别人,我是为了我的兴趣而学习汉字的。”
没有初中学历的中国女人安,“就没有我的网站”
“我不是一个书虫。” 斯睿德喜欢游泳、潜水,喜欢帆船、冲浪,一直感觉身体很棒。43岁那年,还参加了一次马拉松长跑,但44岁时,却差一点死掉。
在台湾,他突发心脏病。“坐着、躺着还可以,走路特别困难,非常难受,心脏好像被人抓紧。”
斯睿德决定回美国开刀。他前后动过四次心脏手术,做了三个支架,四个搭桥。活着出院以后,他做了人生又一重大选择,并从此深陷其中。
这个决定就是:数字化《说文解字》,当时是1994年。有这个念头则早在1990年。
还在台湾时,他就跟人说过这个想法。“懂电脑的人,对古代汉字完全没有兴趣;学古代汉字的人,都不懂电脑。我说要《说文解字》数字化,他们说这个不可能!”
“我没有博士学位,大学教授不相信我,我要自己做。”斯睿德本科学的计算机,硕士学的物理。他计划把《说文解字》、《六书通》、《金文编》和《甲骨文编》四本工具书里的古汉字,统统扫进电脑里,建立一个古汉字数据库。
“我要做这个网站的目的,是让我更了解汉字,让别人更了解汉字。学习汉字,更方便。”
幸亏他当时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在硅谷做电脑工程师,攒的钱比较多,可以请人帮他做。“扫描汉字,是一份‘苦工’,我需要一个有头脑的‘机器人’。他要会汉字,能做好事情,又不能跟我要太多的钱。这种人,很难找。”他还是在唐人街,找到了一个适合的人,他称她“安”。
“安55岁,刚从中国移民到美国,1985年才第一次看到冰箱。安初中毕业,一句英语也不会说,找不到工作。我找到她,问她要不要做,她说好。”
虽然学历低,但安聪明,很有头脑,会看书。“开始,安看不懂《说文解字》,不会用,可过了一年,她变成看《说文解字》的行家了。”
他们住在各自的家里,斯睿德给安配了电脑、扫描仪等,教她使用计算机和文字输入法,安把扫好的字存到软盘里。斯睿德则利用业余时间编写程序。
“有的人有头脑,但不愿意做这么枯燥的苦工,但安天天做,而且,我能付的钱并不多。”安看斯睿德把时间和钱都投到网站上,就提醒说:你做这个,永远都不会赚到钱!但他回应,“对我来说,这个是我想要做的事,赚钱不是最重要的。”
整整7年,安把四本工具书里的近10万个汉字字形,全扫进电脑里。“没有安,就没有我的网站!”对这位勤勤恳恳的中国大妈,斯睿德一直心存感激,至今还保持联系。
“在那七八年里,我拼命地做网站。到2002年,终于成功了。”他把建成的数据库,第一次放到互联网上,供网友免费查询使用。他给网站起名叫:汉字字源网。每一个字形,有一个编码。每一个汉字,占一个页面,共有6500多页。
访问量一直不温不火,平均一天1.5万左右。“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都有,来的人,是对甲骨文、古汉字有兴趣的,是专业的人。”
网站快建成时,斯睿德在硅谷的高薪工作就没了。他去田纳西,做了河道管理员。工作之余,继续做网站。57岁时,他失业了。
人越来越穷,最困难时,斯睿德连每年租服务器的47美元,都掏不出来。“我需要钱!”他在网站上,实实在在地写道:“请捐款,这样我就可以在线上保持提供和及时更新这些资料。这些资料是我免费提供的,而且没有广告干扰。(谢谢你)”
“网上捐款,一年只有50美元左右。”
失业的斯睿德独居在田纳西乡下。早年在台湾时,他曾与一个也叫三毛的台湾妹子结婚。看他们当年留下的照片,甜蜜而开心,俩人都只有二十来岁。三毛一家三代人,全部移民到美国后,他们就分手了。
“当时分开时,我很难过。”斯睿德第二个太太也是台湾人,“她对我做的事情,完全没有兴趣。不要乱花钱,钱要留住。她管我,我不听,我们分开了。”
斯睿德住的村子,叫诺克斯维尔,非常僻静,常常散步两三个小时,都碰不见一个人。这会儿,距创建汉字字源网都快20年了,但他还是默默无闻。斯睿德说自己并不期盼什么,在十来平米的廉租房里,他每天与汉字为伴。
殊不知,此时他的命运,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就像是一个宝,他最终还是被中国的网友,给淘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