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如何呵护幼小生命的成长

作为幼儿教师,我很赞成华德福教育关于孩子自然成长的理论,因为它符合我对于一个好的幼儿教育的诠释,它鼓励孩子在大自然中学习,成全孩子的快乐;它高度重视孩子的大肌肉运动,成全孩子的健康;它让孩子通过模仿成人自我学习,成全了孩子的天性;它重视家的感觉的营造,成全了孩子的善意;它通过各种节庆活动和生日会的组织,成全孩子了解爱、懂得爱和珍惜爱。

在我看来它是一个能带给孩子快乐、能尊重和成全孩子生命的好教育。

但是,作为幼儿教师,我又不得不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担心,因为孩子可能会在小学面试、幼小衔接时出现问题,可能会因为知识的储备不充足而被其他的孩子嘲笑。同时,我还认为,孩子的各种学习敏感期稍纵即逝,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可以适时给予孩子更好的扶持。我眼中的华德福好似原生态的歌曲一般,它自然、原始而不加任何修饰和调整,它不会成为教育的主流,但会是教育界的一股清风,可以让我们这些老师、家长学会平和,懂得顺应自然。

顺其自然是否直通幸福乐园

岳涓

我们需要考虑如何看待早期发展的关键期。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固然要否定和摒弃,但是顺其自然式的教育是否就是最佳选择呢?

笔者对华德福教育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他人的文字,这种理解很可能甚至必然带有一些误读,虽然我也偶得机会实地参观过一所华德福幼儿园,真切感受了这一类型的幼儿园教育,但仍不敢确认这所幼儿园所提供的教育就是真正的华德福教育。“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脱离了课程生成与发展的文化环境会出现不同的版本,似乎让人难以把握真正的、原始的本真。笔者难以对真实的华德福教育进行任何性质的评价,在这里仅提出一些困惑与反思与读者交流。

华德福提出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应以人为出发点,要遵循儿童的内在本性、尊重儿童的需要与兴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等教育理念。但是,倡导尊重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权利与需要等教育理念,是在经历了宣扬自由、民主、权利等思想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欧洲教育思想所共有的人文主义特征。例如,福禄贝尔、蒙特梭利、海伊斯科普、瑞吉欧等提出的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尊重儿童,尊重儿童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发展规律和权利需要。

华德福教育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事实上,由同一理念或理论衍生、构建出的不同课程模式之间会存在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更多地来自具体原则与实践形态,如同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建构起来的海伊斯科普课程、凯米课程、发展互动课程等,因此,对华德福教育的认识也可从这一角度来切入。在具体原则与实践形态方面,华德福教育有以下突出特征:

首先,在于它对自然的态度。虽然很多幼儿教育课程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重视创造环境和机会让儿童尊重并亲近自然,但如华德福这样以一种近乎崇敬的态度对待自然、宇宙和天地的课程我们较少接触到。

其次,在于它对家庭生活的回归。这一点在华德福教育的物质环境创设、玩具材料投放、舒缓的活动节奏以及教师角色任务中都有充分体现。虽然教师经常被喻为母亲,但这种隐喻更多的是强调教师与母亲在关爱儿童这一点上的共同性,两者还是相互分离的、有很大区别的角色。相比其他类型的课程模式,华德福教育模糊了教师与母亲两种角色之间的界限,要求教师在幼儿园中要像母亲或祖母在家庭中一样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包括缝补、编织、熨烫等活动),而儿童则在一旁自由玩耍。

再其次,在于它给予儿童最大程度的自由。与我国大陆一般幼儿园常见的课程相比,华德福教育对儿童的行为约束和课业学习要求较少,主张不应让儿童过早地感受到压力,不应催促儿童的成长,许多领域和内容的学习都可以等儿童长大后来完成,儿童时期就是自由地游戏。在儿童游戏时,教师只是以一种平行游戏的方式向儿童提供示范,以一种非常间接的方式影响儿童。因此,华德福教育中的儿童和教师都会感到轻松与愉悦。

以上特征明显反映出人们在现代化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强烈的内在冲突。一方面,现代化带来了人性解放和丰裕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紧张、压力、焦虑等不只局限在成人世界,而是下移传递给儿童,儿童游戏的时间与空间被挤占,学业负担加重,从而改变了儿童的生存状态,导致儿童期和游戏期的缩短甚至消逝。由此,人们对无忧无虑的欢乐童年、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充满了怀念之情。华德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种情绪与态度,它既是对现代性的礼赞,同时又是对现代性的质疑,是对前现代的一种怀念与回归。

那么,这种期望以前现代的方式来开展的幼儿园教育在中国大陆是否具有适宜性呢?经过近60 年的努力,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观,与此同时,生活节奏也明显加快,生存压力也相应加大,由此我们看到学前阶段的儿童开始经历快节奏、高强度的学习,但是目前我们只是初尝现代化的果实,中国大陆仍然处于现代化初期。我们不得不考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儿童来适应所处社会的要求,还是让社会选择和创造适应儿童的教育呢?

另外,我们需要考虑如何看待早期发展的关键期。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固然要否定和摒弃,但是顺其自然式的教育是否就是最佳选择呢?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多个领域的发展都存在关键期,关键期所接触的经验会对儿童的发展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完全基于所提供的玩具材料,儿童在自发产生的游戏中所获得的经验类型可能是有限的。然而,在华德福教育中,教师除了给儿童唱歌、讲故事外,并没有积极地进行干预。我们应该考虑,成人是否需要积极地向儿童提供不同类型的经验呢?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