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用生命,为孩子做对的小小事——专访慈心华德福学校创办人张纯淑老师

现代孩子是“被玩具玩”,而不是玩玩具

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去菜园摘菜、和动物玩耍、去郊游……,我们透过自己的身体,在大自然里玩乐、学习。现在的玩具,则是大人设计好几种玩法,让孩子照着去玩,孩子是“被设计”的。贩卖玩具的人会告诉你,这种玩具可培养孩子的逻辑、那种是认识色彩、或是一样玩具可训练多种能力…等。但是,真正的玩具是要透过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定义、去玩、甚至去制作,否则那创造力是假的,是被设计出来的。幼小的孩子是经由感官、透过身体去认识自己所属的世界,而不是大人所设想出来的、切割的概念。

现在的大人给孩子太多玩具,反而是一种干扰。孩子其实要的不多,爱玩、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少少的东西也能让孩子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我们的幼儿园里,几乎看不到设计好的、具体成形的玩具,都是大自然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积木是从野外找来的流木、柴头、竹子等,每一个形状都不同,例如一个长长的竹片,对孩子来说,有时是长形的盘子,明天玩另一个游戏时,他说这是一条船,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在发展。现在的积木不是三角、方形就是圆形,孩子的想象空间反而小了。东西应该是被人所用,而不是人反过来被东西所限制、所操控。

孩子看太多电视,反而容易坐不住,无法专注

现在的孩子电视看得太多。我自己最想看电视的时候,是为了想休息,因为看电视时你什么都不用想,完全是被动的状态。对眼睛还在发育的孩子来说,电视这种不断变换的光影画面,是很大的视觉刺激,当然能吸引孩子注意,甚至很多孩子一看电视就一、二小时,于是许多大人乐得把孩子丢给电视。但是,电视的讯息太完整,没有给孩子想象的空间,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常会愈来愈习惯被动接受讯息,创造力渐渐消失了。

另外,孩子的天性就是要“动”,因为孩子是靠动作去学习、去体验世界的。但看电视时他一点儿都不必动,只被动地接受讯息,到了真的需要专注时,他反而坐不住,很多过动儿都有这个问题。有的家长说:“我们都给他看Discovery这类大自然的东西。”但孩子其实无法分辨,电视上的东西是真的还是假的?有时电视上的东西拍得比真实世界还逼真。有的家长说孩子不看电视,会和别的孩子没有话题,但其实孩子们的互动比我们大人还容易,不需要像大人一样,还得找话题才能聊。家里不看电视,反而多出更多“有质量的亲子时间”,问题是大人要花多少心思,提供什么活动给孩子?

陪孩子像吃东西,不必多,“对了”就好

许多父母说,工作太忙,不可能有很多时间陪孩子,这当然是事实。但孩子要的其实不多,给对了就好。就像我们吃很多垃圾食物,都不一定是有用的食物。很多大人失去了陪伴孩子的能力,反而求助于坊间许多益智软件、计算机游戏,但那些都不能取代真实的陪伴。现代的父母都很忙,但要花心思不代表要花很多时间。例如,爸妈做家事,也可以想法子让孩子也一起做啊!大人看书时,孩子也可以一起看啊!有的父母花很多时间陪孩子,但如果方法不对,也是一大问题。例如,有个年轻妈妈有次在读书会哭了起来,因为她发现她以前讲的故事,都是在威胁孩子,造成孩子有不安全感,例如大野狼在门口等着,所以要赶快睡觉,才不会被野狼给……

谈品格教育,一定要给孩子“出口”

很多大人都说品格教育很重要,所以常常教孩子“不可以说谎”、“不可以偷东西”…等。但许多大人自己都常常说谎,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也难怪许多孩子长大后也是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品格教育是假的。我觉得谈品格教育,一定要细致地处理,而且不能只是用嘴巴说,一定要给孩子“出口”,而且要陪着孩子一起走、一起解决。

例如我们曾有一个孩子,由于对某位老师不满,便偷偷用利器刮坏那位老师的皮包。后来,我没有立即点破这件事,而是常常找机会请他帮我做一点小事,渐渐地,我和他变成可以谈话的朋友。大约一个多月后,我才在和他聊天的时候,无意地提到那位老师的事情,后来,他不仅没有否认,还自已想出解决的办法:他说他没有那么多钱赔老师一个皮包,但是他愿意用他的零用钱赔一半,另一半用帮忙老师做事的方式来代替。我处理这件事整整花了一学期。但是我相信他真的学到了,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