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施泰纳著作】“自我”感、人类灵魂之爱的能力及它们与元素世界的关系

要发展出真正充满美德的灵魂,我们必须带着“爱”和“慈悲”让“自我感”沉静下来。

首发人智学求学之路
作者:鲁道夫·施泰纳(《灵性世界的门槛》)
英译:Christopher Bamford
汉译:Siewoon

1 当灵魂有意识地进入元素世界,它会发现自己不得不改变许多自己在感官世界中所获得的想法。如果你已经恰当地强化了自己内在灵魂的力量,你将能够获得这些改变。的确,你必须获得那份灵魂的力量而不是回避它。否则,当你进入元素世界时,你会不知所措,会感受到自己的内在生命,正在失去需要构建意志的坚实基础。除非你像获得它们时所做的那样,紧紧地抓住它们,这样,你在物质感官世界所获得的想法,才不会成为进入元素世界的障碍。

2 你之所以依附于这些想法,是因为你的内在灵魂已经习惯这么做了。对于一个只能在感官世界里最初经验到的意识而言,它完全是自然发生的,它应该习惯去接受,那些在感官世界发展的想法形态,只代表一种可能性。事实上,它不止是自然发生,而是必然的。内在生命,如果没有在被固有和需要的想法所主导的感官世界中,发展出其意识,就永远不会达成内在的统一。任何通过生活在感官世界中,所赋予内在灵魂的事物,都会帮助内在灵魂进入元素世界,而不失去其独立和稳定的本质。

3 所以,我们必须强化并赋予灵魂生命以力量。这样,当灵魂进入元素世界时,它的独立性就不会失去意识,而会保持清晰且有意识。如果灵魂太过虚弱,就无法有意识地经验元素世界,那么,当它进入那个世界,它的独立性就消失了,这就好像一个微弱印记在灵魂中,而没有活在记忆里的想法消失了一样。这种虚弱的灵魂,不可能有意识地进入超感官世界。每次,当一个虚弱的灵魂试图进入超感官世界时,灵魂中的存有(我们把它称为门槛守护者)便会将它扔回感官世界。并且如果这个灵魂在尝试中,品到了超感官世界的味道,并在它陷落回感官世界后,仍有对此所记忆,那么,这个来自另一个领域的奖赏便会使其思维陷入混乱。然而,如果一个灵魂培养出能在感官世界获得的、健康的判断力,它就不可能陷入这种混乱。

4 通过强化判断力,我们发展的是灵魂与超感官世界存有及其运作过程之间的恰当关系。灵魂要有意识地活在那些世界中,就必须拥有一种本能,即灵魂不可能像在感官世界中所能做到的那样,在超感官世界中充分地发展。这种本能就是“对你所经历的,毫无保留地奉献”。你必须融入经历中并能与之连结。你必须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即你看到自己出离自己的本性,而感觉自己处于另一个本性里。你的自身存有必须转化成那个你正在经验着的存有。没有这种转化能力,你就无法在超感官世界经历任何真实的事物。因为在超感官世界里,所有经验的基础是一种有意识的认识,这种认识在说:“现在,我已经用特定方式将自己转化。我与另一个存有紧密结合在一起,它的本性也因此转化了我。”

5 用这样的方式转化自己——感觉自己在另一个存有中——就是活在超感官世界。你开始了解那些世界的存有及其运作过程。你会注意到,自己是怎样与另一个特定存有相互关联的,尤其取决于它的本性与你的本性有多么相近。经历所带来的清晰影子升起,尤其是在元素世界,它的特征是进融感和离斥感。例如,当与元素世界的存有或运作过程相遇时,你可能会感受到一种进融感在你的灵魂中升起。通过这种进融感体验,你开始理解那个存有和其运作过程的本质。

6 然而,不要以为这些进融感和离斥感的体验,仅仅是在力量和强度上不同。在物质世界里,你可能真的谈及一些经验,即进融感和离斥感作为存有,只是或强或弱。但在元素世界里,区分进融感和离斥感,不单单是通过它的力量,而且可以通过颜色。就像在感官世界,你经验那么多色彩一样,同样地,在元素世界,你也会将经验多种多样的进融感和离斥感。这里,我们还必须记得,在元素存有的领域里,离斥的言外之意并不是说,我们从内在厌恶某些事物。“离斥”只是涉及一个元素存有或过程的特征,它与另一个具有进融特征的元素存有或过程相互对应,就像在感官世界里,蓝色与红色相互对应一样。

7 我们可以谈论某个“感官”,这种感官让人们可以从以他们的太身中苏醒过来,以看见元素世界。这种感官可以在元素世界中,察觉进融感和离斥感,如同在感官世界,眼睛可以察觉颜色或耳朵能够察觉声音一样。就好像在感官世界,一个物体是红色的,而另一个是蓝色,对灵视来说,元素世界的某些存有散发一种进融感之光,而另一些存有散发离斥感之光。

8 这种通过进融感和离斥感而对元素世界所产生的体验,也并不只发生在超感官已觉醒的灵魂中。它一直存在于每个人类灵魂里,它是人类灵魂的本质。但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人类本质这个部分的认识还没被开发出来。人们内在有一个以太身,它用几百种方式将人们与元素世界的存有和运作过程相连。在某个时刻,我们与元素世界的近融感和离斥感交织,而在另一个时刻,与其他力量交织。

9 在元素世界中,灵魂不能一成不变地,以以太存有这一种形式活着,所以近融感和离斥感并不总是以一种清晰无余的铰链方式活跃着。在感官存在中,清醒和睡眠状态必须交替,同样地,在元素世界,灵魂所经验的近融感和离斥感必须有一种对立状态。灵魂可以从所有的近融感和离斥感中撤出来,从内在体验“只有它自己”——也就是,它可以考虑和感受只有自己存在的状态。那种自我存在感可能会变得非常强烈,甚至我们可以将它说成是我们自身存在的“意志”。

10 这种灵魂在其单纯的、原始的本质中的状态不太好描述。除了灵魂强烈的、单纯的“自我觉”或“自我感”之外,其他的都与感官世界的情形完全不同。的确,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我们在元素世界所经历的那种状态,灵魂必须奉献给近融感和离斥感的那种体验,导致它强烈的对自己说:“我将会全然地为了自己,我将只在我自己这里。”

11 只有通过一种“意志的显露”,灵魂才能将自己从那种“毫无保留的奉献状态”,转到对“近融感和离斥感的体验”的状态中。在元素世界,这种“活在自己之中”就像一种睡眠状态,然而,奉献于某些过程或存有却相当于一种清醒状态。

12 如果人的灵魂在元素世界中是醒觉的,并发展出经验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它感觉到一种对“元素睡眠”的需要,它就能够实现那种自我体验,即通过全面发展的自我感受,转向感官生命的清醒状态。因为,当“自我感”饱和时,感官世界的体验只不过是元素世界的睡眠,它是灵魂从元素世界的解放。从字面上看,对超感官意识来说,在感官世界,灵魂的生命是灵性的睡眠。

13 一个已经以正确的方式发展了灵视,并在超感官世界中醒来的人,会保留感官世界里灵魂经验的记忆。如果你没有保留那些记忆,其它存有和运作过程会出现在你的超感官意识里,而你自己的存有却不在,这样你便无法认识自己。你自己便不会活在灵性世界中,而是其它存有和运作过程活在你的灵魂中。想清楚这一点,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发展强大的“自我感”,对于以正确方式发展出超感官洞察力的人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14 “自我感”的发展与超感官洞察力当然有关,但却不是最先通过超感官洞察力而发生。超感官洞察力只是帮助我们学着认识到,在我们灵魂的深处,是什么在一直闪现着,但是却没有被日常感官生活所意思到。

15 强大的“自我感”并不是通过以太身而产生的,而是通过物质感官身体的灵魂体验。如果灵魂没有通过其在感官感官世界的经验进行发展,并将这种“自我感”带入超感官状态,它很快就会明白,这个灵魂还没充份准备好去经验元素世界。

16 在感官世界,尽管灵魂的“自我感”、它的“自我体验”是存在的,但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却要求它保持沉默。这就给了灵魂一个机会,去经验感官世界,用一种高尚的品格力量来训练自己,即“慈悲”。如果强大的“自我感”主导了灵魂在感官世界的意识体验,那么善良的天性和想法便无法得到合理发展,更不可能产生“爱”的果实。

17 这里所说的奉献(一种在元素世界与生俱来的的冲动)与我们在普通的人类经验中所说的“爱”不同。元素世界中的“奉献”基于一种体验,即一个存有融入另一个存有或运作过程中的体验;而“爱”是另一种体验,即他人融入我自己的灵魂中的体验。然而,要体验爱,必须要揭掉那层植于灵魂深处的面纱,也就是“自我感”或“自我体验”。那么,因为自己灵魂的力量保持沉默了,他人的快乐和悲伤才会在灵魂中升起。这样,爱——这个人类生命中最真实善良的冲动——才会萌芽。

18 爱对我们而言,是人类体验在感官世界中最重要的果实。如果你融入爱或慈悲的本质中,你就会发现,灵性世界是如何在感官世界中传递其真相的。我说过,正是在超感官的本质中将它转化为别物。如果灵性在物质人的生命中,以“自我感”保持沉默的方式来转化自己,那么便会产生爱,而灵性也会对其自身元素世界的法则保持真实。我们可以这么说,人类灵魂是带着超感官意识在灵性世界中苏醒。但是,我们也必须这么说,通过爱,灵性在感官世界中苏醒。无论在哪里,爱和慈悲都在生命中活跃着,我们可以察觉到一股神奇的呼吸,觉察到灵性正冲着感官世界扑面而来。

19 因此,得到适当发展的超感官洞察力,从来不会钝化人们爱和怜悯的能力。灵魂越是恰当地习惯于灵性世界,它就越不会懂得爱,越会缺乏同理心和怜悯心,并以此来否认灵性的存在。

20 通往超感官洞察力的意识体验,演示了一个独有的特点。“自我感”所要求的在超感官世界的体验,很容易保持静默。它常常像一个模糊的、渐渐熄灭的记忆。同时,只要人进入了超感官世界,恨和无爱的感觉以及不道德的冲动,都会变成强烈的灵魂体验,他们将自己呈现在灵魂中,就像是一种活生生的谴责,它们非常害怕真实的图景。为了不被这些图景所扭曲,超感官意识常常会抓住‘后灵性力量’,而这些力量会弱化它们的印象。但这些力量,随后又会带着某种力量入浸灵魂,那种力量能够破坏人已经获得的超感官洞察力。它们将超感官洞察力从灵性世界里的好的领域里驱赶出去,将它们导向糟糕的领域。

21 另一方面,灵魂中的真爱与真正的善良所带来的体验会强化意识,并给予它进入超感官洞察力所需要的力量。我说过,我们必要让灵魂在其能够有超感官体验之前就准备就绪。还要说的是,真正的爱的能力、对真正的善良、怜悯和同理心等做人之品质的渴望,都是这种准备的众多方法之一。

22 在物质世界中,过分的“自我感”是违背美德的。而微弱的“自我感”则意味着,被近融感和离斥感风暴所包围的灵魂,缺乏内在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只有当足够强大的“自我感”从物质感官世界的体验中升起,并进入以太身(尽管以太身在普通生活中,可能对我们还保持着未知。),内在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才会出现。要发展出真正充满美德的灵魂,我们必须带着“爱”和“慈悲”让“自我感”沉静下来。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