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芥菜种子
我经过一个晚上的长途汽车终于到达阿伯丁,迈克来车站接我,他是德国人,已经在康复村工作30年了。我去的地方是康复村学校(Camphill School Aberdeen),招收1至24岁的特殊需要孩子和年轻人。周围的环境,风景如画,让我住一辈子我都愿意。康复村安排我住在卡琳(Kahren)老师的家里。卡琳20多岁就来到康复村,现在她已经60多岁了。当我来到特殊需要人的单元楼,和他们一起进餐,我才吃惊地发现,这里的孩子智障程度比起芒特康复村严重得多。有的孩子全身瘫痪,坐在轮椅上,还需要用皮带系着,免得她的身体滑下来,她不会说话,吃饭需要一口一口喂,脖子上有个围兜,边吃饭菜边往下掉。卡琳告诉我,还有一个孩子既是聋哑又患上自闭症。这里招收的通常是有综合症的特殊需要学生,不是单一的自闭症或唐氏症。
我问自己,这样的工作我能承受吗?喂饭、洗澡、换尿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看不到学生任何的改善,也许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我可以做,但几年呢?几十年呢?我做不到,真的是做不到。照顾一个婴儿,也需要喂饭、洗澡、换尿布,但我能看到婴儿的成长,他和我的交流,他的慢慢独立。而面对严重的特殊需要孩子,几乎看不见任何长进!
我问卡琳,你是怎么能够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这样的孩子?她说,他们不会说话,就像婴儿不会说话一样,你要把自己调整到他们的状态,相信他们就是婴儿,婴儿也有高兴和不高兴的时候,照顾她的人会感觉得到。当你和这些特殊需要孩子感同身受时,你就会感觉到他们的心情。我又问,难道你没有绝望的时候?“有!”她告诉我,曾经有位原本健康的初中生遇到一场车祸,造成严重残疾,他的心情特别的低沉,情绪失控,被家人送到这里疗愈。他住了一段时间后离开了。没有多久得知他自杀。我心里难受了好久,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2011年我参观过北京郊区一家自闭症儿童培训中心,非常简陋的住宿环境,有5至16岁的13个孩子,负责人告诉我其中8个是孤儿。开始我以为是父母去世成了孤儿,后来才意识到是父母抛弃了他们。就连亲生父母都不能养育自己的自闭症的孩子,何况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负责人还说,在这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外地人,北京人吃不了这份苦。
柯尼克说:“对我们这些斯坦纳的学生而言,无论特殊需要儿童的心智状态如何,他远胜过他外在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他的身体、他的情绪、他说的话和没有说的话,他超越于这些之上。他甚至超越于他所取得的成就。他的外在形象只是无限的、永恒的灵性存在的一个外壳。”
张筱叶刚到康复村的时候,感觉很困惑,怎么也没有人培训他们?告诉他们什么是自闭症、唐氏综合症、基因缺陷,告诉他们怎么和特殊需要人相处。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她明白了。这是康复村的特别之处,先让你去和他们一起工作、生活,首先认识到他们是人,和我们一样的人,一个个独立的人。然后才是他们患着不同程度的心智疾病。
柯尼克说:“他们中许多人发育迟缓、瘫痪、癫痫、弱智、懒惰、变态、迟钝——但他存在的最深处的核心,不仅是无限的,也是神圣的!”
康复村是为了特殊需要人开办的,如何看待特殊需要人成为康复村的第一个核心价值观。
即便能够做到平等地对待特殊需要人,把他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但作为照顾特殊需要的人员,怎样在繁忙、单调的日常生活中保持永不枯竭的活力?柯尼克提到圣经里的一个故事,一位年轻人得了癫痫病,基督的门徒治不了他的病,基督可以。门徒问基督:“为什么我们就不行?”基督说:“是因为你们的信心小。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偌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子,就是对那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马太福音17:20)。
柯尼克说不要从文字上理解这段话,要从精神上理解。它说明人被赋予了创造可能性的力量。如今这种创造的力量逐渐的消失了。齿轮和机器做了所有的“创造性工作”,但没有教学机器可以代替老师,没有机械的方式可以代替人和人的直接接触。
“创造力的芥菜种子”是治疗教育的基础之一。在从事特殊需要教育的人身上,它必须日复一日的更新。他们必须具备“移山倒海”的信念。否则他的工作会变得陈腐、麻木。柯尼克写道:“作为老师和医生,我们只有发挥创造力,才能移动或至少降低身心障碍的‘山脉’,我们才能和特殊需要儿童一起工作。激发这种内在力量要成为教师每日的功课,他必须自我教育,—-”
柯尼克继续引用圣经上那个故事,当门徒问基督为什么他们不能把恶鬼赶出来,基督说:“非用祷告和禁食,它们才能出来。”(马可福音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