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触动自我教育的基本要素(中)

隐居山野从早到晚都沉醉在静坐冥想之中,这样是无法完成施泰纳所谓的自我教育,必定要生活在团体之中,在大众之间磨练自我本身,这才能称之为自我教育的根本。

编者注:从去年开始一直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到了照顾孩子上面,上网的时间减少了很多,前几天忙里偷闲,才发现远在日本的语谦老师去年底大爆发呀,写了好几篇重量级的文章,这就是其一。这篇文章有一万五千多字,分为九个部分,考虑到阅读便利,我们分为、中、下三篇发布,欢迎品尝。

作者:萧语谦
撰文2019年2月

前篇回顾:触动自我教育的基本要素(上)

三、拥有意识扩展的感情生活

到目前为止所提到的都是有关于外在生活、社会生活与我们自身的关系,现在让我们开始进入到纯粹的意识问题上来做理解。

意识–也就是人类的心中最外层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最表面的地方,我们都知道意识可区分成两个不同的领域,未被意识化的无意识区域,及脱离这个无意识区域而被意识化的区域,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一定有这意识化及无意识的部分;现在我们没有在思考的任何事物,都会被自动地归向无意识的区域,然后某个时机点才会猛地想起,将其意识化,几乎在我们内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无意识的,如果不管是什么,我们都要将其意识化的话,我们会变得什么都不能做,人类只有在某些问题发生的时候,才能将产生问题的某些事物“意识化”。

有趣的是,在这个意识的世界中,只有一个焦点集中在一起,周围的一切我们只能感受到朦朦胧胧扩散而去的感觉,这个焦点只有在我们意识到某样事物的时候才会开始转变,最重要的是,焦点完全吻合的部分一定要是和本人的意识集中的地方,意识必须要在特定的范围里存在;这个不能被称作无意识的部分,当然也会无限的扩张,但是现代的我们的生活,这个特定范围却是越来越狭窄。是的!意识世界越来越狭窄,每天清晨起床到夜晚入睡为止,我们是清醒着拥有意识的,但是我们的内心却是越来越狭窄的世界,因为太过狭窄,越来越多人无法忍受这样的屈闷,于是,现代社会开始产生许多“心病”。

二战后开始大规模地流行起“存在主义”的名词,当时存在主义者直接的面对这样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封锁的高墙”的议题,也就是,人们的意识中拥有这样的一座高墙的意思;当我们以存在的状况来解释封闭在意识高墙之中的人类状况时,就会出现该如何处里这样“意识”的问题产生,并且这个意识还会以进行式的方式越来越狭窄,最终甚至令得许多人无法察觉它的变化。

让我们来想想,我们自己本身的意识扩展是否能使得我们自己满足呢?我想百分之百满足的人应该是很少,在我们的意识当中可能有山、有海、有南极、有阿尔卑斯,遵循这样的意识踪影,会发现意识世界中拥有非常多的未知在其中,如果我们的意识世界像个小盒子般的狭窄,每天周而复始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景象,一定会使得我们心生厌烦,这样意识狭窄的状况就是我在这里想提出来的重点。

这种狭窄的意识难道没有可以让其扩展的方法吗?为了让自己的意识无限扩展,于是我们读一些小说、书籍,的确!书中的世界是个无线广大的有趣世界,尤其是一些科幻类的小说,在那些科幻书籍中我们的意识可能扩展到几亿光年外的世界,但是当我们读完书,阖上书本的一霎那,哗!的一切都回到了现实,才发现那些世界并没有自己所想像的那么大,留下的只是在意识中自我产生的小小幻想而已。

在这里让我们再度仔细地审查究竟是什么让意识越来越狭窄的呢?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真正的原因不是在知识的追寻上,而是在一种和感情相似的情愫上,也可以说,如果一个人的感情生活不够丰富的话,那么那个人的意识范围就会显著性的缩小,无论我们如何花尽心思去将百科全书暗记下来,或是充实自己的知性的常识,我们的内在意识仍然处于狭窄的状况的话,那就是我们的意识空间中缺少了感情的能量,空间无法感受到任何乐趣的最大因素;当我们在感受到“感动”时,感情会让我们在狭窄的隙缝中看见广大的世界。

因此,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识正变得狭窄时,找个机会和一位出色的人见见面,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只要这位人士能够吸引到我们的视线(想法)等,并且能打从心里地去爱对方(同性爱、异性爱、朋友爱、亲情爱……),如此一来,在我们狭窄的意识空间中,感情能量立刻就能蜂拥而来,无限的可能性就开始在我们的意识空间发展开来,感情是非常重要的脚色,对于某些人事物的爱,那份倾注的爱就足以使得我们的内在生活广阔、丰富及充足,这份实在的感受将引领我们体验到自己活在当下的感受,反过来说,当我们缺乏感情的注入时,不管我们外在生活多么地充足富豪,内在实际上也是被封闭的高墙牢牢地监窟住的。

四、制造一个能让自己感情高扬的场合

这个部分又和前面提过的第八领域情况有些不同,假设我们住在豪宅、家财万贯…之类的,这些都和前面提到的内心世界的狭窄或是宽广没有任何的关系,赚钱这件事如果能带给我们无以言喻的快乐,那么赚钱这件事就是注入了我们的情感,从这个行为里我们的心就得以扩展,赚钱也好、跳舞也好、收集手表……等等,只要能够使得我们的感情生活越来越活化丰富,,不管对象是什么都没有相关,因此就算某人沉溺于他的个人兴趣或是爱好中的话,只有这一点是无愧于天地的,因为那关系到的是他个人感情的关键问题。

周遭的人可能会想着“那些事有什么有趣的?”然而对于本人来说,只要他能感受到内心的充实与满足,那么无论是谁都没有资格可以评判,守财奴、散步、买东西、吃美食、或是和三五好友相聚咖啡厅聊聊是非,只要能让自己感情的某些部份产生兴奋,意识中的正面能量能够经由感情全面爆发的的话,无论做什么都好!如果我们无法拥有这样吸取感情能量的机会,那么结果就是我们将会越来越厌恶自己,感情变得越来越薄弱,自己却又深陷在那样的漩涡中无法自拔,更遑论从内在会出现“想要改变自己”或是“我想要自我成长”等的意愿。

环境如何进入到我们的内在,这是一个我们必要深思的议题,从古自今开发了许多人类如何充实自己感情能量的技巧,这些我们一般就将其称之为“文化”,因此也可以说文化就是个让人感情高扬的场合,当今一些大都会的生活,例如东京,以刚刚所提到的文化来定义的话,会让我们发现东京这个都会的文化水准并不怎么丰富,因为能够使得当地的人们狂热兴奋投入的文化太过贫乏,几乎很难在这里找到一个可以使人狂热参予到忘我的感情高扬场合;不管是哪一个年代哪一个民族,一定都曾有过一段狂热到浑然忘我,事后拥有无以言喻的充实感的文化,而且这些过程都是社会文化的一分子,然而现代的都会生活,对于这样的体验却少之又少,于是,无计可施的年轻人成为了暴走族,或是走上街头发起革命运动,他们试着自己制造出狂热兴奋的体验,但周边的人却无法产生共鸣理解,因此只能以否定的眼光看待,即使是这样,一个能够使得感情百分之百高扬的事物,我们都应该要警惕自己不该对这部分产生怀疑。

没有体验过狂热兴奋的人们,将永远安住在狭窄的意识层中,因此就算是夫妻之间的吵架也好,要吵的话就好好地轰轰烈烈狂热地大吵一番,只要在结束的时候能够感受到神清气爽的解放感的话,那也就是个了不起的文化,在家也不敢大声地争论,对待孩子除了不耐地训斥及拖拖拉拉之外什么都不会,在外也是马马虎虎地敷衍一切,拍着对方的马屁,然后总是再意着别人的眼光,就这样一辈子持续下去的话,我们根本就不用也不会进入到“自我教育”的大门。

以上所提到的类似例子,列举出来可以有各式各样的状况,但最主要还是要以父母亲的自我教育为前提来考量,符合这些条件那么就应该会产生认真地想要让自己成长的意愿出来,如果没有,就会转换成只是拼命拉住自己脚步不要前进的状态。

五、以醒觉的思考来面对“黑羊”现象

我们首先要理解到,所谓的华德福教育是无法靠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平常我们提到自我教育时,都会认为只要是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进行自我教育,然而华德福教育中无论是大人还是孩童的教育,一个人是无法成立的,一定要自己和某些人的关系中才能完成自我教育的全貌;隐居山野从早到晚都沉醉在静坐冥想之中,这样是无法完成施泰纳所谓的自我教育,必定要生活在团体之中,在大众之间磨练自我本身,这才能称之为自我教育的根本。

当我们在参加团体活动或是研究会、读书会、区域性的活动等等时,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大家共同为了某个目的而聚在一起,这时(几乎没有例外地)总会有个状况,使得本来很愉快的团体活动变得有些走调,那就是必定会出现某位奇怪人士,在团体中搅和捣乱,而这样的状况却是人际关系的基本要件之一。

在德国他们将团体中这样的人士称作“黑羊”,日耳曼民族自古就是游牧民族,一直到现在牧场中仍保存着某些传统的饲养方式,例如一大群的白色羊群中,必定会混着一匹黑色的羊,这只黑羊当大家都往右走时,牠一定义无反顾地往左边走去。

人际关系中,我们常会看到大部分的人都倾向于努力建立社团,集结众人来共同完成一些事,因此一开始一定都是以成立一个以诚相对的社团为起点,即便是如此,无论在哪个社团团体中也一定都会出现一两位特异的人士,被大家给抱怨、嫌弃,甚至忍不住会想:“如果没有他参加那该有多好?”但不可思议的,这种特异的人士就是会出现,然后到处挥洒奇怪的氛围,渐渐地团体中所有人的意识就会慢慢地集中在这个人身上,所有的焦点使得他成为团体的中心点,于是就从这个地方让我们开始进入自我教育的另一个阶段吧!换句话说,如何与自己周遭令人厌恶的人相处,就成了我们自我成长的另一个契机。

当我们在公司、左邻右舍、学校甚至家庭里都有可能会碰到这种状况,事情发生的时候,首先我们绝对不能认为这是特殊事件,大部分的人都会认为是自己运气太坏才会碰到这样的人,然而事实上,我们更应该认知到,这样的人物是上天为了要让我们开启自我教育的大门,而派遣来的天使这个事实,如果没认知到这个部分的人,谈论自我教育就都成了空谈。

这样的状况很奇怪的是,越能认知到这件事情本质的人,就能发现那只黑羊原来在自己的内在也存在着,明白到自己内在的这个部分不断地搅拌着自己的思绪同时,也就能明白到不管是谁的内在,多多少少都会有这只黑羊的影子;因此,在一个二十个人的团体中,如果认为只有一只黑羊的话,那就是大错特错了,我们应该要能发现,原来有二十只黑羊存在才是,只是正好某只黑羊特别突出而已;和每个人的长久交往,无论是谁,都会在交往过程中遇见那只内心深处的黑羊,然后面临渐渐不再连络的窘境,一辈子交往下去,完璧无瑕的人可遇不可求,这也许也是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化阶段的现实。

一辈子在交往的人,能让我们一直觉得完美像个菩萨的人是不大可能存在,试想想,我们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吗?一生中多多少少都曾背叛过某个约定或是某个人事物,因此当我们认为那个人是个大好人时,可能其他人却认为他是最讨厌的人也不一定呢!在这过程中,如果我们也能醒悟到“啊!我自己也是黑羊!”的话,那么我们就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自己,自我教育又更往上了一层。

贝多芬还是华格纳都是非常孤独的人,虽然也是独当一面的自信家,但是面对自己做的曲子如果得不到好的评价,同样也是会惶恐不安,不只是伟大的音乐家,每一个人当面对的是无法认同自己的环境,或是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法被接受时,不管是谁都同样会感觉到不幸,艺术家更是典型的例子,创造的意愿就是建立在被某些人鉴赏的前提下完成,也就是在别人和自己的关系中孕育出艺术的种子;某些人在身边支持着我们,这也就是我们社会生活的支柱,认同某人,被某人认同,这就是人际关系的原点。

连载明日继续

触动自我教育的基本要素(下)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